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笼统地说,浮世绘就是风俗画。确切地说,浮世绘指的是自日本江户时代初期至明治维新以前描绘以江户为中心的庶民生活和风俗的绘画。日本文献上最早出现浮世绘一语,大约是在1682年左右。这种新形式的风俗画,以表现当时庶民的享乐生活为主。浮世有现世之意,故产生了浮世绘这一新的词语。从表面上看,浮世绘是日本传统的大和绘在某种意义上的复兴,实际上是对受到武士及贵族保护的画坛上的主流,如狩野派、土佐派、汉画派这些以画日本古典和中国故事及凤景为主的,即所谓堂上画派的反抗。浮世绘表现出江户时代庶民的阶级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从公元1603年到1867年这段时期,称做江户时代。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将军住在江户(现在的东京),统辖着整个日本。这个时候,武士的孩子在“藩”(各个诸候)的学校学习,可是“町人”(江户时代住在城市里的商人和手艺人)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学习呢? “町人”的孩子上学的地方叫做“寺子屋”。江户时代以前,寺庙负责教育孩子,因此上学的孩子叫“寺子”,以后就出现了“寺子屋”这个名词。寺子屋的老师是有学问的武士、僧侣、医生和町人等。一般的“寺子屋”只有一位老师,学生的人数顶多二、三十人。  相似文献   

3.
杨曼 《世界文化》2009,(2):24-26
江户时代(1603-1867)中后期,日本经济文化的中心逐渐从京都、大阪移至江户(今东京)。18世纪的江户是世界第一大都会,滞留江户的地方大名和他们的家眷刺激了消费,催生了一大批豪商巨贾,但他们却处于“士、农、工、商”制度的最末端,追求金钱和享乐成了他们的人生,文化市场空前发展。相对于在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京都、大阪形成的上方文化,江户后期的文化以表现世俗人情为主要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是浮世绘、  相似文献   

4.
据说,稻子原是印度高原地带的野生植物,经人类栽培并不断改良它的品种,始有今天的稻子。中国早在5000年前,发明了造水田种稻的方法。东南亚以及日本也自古种稻,以稻米为主食。日本在17、18世纪的江户时代,整天光吃精碾的白米,流行起所谓“江户病”来。这就是脚气(软脚)病。1910年,日本的铃木梅太郎博士发现此病是由于维生素  相似文献   

5.
貌青青 《世界文化》2011,(12):20-22
岛田雅彦被誉为与村上春树齐名的“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旗手”,是日本纯文学界有名的“儿童派”作家,也是颇受争议的“另类”作家。因为长相俊朗,风度儒雅,有着“文坛王子”的美誉。  相似文献   

6.
活跃于日本江户末期的浮世绘画师歌川广重(1797-1858,亦称安藤广重),其作品以情感丰富的特色脱颖于浮世绘画师群中,尤其“名所绘“风景版画,颇得当时受众称誉。尽管歌川广重绘画的形式颇具江户气息和古典意境,却是日本近现代绘画第—人,他不仅走在时代前端,并对欧美印象派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2005年,因编辑《日本读本小说名著选》,笔者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民风民俗有了兴趣。十多年后,曾与笔者一起编辑该书的韩玉霞女士又责编了一部《江户风俗绘本》,让笔者大开眼界,对日本的过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是一个社会安定、工商业兴盛的时期,是日本明治维新全盘西化到来之前的最后的传统时代。那个时代,迥异于走上近代化之路后的状态,日本还停留在幕府统治下,一派传统气息,而江户幕府(即德川幕府),成为  相似文献   

8.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即当代东京开设幕府,建立了日本历史最后一个武家政权,江户时代(1603-1868年)由此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9.
日本人的姓     
如果翻阅一下一百年以前日本的旧书卷的话,就会发现,农民、市民的名字没有写着姓。例如,翻开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户籍簿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人把姓和名字两者都写全的,只是写着“甚兵卫”、“半助”等等的名字。到江户时代结束以前,能有正式姓的只有武士或者得到特别许可的人们(象大商人,村里有地位的人等等)。所以,一般的人如果被告知允许他有姓和佩刀的话,定会感到非常荣幸的。这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有这样的观念: “武士是特别伟大的,百姓与市民若和武士一样有姓是不成体统的。”  相似文献   

