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杨绛先生103岁寿辰时,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杨绛全集》(九卷本),收录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杨绛历年来的多部散文、小说等作品。杨绛的长篇小说《洗澡》和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仁》等出版以来长销不衰,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相似文献   

2.
书林 《世界文化》2014,(8):8-11
<正>2013年初秋,国内书坛上出现了一束"重放的鲜花"——《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它的译者就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夫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英语教授程虹。一直未有露面的程虹近一年来愈加受到民众的关心,与其说是因为她有了总理夫人的新身份,不如说是因为她以教师的本来身份为大家奉献了一套高水平的文学译作。身为英美文学教授、曾经师从中国社科院文研所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化》继《文化译丛》而来,短短一年,刊物以高雅脱俗的品位,丰富多彩的内容,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自己文化气息浓郁的印象。令各界读者交口称赞,成绩可喜。 《世》刊在选题上注重以显要人物及其鲜为人知的故事,经过生动刻画、细心编辑,呈现给读者,如刊发的《英国皇家的总管——菲利普亲王》、《球场外  相似文献   

4.
正1970年,德国海登堡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上展示了一款叫做"善恶大决战"的奇幻战略游戏,游戏规则是通过通信模拟错综复杂的"外交战"游戏。当时,正值托尔金的奇幻文学巨著《魔戒》风靡世界,作品里的"中土世界"令无数读者心醉神迷,奇幻文学热开启了奇幻虚拟世界的先河,甚至影响了现当代电脑游戏的世界观构建与种族设定。从《链甲》和《龙与地下城》就可以看到《魔  相似文献   

5.
读者与编者     
尊敬的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文化译丛》的一名读者(工人),今年我已经预订了你们全年的杂志。去年我曾经通过邮汇直接向你们邮购了八○年全年的《译丛》。但八一年的由于其它各期都已售完,我只收到了第四期一册,每当我翻阅它们时,就觉得深感遗憾! 我非常喜爱这本杂志,一直把它作为我的良师益友,总之对我的帮助很大,因此我迫切地希望您能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重印八一年全年的《文化译丛》,以便读者能保存完整的资料。假如您打算这样办,就请来信或在今年的刊物上通知一下,我马上就汇款来。如果不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文化》杂志是一本综合文化类月刊,现为天津市一级期刊。其前身是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思想文化界有过广泛影响的《文化译丛》,曾开天津市高校最早正式出版文化类期刊的先河。它依托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外语优势,以"传播现代文化信息,采撷人类文明成果,介绍异国风土人情,关注世界文化现象"为宗旨,始终坚持"用专家的眼光看问题,用大众的语言讲文化"的择稿标准,积极推广介绍世界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7.
杨纯柱 《大理文化》2017,(12):59-64
正一左中美是近年来云南创作势头良好,作品个人特色鲜明的青年作家之一,也是目前居住在大理的唯一一位中国作家协会女会员。这位来自漾濞的彝家女子,从事文学创作十多年,先后在《民族文学》《文艺报》《散文》《散文百家》《边疆文学》《云南日报》等数十家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大量散文。多篇作品入选《散文选刊》《读者》《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5卷》等选刊,荣获第七届云南省政  相似文献   

8.
读者与编者     
编辑同志:我也许毋需向您赘言,我是贵刊的“一个如何忠实的读者”这些客套了。在我订阅的几份刊物中,《文化译丛》我是通读的,有些感兴趣的文章,还要读上几遍。读一本编得好的刊物,其乐融融,有不可言喻者。也许就象希望爱人白璧无瑕一样,一旦看到我之所爱——《文化译丛》个中有些差错,也就愿意提笔向您说一说。昨日读了今年第二期中《为青年作家开列的一份书单》,可以看出译者的功力是很深的,特别是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编读往来致读者《文化译丛》自今年第一期起正式更名为《世界文化》。在我刊创办以来的十几年里,我们始终坚持原定的办刊宗旨,向广大读者介绍健康、向上的世界优秀文化,用读者的话说“是一份难得的高品位读物”,“既有知识性、专业性、可读性,又有趣味性”。然而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化》2015,(1):2
<正>文化使生命延伸,探索世界文化的灵魂,既艰难又充满了魅力——这恰恰是《世界文化》的选择!《世界文化》杂志是天津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广采博览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精华的综合文化类月刊,是天津市一级期刊。其前身《文化译丛》创刊于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思想文化界有过广泛影响,曾开天津市高校最早正式出版文化类期刊的先河。《世界文化》依托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外语优势,以"传播现代文化信息,采撷人类文明成果,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网》访谈节目《文化名人访》邀请参加2014年“中国当代作品译介研修对接计划”的3位翻译家——美国《红杉林》杂志主编吕红、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教授吴漠汀和加拿大枫叶出版社长桑宜川,共同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如何“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郝岚 《世界文化》2008,(2):12-13
“五四”前夕,中国文坛的外国翻译小说激增。这些翻译中,被译介数量稳居前四位的外国作家都属西方流行的通俗作家之列,其中赖德·哈葛德的作品被译介的数量仅次于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而且,在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中,有三个在创刊号刊登西方文豪的肖像。(嘶小说》选的是托尔斯泰,制、说林》选的是雨果,1906年(《月月小说》的创刊号上赫然登着的就是哈葛德的头像,这俨然是把他作为与托尔斯泰等作家齐名的文豪,成为晚清文学“新小说”的效法对象和“热门”作家。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16,(3)
正昆山"三贤"之一的朱柏庐(1627-1698),本名用纯,明末诸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嫡孙。正因为朱柏庐继承了朱熹提倡的正气家风,才撰写出受世人追捧的《治家格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它被后人改名为《朱子家训》,前者是作者自命,后者是读者联想,致使《治家格言》的作者张冠李戴,直到作品诞生100多年后才拨乱反正。误传原因说来话长。  相似文献   

