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史籍记载,巴人最早生活于西北地区,后来由陕西、河南进入湖北、四川。巴人南迁,南迁后进入了湘、鄂、渝、黔边区地带。《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命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巴”字最早见于殷墟甲…  相似文献   

2.
<正>一、从战略的高度加强巴文化的研究,这是达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一)巴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已经取得了积极成就巴蜀文化、巴渝文化、西藏文化、三秦(关中)文化,岭南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等等,都是祖国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而且,巴蜀文化、巴渝文化、巴楚文化,皆与巴文化相关,而且以巴文化为连接词,体现了巴文化的特殊性。四川达州市近年来加大了对巴文化的保护,如渠县在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址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已经  相似文献   

3.
<正>巴人与蜀人即使在交通和通讯如此发达的当下,巴人和蜀人,也就是川东人和川西人,仍然一望即知,其内在的不同质地,仍然锵然有声。从文字学上来看,尽管人们对"巴"字的解释有多种说法,但它一定与一种较为凶狠的动物相关(毒蛇或猛虎),则是人们所公认的。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巴,蛇也。或曰食象它"。这个说法在甲骨文的"巴"字中,也部分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巴文化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蜀文化中的巴文化,至今没有发现高级别的中心遗存和文化辐射中心.夏商周时期四川盆地及邻近地区是以"蜀"为核心的"古蜀文明".东周时江汉平原的"巴人"进入四川盆地东部,与原是蜀地的一些土著民族结合形成"巴文化",于是与"蜀文化"一起,共同形成"巴蜀文化区".因此,这是三峡考古至今未发现夏商西周时期"巴文化"或"巴墟"的原因.寻找东周以前的"巴文化"、"早期巴文化",应是在汉水流域和江汉平原,其中汉水流域尤其值得关注;巴文化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的演进值得关注.而以前认为是巴文化遗址的罗家坝遗址,确切讲应属于"巴文化"中的"賨文化",李家坝遗址也与賨、彭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深刻的自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自信"。此时此刻,这么多优秀的文化学者、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传播者济济一堂,热烈而又深刻地来举办这样一次"巴文化研讨会",其本质的意义是要从巴地、巴文化的独特角度,来回答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关于文化自信的课题。巴人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它的祖先来自三峡地区的早远古人类,而  相似文献   

6.
<正>巴文化产生于历史上的巴人、巴国和巴地,是一种时空范围非常广袤,根深叶茂,特色鲜明的族群和地域文化,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内涵深邃丰厚,影响广辽深远。这里谨就其历史地位和核心价值略予讨论。一、巴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鲜明特点首先,巴文化是中国极为重要、幅员广袤的区域文化之一。为方便讨论,这里先概述一下巴的地域范围。最早对"巴"的地域作出明确记载的是《华阳国志》的《巴志》:"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  相似文献   

7.
巴文化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特别是三峡地区和成都平原川西地区的考古发现,对早期巴文化遗存遗物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巴文化应该起源于鄂西地区,然后溯江西上进入到川西平原。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来自北京、重庆、湖北、四川的专家,于2016年11月4至5日聚集在素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的美丽达州,共同研讨巴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与会专家认为,罗家坝和城坝遗址发掘确证达州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巴文明起源中心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巴文化是从古至今的始源于巴人巴国、植根于巴地、由巴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厚重灿烂的地域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创新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创新的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正是在深刻把握了文化和文化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深刻阐释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创新的目的、目标、方法和基本要求.这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赞助     
文化赞助是社会力量,即企业或个人基于一定协议向文化机构或文化活动提供资金或实物或其他形式的帮助,以达到一定商业目的的行为。文化赞助是为文化事业发展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营销方式之一。文化赞助对于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提升企业形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力量赞助文化事业主要有:赞助重大文化活动;赞助各种文艺演出;企业通过冠名等方式,为艺术院团注入资金;赞助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尽管我国文化赞助活动随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但仍有不够活跃、金额偏小、来源渠道不稳等问题。况且,已经…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逻辑在先"和"时间在先"的统一论述"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阐明技术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当代科技文化与大科学观,科技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精神是科技文化先进性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正>华夏民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民族,其文化更是多元瑰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巴文化是巴族在内的巴地各民族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1〕。巴文化既是巴蜀文化的半壁江山,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巴人故里"之称的达州属于四川巴文化的核心区域和文化集中地,达州市党代会、人代会提出了"加大巴文化研究与宣传力度,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2〕对于达州而言,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有这个独特优  相似文献   

13.
南诏大理文化是一个以地域为标志的复合文化指称,统摄了南诏、长和、天兴、义宁、大理几个时代相续的地方独立政权的全部文化,是云南文化史上最为精彩的篇什。虽然学界多用"南诏""南诏文化"泛指南诏大理文化,乃至扩展到指称整个云南古代文化,但还是应以"南诏大理文化"表述最妥,因其不仅可以藉此标明文化时限与特质,而且能够顾及此一文化内在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无论是就云南文化的整合而言,还是就其文化内倾的特色而言,南诏大理文化都有非常独特的地位。由于材料很不充分,对历时500余年、影响贯穿古今的南诏大理文化的研究相当不够。继续发掘相关材料,并寄希望于重大的考古发现,将是未来南诏大理文化研究得以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道学具有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探讨了许多问题,并作了精湛的解答,充满着智慧,含有很高的价值,能给人们巨大的启迪与力量。它在历史上作出过辉煌的贡献,在今后也一定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中国道学值得弘扬的主要内容,我初步认为有以下七点。第一、“道法自然”的思...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传统文化金景芳我是学先秦史的,经过多年研究,我认为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无有过於下述三事,一、为尧则天,二、为禹敷土,三、为尧舜禹三世相传的允执其中。首先,说尧则天。《论语·泰伯》说:“子曰:汰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  相似文献   

16.
近代文化片论□陈国庆近代文化,指自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的80多年间中国社会的文化潮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且难度很大的课题,并非一篇短文可以说清楚的,故本文名“近代文化片论”。学术界几乎普遍认为:中国文化在古代最为辉煌,到近代则暗淡无光。外国殖民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何晓明 《寻根》2014,(2):4-9
炎黄文化的人格化代表炎帝、黄帝,本是古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不见于甲骨、金文,在《诗经》《尚书》《周易》《春秋》里也不见踪迹。他们的形象,成型于汉代,距今不过两干多年。本文探讨炎黄文化的原始依据、象征意义与研究路径,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8.
论三国文化精神谭洛非我们这里所说的三国文化,是指以三国历史为源头,以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为主体,包括诸多表现形态(如小说的传播与研究、应用,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各种形式的改编、再创作,以及旅游人文资源等)在内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在研究《三国演义》和...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淹没区的地下物抢救发掘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考古大会战。这次考古会战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揭开三峡的古代巴人化之谜。云阳李家坝遗址是三峡地区当时巴人的一个区域性中心聚落。这一遗址的发掘,对于我们认识古代巴化、尤其是三峡地区的古代巴人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作以自己的亲身发掘经历,介绍了1997年度李家坝遗址重要考古发现的主要经过,以及这次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20.
论秦的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龙显昭秦人僻处面陲,在复杂的内外环境里,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积淀,形成了有别于山东六国的秦文化。秦文化就其融入主流社会者而言,是法治主义和农战利益的价值追求。如果从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算起,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