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春三月,北京乍暖还寒。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主办的《费穆电影研讨会》在该馆的多功能厅热烈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中有一位来自奥地利的外宾尤为引人注目,他就是奥地利著名电影导演队w·科姆一威尔梯先生。科姆一威尔梯先生虽然已届86岁高龄,但是身体健康,精神矍烁,此番来华,是应中国电影资料馆之邀,与中国电影同行一起缅怀曾与其父亲雅可布·弗莱克(188-1953)、母亲露依丝·弗莱克(187-195o)合作拍摄过影片的中国已故著名电影导演费穆。日前放映的地界儿女应是他们4O年代初合作的结晶,这部不同寻常的影片使这位老人心潮难平,…  相似文献   

2.
至今健在的上海旧影人,大多仍会记得40年代初中外电影艺术家一次难得的合作──这次合作的双方是来自奥地利的著名犹太电影艺术家弗莱克夫妇与中国著名导演费穆。雅可布·弗莱克(JAKOBThECK,1881-1953)与其妻露依丝·弗莱克(LUISFLECK,1873-1950)在来中国之前,是在奥  相似文献   

3.
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烙印的台湾导演李安在1991-2012年共拍摄了11部电影,从电影的获奖情况、票房收入、影评人和观众的口碑等指标体系看《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断臂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8部电影在全球受到热烈追捧,好评如潮。本文以上述8部影片为对象研究,发现李安电影带着浓厚的中国古典诗学的"胎记",电影是一种诗意形式,表现出的导演的诗人之"志"、人物和主题的含蓄美以及视听语言都具有中国诗歌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4.
杨雷 《世界文化》2015,(1):12-14
<正>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和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所谓"圣三位一体",其实是神学意义上的一个名词,表示独一的真神有三个不同的位格(即基督教通常所说的"圣父""圣子""圣灵"),但却是合一的。通俗的说,就是这三位导演的电影中都弥漫着浓烈的宗教色彩。而其中,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用诗一般的语言倾注着自己对人类灵魂执着而深切的关怀,堪称电影世界里的宗教圣徒。  相似文献   

5.
陈樱 《世界文化》2008,(11):40-41
《亨利和琼》(又译作《情迷六月花》、《三情》),是以个性和诗意著称的大导演菲利浦·考夫曼继《布拉格之春》之后又一惊世骇俗之巨片。这部由弗雷德·沃德、玛丽娅·德·梅德罗斯和乌玛·瑟曼主演的作品,堪称世界电影的经典唯美之作。影片的创作蓝本来自早期女性运动的风云人物、美国女作家阿娜伊丝·宁的日记,  相似文献   

6.
丁亚平 《寻根》2001,(1):97-102
费穆(1906~1951)是中国人文派电影的代表人物。人文派电影,较强调作者意识与文化因素,重视人物的心理刻画。费穆编导的《香雪海》,是当时最能标示他的艺术个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杨雷 《世界文化》2014,(5):17-19
<正>"让时间的流逝变得诗意",这是希腊国宝级电影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艺术信念。有人称安哲罗普洛斯为电影诗人和银幕哲人,实在是恰如其分。在他的电影中,总是弥漫着浓郁的诗意情怀。单调的色彩、阴暗灰湿的环境、压抑悲凉的旋律、没有终点的流浪、毫无结果的追寻,构成了安哲罗普洛斯电影的悲剧性基调。然而,就在这无处不  相似文献   

8.
爱·三色     
被誉为"电影哲学家"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影坛上最具影响力的波兰导演.他鼎盛时期的作品<蓝·白·红>三部曲,是其积淀着全部生命感悟与思想精髓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正在探讨俄罗斯青年电影导演之前,我想先明确一下"青年导演"这个概念。在俄罗斯电影界,有不少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从全俄国立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毕业,拿到了电影导演系的毕业证书,却什么都没拍出来。我认为,只有当他们的处女作成为真正的电影事件,在权威的电影节上获了奖,赢得了观众和评论者的关注时,我们才有研究他们的必要。因此,我们要谈论的,是已完成处女作甚至处女作成为电影事件的"青年导演"。比如,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长片《一个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7月4日,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塔米因癌症在巴黎去世,享年76岁。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戈达尔曾这样评价这位举世公认的电影巨匠:"电影始于格里菲斯,终于阿巴斯。"阿巴斯·基阿鲁斯塔米的电影兼具纪录片的真实和故事片的剧情,将镜头对准生存、死亡、爱情和人性等人类世界永恒的主题,把对生命、责任感以及现实生活的哲学化思考融入电影作品中,在现实主义与诗意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安静、淳朴的影像细腻传递着诗歌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次看到土耳其导演努力·比格·锡兰的电影,就觉得这个导演很牛。因为,他不按我们熟知的电影套路出牌,或者说,他根本不在乎世俗的看法,就那样一意孤行地表达自我。那种鲜明而又独特的人物,那种有明晰是非因果的情节,那种制造悬念与看点的起承转合,在他的电影里是找不到的。他好像不是在拍电影,而只是拿着摄影机随意地截取进入他思考范围的场景和人物,让这些缺乏故事关联的画面自足地呈现它的意义与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0月,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将授予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颁奖方称赞她"朴实无华的诗意之声,让个体的存在普世化".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更是将格丽克的诗歌成就与世界上影响最大、拥有读者和研究者最多的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相媲美.  相似文献   