14.
<正>卡尔维诺在其生前最后一部作品《美国讲稿》中认为未来的小说家应该是百科全书型的,2000年以后的文学应该保存的价值观之一是"内容上的多样性。"安贝托·艾柯(Umberto Eco)是这种趋势的完美体现者,他的作品中各种素材信手拈来、繁复无比,看似是没有出路的迷宫却又浑然天成,让读者体验到阅读是一场充满智慧与乐趣的冒险。艾柯长年浸淫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出版的史蒂芬·霍吉(Stephen Hodge)的《道德经英译与评论》,无论是对底本的重新编排、还是在类文本的设计上,都体现出多视域融合的特点。但当前老学研究界缺乏对其价值的深入挖掘。因此,我们尝试从霍吉的《道德经》英语译释入手,在梳理老学译介史和时代语境的基础上,以其他的英译本为参照,深入解读"视域融合"为霍吉对老子思想译释带来的影响,并通过"读者接受"和"文本变异"等相关理论的应用,探讨霍吉对老子思想译释的得失,从而为当前世界老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诗经》的编辑成书过程,历来学者的视点集中于"采""献""删"等说法,往往忽略其中隐藏的诗歌传播问题。而由传播角度入手,可以解答《诗经》中出现语句相类作品的原因。"采诗""献诗"只是《诗经》编辑过程中的一个传播角度,代表着《诗经》由地方向中央和王官向朝廷的传播过程,此外还有中央向地方的传播,某地区内部的传播及其他的传播方式等,都对《诗经》的形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白族诗人何永飞的新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是列入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打造少数民族文学精品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的作品集(作家出版社2020年12版).也是诗人继他出版的《茶马古道记》《神性滇西》等诗集后,又一部重要的诗集.这之前,诗人的《茶马古道记》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鲁藜诗歌大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等重要奖项,他是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的"白州文化名家",云南十大励志榜样人物之一.就白族诗歌创作来看,他是继著名白族诗人晓雪、张长、袁冬苇之后,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位诗人.他的这部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不少作品发表在《诗刊》《民族文学》《边疆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获广泛好评,新著列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出版,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描述翻译学理论为指导,将《三字经》自1812-2015共204年的英译史分为繁荣期(1812-1900)、沉寂期(1901-1988)和复兴期(1989-2015)三个阶段,并全面客观地对这三个阶段的译本情况、历史背景、翻译目的、副文本和翻译风格等进行研究。二百年来,《三字经》的英译走过了一条从以外国译者为主到以中国译者为主、从以了解中国为目的到以译介中国为目的、从单调的副文本到丰富多彩的副文本,从忽视《三字经》的诗学特征到重视其诗学特征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心里话我们的《世界文化》,即原来的《文化译丛》,自今年改为邮局发行以来,不仅和许多久违的老读者再次相逢,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热心的新朋友,使我们全体编辑同仁备感欣慰。我们的刊物创办十几年来,正是由于始终拥有广大读者的鼎力支持和鼓励,才有了今天的面...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一百五十周年,本刊从本期起特连载李桅同志迻译的《普希金传》中的两章——《十一月的悲剧》和《诗人之死》。《普希金传》的作者列·格罗斯曼(1888—1965)是苏联作家兼文学研究工作者,1911年卒业于敖德萨诺沃罗西大学法律系。早在1903年他就开始发表作品,1921年起着手从事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工作。他所写的《苏霍瓦·科贝林的罪过》受到过高尔基的赞扬。传记和传记小说是他作品的主要体裁。这部《普希金传》则是他传记作品中的一部力作,被认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作者在书中用饱含激情的笔触记述了伟大诗人的一生:从就读皇村,流放南国,囚居故里,受辱宫廷,直到死于决斗.《十一月的悲剧》和《诗人之死》速两章,写得尤为扣人心弦,史家的信实和作家的激情交织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的援引,则使读者在深入了解诗人悲剧性的死的同时,更增加对他的景仰,痛惜和缅怀之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