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他在任蜀郡太守时除水患、兴水利、安民生,对于川西的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蜀主",后世不断立庙祭祀。他兴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灌溉、分洪、运输、供水的功能,其科技含量之高、发挥作用之巨、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都绝无仅有。通过对李冰治水功绩的探讨、民间与文学记载的神化、历代王朝的册封与庙宇建立,可以认识到李冰在川人心中,乃至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位于四川成都市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中的一个奇观。它造福川西人民已经20O0多年,至今仍然保证灌溉,避免水患,泽被天府。那天,我们来到山环水拥,依山而筑的二王庙。登上前殿,正中是彩塑李冰坐像,他右手持绢图,凝神沉思,似在思考治水工程的设计稿。身后是他的儿子李二郎的彩塑画像,右手执铲,左手提衣,英气勃勃。何谓“二王庙”?导游解释,因李冰父子治水有功,被历代统治者封官晋爵,及至宋代,被朝廷封王,所以称为“二王庙”。从那里居高临下,但见奔腾咆哮的纸江水,挤挤撞撞而来,及至鱼嘴分水堤,倾刻成为…  相似文献   

3.
都江堰渠首历年来共计发现5尊石人立像,均属东汉晚期。李冰石像为公元168年所造,持锸石人像可能和其年代相近,其余三尊无头石人像可能和建安四年碑的年代(公元199年)相距不远。李冰石像与持锸石人像较为写实,似有刻画蓝本,或为"三神石人"的一部分,其他三尊无人头像不需非要有特定的写实对象,更趋向一种态度的表达,当非"三神石人"。文章从五尊石人及其相关出土文物的整体视角对都江堰渠首出土石人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此五尊石像均与测量水位无关,应为地面建筑中的立人像。  相似文献   

4.
李冰修建都江堰及其系列灌渠工程,有效发挥了灌溉、运输、防洪以及生产生活等诸多功能,奠定了天府之国的生态基础、产业基础、航运基础与精神信仰基础,其融入蜀地民心的诸多功业、佳话与精神共鸣,使李冰真正成为天府之国的开创者与守护神,令万世景仰。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成都市京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京剧计古一人》(编剧徐又)获得“优秀剧目奖”(银奖),受到广大观众及京剧艺术家们的一致好评。修建于2200年前,至今仍然造福于民的都江堰,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然而由于资料医乏等原因,中国的戏剧舞台上一直没有塑造出李冰的艺术形象。成都布京剧团的广大演职员们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历时两年,反复推敲修改了13次,终于以李冰当年带领人民修建都江堰的精神在艺术舞台上再造了一座“都江堰”。此剧在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演出后获得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6.
都江堰市地处川四平原西北,距古堰东一公里,背枕青山,面向平原,具有内江“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蒲阳。柏条。走马、江去四大干流穿城而过,使这座古城独具风韵。币内不仅有举世闻名的都江堰,还有以“天下悠”驰名海外的青城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江堰币龙地——虹口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水文化源远流长都江堰是迄今为止仍发挥着巨大综合效益的世界上仅存的古老水利工程。都江堰始建于战国(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末期,由当时秦蜀郡守李冰实地勘察,主持创建,历2000多年风雨霜雪磨颀,至今相沿不废,并不断发展。到九…  相似文献   

