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牛红广 《图书馆杂志》2011,(10):87-90,112
唐代墓志作为一种出土文献,提供了大量唐人、唐代社会和唐代文化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随着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其在文献辑佚、校勘、考订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且已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果。本文以洛阳及其周边地区二十一世纪新出土唐代墓志为基础,新补唐人著述三十八种,并稍作考辨,以有助于了解唐人著述之风貌。  相似文献   

2.
作者利用在河北正定发现之墓志盖文物资料,对此前学界公布的唐人墓志盖题诗重新予以校证.辑录新见题诗八首,可补《全唐诗》之阙.在墓志盖面上题刻诗句,是唐代始有的现象.出土于潞州、上党地区的唐人题诗墓志盖,体现了唐代诗歌与该地区民间丧葬礼俗结合的特殊文化形态,对于研究唐代民间诗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献》2006年第2期所刊潘明福《唐代墓志中新见唐人著述辑考》一文,从《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辑出唐人著述24种,很有意义。惜其漏辑尚多,如编号为贞观049号的慧休墓志记载志主著述达十一种之多,竟亦未能辑出。这篇墓志颇多残泐,尤其志主僧名后一字已阙,所著书名中亦多有阙字,不知潘氏是否因此之故,而不予辑录的。慧休墓志包括《慈润寺故大慧□法师灰  相似文献   

4.
唐代墓志保存了大量唐人、唐代社会和唐代文化等方面的真实史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近年来,随着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学术界对唐代墓志的研究广泛展开,唐代墓志在文献辑佚、校勘、考定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利用唐代墓志,作了许多积极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可喜的研究成果,程章灿先生《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发表于《文献》1996年第1期)一文就是其中一项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程文发表以后,张固也先生发表了《〈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补正》(发表于《文献》1996年第4期)一文,针对程文的失考和遗漏之处作了简短的补正。随着唐人墓志的不断出土,许多唐人曾有的著述又不断被发现。诚如程章灿先生在其文中所言,其研究"旨在弥补《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相关史料之缺漏,希望能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唐代文学创作的风貌,了解当时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5.
笔者前因阅读唐人碑志,其中所得已整理为《读唐人碑志札记》,此后又陆续发现碑志中的一些零碎材料,从中或可窥唐时风尚,或可补前贤论碑志文体之阙,特将之拾掇成篇,名之日《续读唐人碑志札记》,以就正于世之博雅君子。所取碑志,不限于石刻。一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一《罗处士志》云:"襄阳有隋处士罗君墓志曰:‘君讳靖,字礼,襄阳广昌人。高祖长卿,齐饶州刺史。曾祖弘智,梁殿中将军。祖养,父靖,学优不仕,有名当代。’碑字画劲楷,类褚河南,然父子皆名靖,为不可晓。拓拔魏安同父名屈,同之长子  相似文献   

6.
《高涣墓志》近出河北临漳古邺城遗址附近。高涣为北齐太祖献武帝高欢第七子、文宣帝高洋之弟,《北齐书》有传。墓志详细记载了其宦绩功业、卒年及葬地等史实,对北齐政治制度、皇陵及北朝墓志文体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太平广记》中保留了不少与夜叉有关的记载。这些记载又大多出自唐人手笔,对研究唐人夜叉观弥足珍贵。通过对《太平广记》资料的梳理可以发现唐人心目中对夜叉形象、能力和习性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同时,唐人在其信仰世界和鬼神观念中也对夜叉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评价。唐人夜叉观的树立与其“经验世界”的扩大有密切联系,唐代的佛教壁画艺术则是唐人夜叉观形成并传播的重要工具和载体。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歌不光是文学大潮的主流,更是唐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的繁荣也对唐人的信息传播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唐诗就像一种原始的报章文体一样,而一些优秀的唐代诗人则无意识地充当了新闻传播者.  相似文献   

9.
马小娇 《兰台世界》2017,(18):124-127
早期墓志历经萌芽、初步探索、成熟定型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中墓志的文体功能也逐渐完善,由简单的记到以记为主,颂的功能初步显现;再到记颂结合,以颂为主。早期墓志功能变迁的原因在于:一、援碑入志;二、社会政治因素;三是丧葬观念。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学术界自本世纪30年代涉入昭武九姓粟特人的研究,至今已相当发展。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掘和中外文献的诠释,这个问题必将深入下去。墓志是研究古史的珍贵资料,所幸的是,唐人墓志里有不少涉及到昭武九姓胡人,而学者们对此已经做了许多工作。本文仅依据周绍良先生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一书撷取若干例证,并辅以其他志铭和史籍文献,对入华粟特人及其活动作一些分析,意在探索胡汉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北朝墓志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以志为史的文体观念:一、序文结尾出现一段类似干"史论"的文字,意在收束全篇,作最后评断.二、将墓志与有关的史传文字相比,或视作一种承继,或以为补其阙略.三、标榜实录精神,以志文的方式参与历史写作.  相似文献   

12.
<唐书>经籍、艺文二志著录隋唐人著述甚富,但远非隋唐人创作之全貌.由于年代迁徙、战乱发生,一些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作品,后世亦颇有散逸.近年来,随着大量古代墓志的出土,不断有学者辑考出隋唐人著述多种.本文亦利用近十年公之于众的唐人墓志,在其他学者辑录的基础上,新补隋唐人著述三十二种,并稍作考辨,以使经籍、艺文二志更加趋于完璧,同时能彰显隋唐二季学术文化之盛况.  相似文献   