10.
正何为"浮世"江户东京博物馆馆长竹内诚说:"江户吉原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但若离开吉原,江户文化将无从谈起。"作为日本第一花柳街的吉原花街位于东京都台东区,是江户时代公开允许的妓院集中地,这个地名到1966年为止一直存在,即东京台东区新吉原江户町。两百年来,吉原、歌舞伎和浮世绘都是江户时代平民文化的三大支柱。吉原花街以木楼为主体,历史上曾多次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在历史上日本没有如中国那样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因而在对文人画的体味与表现上就显得缺乏底蕴。所以在日本的文人画兴盛的江户时期尽管也出现了如池大雅、与谢芜村、浦上玉堂等颇为杰出的文人画家,对日本水墨画的发展衍变也确曾起到了某种催化剂的作用,但在我看来他们依然处在对中国文人画的学习传承阶段。如此下去,日本文人画不仅难望中国文人画之项背,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书法教育始于汉字的引进。由于汉字传入日本先于教育机构的设立,因此日本书法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不是学校,而是宫廷。书法教育被上流社会作为提高修养的重要手段,直到江户时代随着庶民教育机构的发展,书法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逐步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孟子》文章批评作为一种阅读和学习方法逐渐被汉文化圈各国学者所接受,不同国家的《孟子》文章批评又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状态。日本江户学者赖山阳从文学的角度认为《孟子》文章是平易明快的“战国语调”。他主张“以文视《孟子》”,以选本、评点、札记等形式进行《孟子》文章批评。赖氏发扬溯源意识,注意分析《孟子》与唐宋古文的渊源关系,建立了推崇韩苏、贬斥曾王的文章风尚。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赖氏将《孟子》视为日本人文章取法对象,从字法、句法、章法、篇法以及修辞等方面解析《孟子》文章。作为异域学者的赖山阳在《苏批孟子》的影响下与明清时期诸多中国学者“不约而同”地进行《孟子》文章批评活动。可以说,赖山阳的《孟子》学研究是中国《孟子》文章批评传统的“域外回响”。  相似文献   

14.
清乾嘉才子李调元一生著作等身,为“性灵派”诗学理论的提出和实践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遗憾的是却未得到当代“性灵派”研究学者的足够重视。因此,正确分析和客观评价李调元的诗学思想,以及其在“性灵派”以至整个清代文学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游箱根昔曾观“风云”今日来箱根。富士千年雪,人间几浮沉?图上俯世久,何对女儿羞?应缘友谊花,感导卸自头。飞车云中路,泛用“声2湖”。战友输肝胆,旱田间葫芦③叩门非叩关?小诵似故园。者会先生在?家书意万干⑤迎观“大”字使⑤我必加大涌四化大现日,昆仑吉友朋!①50年代我国曾放映日本影片《箱根风云录》②车经“姑娘隧道”,向导告此地姑娘俊美,富士山望之羞愧,于云中隐去。③湖面状如葫芦得名。④湖畔山隘间,有江户时代所设关卡遗迹。⑤1965年老合同志来篇报,于小涌饭店逗留,题字留念。⑤日本传统节日,每年7月某日在山…  相似文献   

16.
荻生徂徕(1666—1728),是日本近世古学派中古文辞学派的创始人。由他及其后学太宰春台(1680—1747)和海保青陵(1755—1817)的学术体系发展而成的“徂徕学”(本文特指“徂徕派经世哲学”),一直被部分日本学者视为日本近代政治原则的发现者,是日本自生的、与以往哲学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间没有本质和必然联系的早期近代化学说。即便不情愿地承认二者之间有所牵涉,其程度也不过是“轻微的提示”而已。然而,徂徕及其后学本身,却从未忌言事实。正是通过对苟&;#183;韩著作的再诠释和大量征引,该学派才逐渐建立起自身的理论体系,并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社会的实践和改造。  相似文献   

17.
王振忠 《寻根》2000,(1):91-96
竹枝词是研究地域文化及民风时尚的重要史料。近年来,随着地域文化热的升温,状摹风俗、叙写人情的竹枝词日益为学界所重视,《清代海外竹枝词》、《上海洋场竹枝词》和《中华竹枝词》等一批竹枝词资料陆续出版。不过,这些都是中国人的作品。而域外作者所写的竹枝词,尚鲜为人知。 在江户时代(1603年一1867年),位居东土的日本人醉心于中国文化,“颦效西施,夸称土风”,写有大批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大多是摹仿明清的文人趣味,记叙日本各地“山水风土之明媚佳丽,叙才子佳人之温雅丽婉”,其中也不乏治明清文史及中外交流…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5日,“日本平成文化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日本图案博物馆、日本图案家协会联合举办;北京艺海文化发展公司承办。“平成文化展”以“探索吉祥文化的未来”为副题,以吉祥图案为主要内容。产生于中国的吉祥文化,是以福、禄、寿的思想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它是随着佛教东传而到日本,与日本文化相交融而形成日本的吉祥文化。吉祥图案正是这种文化的体现。以“吉祥”为主题的此次美术展览,来到吉祥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举办,既是对中日文化交流成果的展示,又是对中日友好的促进。从展览的作品风格看…  相似文献   

19.
书道是一种用文字书写以表现美的特殊艺术,自古盛行于中国,后来又普及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学习中国汉字的所谓“中国文化圈”内。汉字与西洋的罗马字母不同,因为它是一种绘画因素颇强的象形文字,所以书道的发展可以说是必然的。在上述受中国书法影响的国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日本。这是因为日本产生了自己独特的“假名书道”。下面介绍一下日本书道的发展与中国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日本决不是一个“普通国家”,因其全民一致的特性,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进取精神,加上日本人盲目冒进的性格,一旦方向错误,日本对于世界的破坏性巨大。日本能否正视历史,切实以史为鉴,妥善处理“历史认识问题”,不仅与日本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密切相关,还直接关系亚洲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