7.
都江堰     
罗开玉 《寻根》2002,(6):70-78
都江堰创建于战国晚期的李冰执蜀时期,2200多年来,一直连续使用至今,至1998年实际灌溉面积超过一千万亩,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对人民造福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大型水利工程与珍贵物的结合体,同时也是研究古蜀化的活化石。2001年,被列入世界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与史前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与史前文化□江章华成都平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又有岷江水系之利,适宜于人类生存繁衍。但关于这一区域古代历史的记载虽然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鱼凫王田于湔山”、“杜宇教民务农”、鳖灵治水、杜宇禅让等说法,但多带有某种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都平原连续发现了8座古城址:新津宝墩古城址、都江堰芒城古城址、温江鱼凫村古城址、郫县古城村古城址、崇州双河古城址和紫竹古城址、大邑盐店古城址和高山古城址等。这些古城在文化面貌上表现出较强的统一性,年代距今约4500-37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遗存。在宝墩文化遗迹中,发现大量的卵石遗迹,本文拟通过整理分析这些卵石遗迹,分析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及其与周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联系,探讨这些卵石遗迹在新石器时代以后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希腊神话以"战争"为特色,而中国神话则以"治水"为特色的原由.指出:航海、商业文化土壤必然成为孕育战争、洪水神话的温床;中国文化土壤"重农"的成分规定了典型神话只能是与农业相关的治水神话.由于中国神话的典型形态是治水神话而不是战争神话,所以"战争神话稀少"并不意味着"中国神话贫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都江堰灾后重建的成就及成功经验分析,提炼出"都江堰模式"这一实践中产生的创新成果.文章从制度、机制、生态诸方面研究"都江堰模式"的价值,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世界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崭新的视角,论述了落下闳对天学的三大贡献:①将24节气纳入中国历法的体系之中,将天、数学、农学融合为一体;②研制浑仪和浑象,提出浑天说,将天观测与宇宙理论融为一体;③发明“通其率”算法,用辗转相除法求渐进分数,为历法计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还从化的角度,考察了为什么在四川会产生世界杰出的天学家落下闳,回顾了李冰治水、翁兴学对落下闳成才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月,都江堰渠首鱼嘴外江河床出土东汉石像2尊,石碑1通。石碑碑文约400余字,涉及东汉都江堰"监北江堋"的堰官姓名、上下级官吏姓名、职务、堰功活动,以及汉代经学、郡县建置、乡党孝悌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续派常頞继李冰在僰道所修公路向前延伸,至今曲靖,直通滇池."五尺道"的凿成为西南夷各部和滇池地区的道路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和梳理了20世纪以来学界关于李冰研究的主要观点,并在对其简要评议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课题规划到微观的深入探究、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从研究旨趣到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等诸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一些思考,冀望对推动李冰研究的纵深拓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都江堰     
都江堰,古名都安堰,亦称犍尾堰、前堰、百丈堰。在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距成都59公里。为公元前250年左右秦国蜀郡守李冰率众修建。是我国古代创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此堰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一道长堤竖卧江心,将滚滚而来的氓江水一劈为二,靠赵公山一侧的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靠玉垒山一侧的叫内江,是人工建造的河道,主要用于灌溉。这道用沙石堆成的堤坝,形若“金”字,故名金刚堤,史书称“壅江作堋”。堤坝顶端扁平呈圆锥状,好像鱼的嘴巴,是把岷江一分为二的关键部分,故称分水鱼嘴。堤的未端有一座不高的大坝…  相似文献   

17.
成都是中国四川省省会,国家16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面积1.23万平方公里,人口980万。成都于2300多年前定名,至今城名与城址未变。在汉代,蜀锦生产居全国首位,故有“锦宫城”。“锦城”之称。在五代后蜀,遍种芙蓉树,故有“芙蓉城”、“蓉城”之称。秦时兴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举世闻名,至今仍泽被川西。由于灌溉发达,物产丰富,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成都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汉景帝时,太守文翁“修官学于成都市中”,…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随着西方现代水利科学与技术的逐步传入,都江堰传统的水利管理模式被打破,从管理思想到管理手段开始步入现代化的科学轨道.本文主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技术等三个方面对民国时期都江堰管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行了探讨.以求有助于对都江堰水利文化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9.
南方丝绸之路早在先秦时期业已初步开通。它的起点是以"三星堆"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共有三条主线穿越西南地区绵延逶迤的群山,而远达域外诸方。这些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贸易线路,亦是中西方文化交往最早的信道,它促成并实现了中西方最早的相互了解。于是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滇南文化、印度文化、西亚文化等多种文化亦藉兹互通,从而谱写了一曲中外、东西方宗教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华章。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成都"的得名,历来有多种说法。本文通过对《山海经》等古史文献的研究,论述了岷山即古史传说中上帝及众神所居的"圣山"昆仑山(海内昆仑山)。昆仑山分三成(层、级),又名成山。"成都"得名源于"成山之顶的上帝下都",即天庭、天堂。成山下包括成都平原在内的"都广之野",为和谐欢乐的人间乐园。"成都"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即"天堂.圣山.乐园",是远远高于"伊甸园"、"香格里拉"的文化概念。开明氏五世蜀王迁都,为标榜蜀国上应天命,借用天堂之名作为新都城之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