13.
1991年,河南洛阳孟津县出土武周岑平等墓志,墓主为唐代名相岑文本侄女、刘洎儿媳。墓志撰者"侄羲"乃岑平等堂兄弟岑景倩之子,岑平等与岑羲实为堂姑侄关系。岑氏丈夫刘广宗及其家族墓均在故乡江陵,但其独葬于洛阳邙山,既与其信仰佛教有关,更与自武后时起山东士族与侨姓士族迁移洛阳的潮流相系。南阳岑氏为侨姓高门,入唐尤为显赫,为一门三相,唐代前期只有兰陵萧氏能与之比拟。岑平等卒时,其伯父文本、从兄弟长倩二宰相皆已作古,而撰者对此只字未提,这在习惯自矜门第的唐代士族墓志中显得不同寻常,反映出对武周时岑长倩冤狱的莫大忌讳。该墓志称岑平等仅有一子,即郑州司仓参军刘敦行,据1930年洛阳出土刘敦行神道记云,敦行为薛氏所生,岑氏实乃嫡母。  相似文献   

14.
明万历年间,河南孟县发生了一起盗墓案,从墓中掘出一方墓志,又被抛弃于荒野荆棘中。其间,有人将此事报告官府。结果发现,这块精致的墓志石上,刻着的竟是唐代大文豪韩愈之子韩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据说被盗掘的韩路自撰墓志铭后来被送到了当地的韩愈词中。传奇的故事至此告一段落,但它却引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即韩胡自志铭一类的由长眠者生前自撰的墓志铭,这一种特殊的文体究竟是怎么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它的背后又包含了怎样的文化意义?要讨论自撰墓志铭,应首先考察一下普通意义上的墓志铭。墓志铭一般是指放置在墓中的…  相似文献   

15.
墓志是碑文的一种,指刻于墓碑的文章(包括埋于地下的墓志铭和立于地上的墓表文),主要用来记叙死者的生平和家世.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墓志>说:"墓志,则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改迁."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墓志起源于汉代,东汉蔡邕是第一个大量撰写墓志的名家,唐代的白居易、元稹、柳宗元、韩愈等也都写过为数不少的墓志,而尤以韩愈为最.现在学术界较通用的墓志辑本有<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等.但是,大量墓志的出土与编纂,除了史学界较为注意外,其他学科似乎并未给予太多的关注,这是很让人遗憾的.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第一部从语言学角度对墓志进行研究的专著--<中古墓志词语研究>,通读之余,觉得有必要介绍给学界.  相似文献   

16.
朱兰兰 《档案》2014,(3):29-32
墓志作为一种石刻档案,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档案文化遗产。张钫先生一生有着深厚墓志情结,收藏了大量的墓志石刻档案,并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使这些宝贵的档案文化遗产得以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7.
宋人欧阳修等所编《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了2000多种唐人著作,这个数字显示了唐代学术文化的繁荣,但是这并不是唐人著述的全部,现代学者张固也、程章灿、陈尚君等又补充了大量的唐人佚著。这些唐人佚著的发现,对于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唐代历史文化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补辑27种《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的唐人佚著,并且结合唐代的历史文化对这些著作进行考订,为唐人著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唐代孙简是文学家孙逖的曾孙,是两《唐书》中多次出现过的重要人物。他的墓志记述了他的世系和一生重要行迹,可以补充正史之不足。在今人所编的《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孙简的墓志重复出现了两次,而且出现了不少讹误。出现这种失误的原因是他的墓志石碑被拓了两次,而且模拓的质量存在很大差距。再加上整理者的个人原因,遂将孙简墓志的两个不同拓片当成了两个同名人物来处理。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隋代墓志铭汇考》一书漏收、或收录不全、或重复著录、或年代标注错误的墓志作辑佚补充和辨正,辑录文献的出版物时间限定在2006年以前,与《隋代墓志铭汇考》所征引文献的时段大体相同。文章辑录出《隋代墓志铭汇考》失收图版或录文的墓志11方,图版和录文均失收者如《田景申砖志》《董康生妻砖志》;图版失收者如《裴子休墓志》《菀德赞妻杜法生砖志》等;录文失收墓志如《石辅益砖志》《陈暄墓志》等;图版收录不全墓志3方,如《赵龄墓志盖》《高六奇墓志盖》等;"存目"类失收墓志12,如《宋盛墓志》《吕超墓志》等;重复著录的墓志4方,如《郭云砖志》《王德墓志》等;朝代归属错误的墓志1方,即《□安宁墓志》。  相似文献   

20.
《唐刺史考全编》(以下简称《全编》)是郁贤皓先生积十多年之努力编制的一部高质量的唐代文史工具书,为唐代历史和文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自其成书以来,由于各地唐墓志的不断出土,郁先生及一些学者就根据新发现墓志资料对《全编》进行了补订。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致力于收集洛阳地方墓志的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收藏历代墓志达数百方,并出版了研究著作《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这其中多数为唐墓志,而这些新出土唐墓志志主及其父祖不少曾担任过州刺史,这为我们进一步补充唐代刺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同时还能够订正《全编》由于资料不足出现的瑕疵。在此,笔者按照郁先生原书凡例与编次,将已经刊布在《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和馆藏尚未刊布的唐墓志(前加※)中的刺史资料进行整理,排列如下,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