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通常是把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作相互对立的理解,本文在对本体论的含义作初步分析后。结合自己对物质和实践的关系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理解,认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是一致的.它们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之中。当本体在“本原”意义上使用时,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精神本体论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当本体在“本质”意义上使用时,作为“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2.
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本体论的思维方式”,由此推断以本体论思维方式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书已经“过时”,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应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曲解,根本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3.
哲学家在探讨本原论问题时,从一开始就与美学本体论问题纠结在一起.西方哲学与美学本体论的错位经历了古代的历史遮蔽与混淆、近代的历史游离与困惑、现代的历史反思与还原三个时期.历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位就在于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美学的遮蔽,在于将美学的感性存在第一性误解为哲学的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与美学基本问题及其本体论的交错;审美的“感性存在”就是哲学的唯物存在;美学的“唯心主义”(精神实体)就是哲学的“唯物主义”(感性存在).极端的唯名论属于美学范畴,极端的唯实论属于哲学范畴,而温和的唯名论与温和的唯实论及其调和论使得哲学与美学进一步混淆.在整个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的复式历程中,哲学学科在研究辩证思维规律而在美学的对象中为自己寻找丰富的材料时,或美学在考查原始经验而把思想和意识带回到它们的起源上去时,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哲学帝国主义”或“美学帝国主义”,从而造成了唯心主义哲学与唯物主义美学的历史错位.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中,一些同志提出用“实践本体论”来取代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他们认为:目前我国传统教科书表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物质本体论”,因而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本体论哲学”,而且是“纯本体论”;世界统一于物质则是统一于“抽象的共性”,是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的、片面的统一性”;而“实践本体论”主张“实践本体是存在的本原”,实践是世界统一的基础,这种“新的世界统一观”,“不仅包含含了旧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并且包含了唯心主义的合理性”,因此“既超越了唯心主义,而且也超越了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而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的确立则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改造。阐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关于本体、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传统本体论研究的是关于“存在(或世界)是什么”的哲学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全部哲学史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围绕着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哲学上是实现了对以往哲学的超越,还是实现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超越”?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革命变革的实质,就在于实现了对唯物、唯心对立的超越,建立了“超越”哲学。马克思的“超越”哲学,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而是结合二者又高于二者的真理。这种观点认为,自恩格斯、列宁以来,人们普遍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  相似文献   

7.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它把存在放在第一位,把思维放在第二位。唯心主义却相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发展方向,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看待。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贡献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践唯物主义”理论讨论的实质在于:调整思维座标,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革命性变革的实质和深刻根据。对此我们注意到在理论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各异。有的认为,这一变革的实质是从主体出发,从社会实践出发,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有的认为,变革突出表现在以实践唯物主义来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对立,并且反对唯心主义;有的认为,这个变革的实质在于,它改变了传  相似文献   

9.
实践哲学被葛兰西首次明确提出,他认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既不同于唯物主义,也不同于唯心主义,而是超越二者、综合二者的更高的哲学。是拒斥“形而上学”和物质本体论的独创自主的哲学,更是一种“创造的”哲学。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环境,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这是在工业生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在思维和存在两极对立中寻根究底的思维方式,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共同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抹煞了马克思主义同以往哲学的根本区别,抹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上派别繁多,按其对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看法,划分为相对立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作为一对矛盾来说,它们之间又是互相依存的,彼此在斗争中得到发展。没有唯心主义也就无所谓唯物主义,同时,它们又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毛泽东同志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讨论中,围绕实践唯物主义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有的论者把实践唯物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立起来有的论者对实践唯物主义作了“实践本体论”的理解。正如许多论者指出的那样,争论的实质不是用什么名称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内容和本质特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认为,弄清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是最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基于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期地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归为物质本体论,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重大误解。学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难看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超越了传统哲学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的对立,也就是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更深刻的把握一定还要结合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著作,综合把握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表述为劳动本体论,更契合马克思哲学本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们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恩格斯这个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根本标准.近百年来,这个论断,象一盏明灯,照亮了哲学发展的大道,使人们在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潮面前,能够清晰而明确地区分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认为斯宾诺莎的哲学在本体论方面属于唯物主义一元论,在认识论方面属于唯物主义唯理论。本文从斯宾诺莎的著名命题“神即自然”、“神或实体”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出发,对斯宾诺莎的哲学本体论及认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斯宾诺莎的哲学应当是带有明显二元论色彩的思辩的唯心主义。这样定性,对于更加客观地认识斯宾诺莎哲学的本质以及对于正确分析与认识斯宾诺莎时代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立统一法则不仅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一把钥匙,也是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一把钥匙。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恩格斯第一次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提到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并进而将这一问题分为两个方面。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论述揭示了精神对自然界,思维对存在、意识对物质在本原问题上的对立。他把这种对立,即何者为第一性的差别,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恩格斯的论述,不仅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而且具有认识论的意义,伹主要侧重于前者。列宁继承、捍卫和发展了恩格斯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考察了我国哲学论坛上提出的“实践本体论”的理论前提、根据和实质三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一些同志主张以“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其理论前提是混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区别,其理论根据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其理论实质是抹杀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18.
林树德同志在《华中师院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3期上发表《关于毕达哥拉斯哲学的性质问题》一文,认为这一哲学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或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都把这一问题的复杂性,简单化、片面化了”,他主张这一哲学“是萌芽的科学思维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因素同原始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倾向的一种奇特的结合。”对此,我持不同看法。首先,我认为,对一种哲学的评价是否简单化、片面化,与对其属于哪一基本派别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考察了两千多年的哲学发展史,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哲学领域的一切问题上都清楚明白地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别开来,对于“超越”这两大党派而创立“新”哲学的企图,一概表示轻蔑。列宁非常推崇恩格斯的坚定的哲学党性原则,把它赞许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伟大和最宝贵的传统”。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著作中,继承和发扬了这一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所阐述的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方面,是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看作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本文通过两条路线的对立的分析,阐明唯物主义哲学路线是正确的哲学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