13.
正19世纪初叶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首诗叫《轻柔的湛蓝》:"如果生活是全然的劳累,那么人将仰望而问,我们仍然愿意存在吗?是的,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此大地上。"德国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把这首诗加以提炼成一个存在主义命题,在道德贫乏、诗意缺乏、人被异化的时代环境中,对人性进行深层的赞美与思索,"诗意地栖居"来反抗现代性技术的威胁,来找到诗意的存在与实现自我的存在,在诗意  相似文献   

14.
爱·三色     
张瑞 《世界文化》2010,(8):16-19
被誉为“电影哲学家”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影坛上最具影响力的波兰导演。他鼎盛时期的作品《蓝·白·红》三部曲,是其积淀着全部生命感悟与思想精髓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5.
胡迎建 《中国文化》2013,(2):226-235
二十世纪初,新文学运动兴起,以格律诗作为首要打倒目标,欲以白话诗标榜新诗代替之。激进的人们高喊打倒"孔家店"口号,反对旧道德、旧文化,甚至将汉字也视为妖孽。旧体诗这一高雅艺术恶谥为"谬种"。旧体诗这一词语最初出现于《新青年》5卷2号所刊任鸿隽《新文学问题之讨论》一文中:"公等做新体诗,一面要诗意好,一面还要诗调好,一人的精神分作两用,恐怕有顾此失彼之虑,若用旧体旧调,便可把全副精神用在诗意一方面,岂不于创造一方面更有希望呢?"1919年10月,胡适在《谈新诗》一文中引证己作《应该》一诗后说:"这首诗的意思神情都是旧体诗所达不出的。"①后来有人将旧体诗简化为旧诗。但梁实秋不赞同"旧诗"这一说法,他在《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一文中说:"新诗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83-184
5月30日,瑞典电影周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揭幕,整个电影周持续至6月5日,在北京、上海和成都同时举行。电影周集中展映了《霓虹心》、《乒乓男孩的烦恼》、《不义之财》、《小丑之夜》、《地下理想国》、《女孩》、《永恒时刻》和《噪反城市》8部首次在中国公映的瑞典经典影片。除了深受中国影迷追捧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1953年的作品《小丑之夜》之外,其他所有影片都是瑞典近年来的最佳电影代表。  相似文献   

17.
瑞典杰出的电影导演英马尔·伯格曼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导演之一,他在30余年里导演的一系列情节复杂、寓意深刻的影片使其声誉日隆,遐迩闻名.他的影片均为自编自导,通过描写人与人、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探讨道德问题,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堪称一代大师。英马尔·伯格曼于1918年7月14日出生在瑞典的乌普萨拉,父亲是路德教派牧师,他在极其严格  相似文献   

18.
六年前,有人托我问一下毕加索,是否同意为电影《河流之歌》作一幅宣传画?这部影片是我编剧,由乔里斯·伊文思导演的。当时我和毕加索都住在巴黎  相似文献   

19.
好莱坞当红女导演、制作人、编剧南希·麦尔斯1949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父亲是商人,母亲是设计师。麦尔斯对不同题材的电影处理得游刃有余,无论是离婚男女,还是老少配,无怪乎有人称她为"爱情专家"。事实上,麦尔斯本人的婚姻并不幸福,1980年她与同是导演、制片、编剧的查尔斯·谢尔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然而电影上都有一定造诣并合作了多部电影的两人却在1999年分手。这段婚  相似文献   

20.
正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于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3月4日晚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此前备受瞩目并获得13项奥斯卡提名的热门影片《水形物语》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四个奖项。《水形物语》出自执导过《潘神的迷宫》《猩红山峰》的墨西哥电影导演、编剧兼制片人吉尔莫·德尔·托罗之手。托罗从小痴迷动漫和怪兽,擅长将童话故事与恐怖因素融合,打造弥漫着魔幻色彩的暗黑童话世界。《水形物语》更是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