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步云 《兰台世界》2016,(16):124-125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刘敞是北宋《春秋》学重要代表人物,著有《七经小传》、《春秋》五书。刘敞主张《春秋》为经非史,但史为基础;批判《春秋》传与注,但对传和注采取了不同态度,而评判的标准是《春秋》经文本,尊经信义。刘敞成为宋初庆历之际开经学新风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北宋晚期学人萧楚对《春秋》有一定的研读,其著作《春秋辨疑》具有以专题例法解经,意在经世的两大特点,进而阐释儒家仁义之道。  相似文献   

3.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宋初"三先生"之石介作为宋代理学的先驱,对《春秋》也有一定的研读,表现为尊经批传,阐释儒家仁义之王道。  相似文献   

4.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宋初三先生”之胡瑗作为宋代理学的先驱者之一,对《春秋》也有一定的研读,并从“尊王”、“妇道”两个方面论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5.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欧阳修作为北宋理学思潮的先驱,对《春秋》有一定研读。对《春秋》经与传的关系,欧阳修表示尊经,但不尽废三传,并提出"求情责实"的解经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明胡广等辑《春秋集传大全》,收入《儒藏》精华编经部春秋类春秋总义之属,凡二册。"校点说明"言:"以明永乐内府刻《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为底本(1),以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汪氏《春秋胡氏传纂疏》列为参校本。"(2)卷三十七"鲁哀公十三年"之"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条下疏文,"陈氏曰:‘黄池之盟,不书吴晋之盟,《春秋》修讳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宋蜀石经《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孟子》的文本性质进行了考察。认为蜀石经《公羊》所用底本为蜀刻的可能性较大,《穀梁》底本亦属监本系统。以理推之,二传同时刻石所用底本也应一致。蜀石经《孟子》盖据北宋监本刻石,似可排除底本为蜀大字本。  相似文献   

8.
有宋一代国家藏书事业极为兴盛,其国家藏书之地统称为馆阁。宋代有关馆阁藏书著作主要有五部,北宋有二部:宋匪躬的《馆阁录》、罗畸的《蓬山志》;南宋有三部:程俱的《麟台故事》、陈骙的《南宋馆阁录》、不撰人的《南宋馆阁续录》。南宋三部至今尚存,或有其辑佚本,北宋的二部却全部散佚。笔者近年从事文献整理工作,在群籍众书中搜罗爬剔,共辑录《蓬山志》佚文41条,近7000字,虽非全璧,但于研究北宋国家藏书事业不无裨  相似文献   

9.
《春秋》本是先秦时代的编年史,因为每年记上春夏秋冬四季,所以省称《春秋》。后来孔子根据鲁国的《春秋》加以修订,也称为《春秋》。因此春秋笔法有两个含义:一指历史书的笔法,一指孔子修订的《春秋》的笔法。鲁国的历史书,史官在记录时一定也有笔法,只是这些历史书没有传下来,所以它的笔法无从考查。孔子修订的《春秋》,其笔法,《谷梁传》《公羊传》《左  相似文献   

10.
近读段书伟先生《通俗文辑校》一书,所收遗文本于清人以来诸种辑集,可称为一较完备之本子。有关《通俗文》的作者问题,殴书前言亦有论及,其所举理由,大致根据洪亮吉等学者之成说,书中提到的"论证"有二:一以同时代之学者也有类似之材料,合乎了当时的"时代条件";二则从服虔《春秋左氏解谊》、《汉书音训》之遗文之比对中,大致与《通俗文》内容相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仔细分析相关史料,认为《隋志序》中“故梁有五部目录”之“五部目录”既不是指五种目录书,也不是指《五部目录》这一具体目录书,而是指五部之目录,即分书为五部之目录书。  相似文献   

12.
欧阳脩《新唐书·艺文志》补充、修订《旧唐书·经籍志》,存在三种文献来源,合《旧唐志》本身,《新唐志》实际由四部分组成:(一)《隋志》,即贞观见存书;(二)《旧唐志》,即开元见存书;(三)《崇文总目》等,即以馆阁藏书为主的北宋见存唐人书;(四)史传文献所载唐时所当有书。其中(一)(二)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著录"部分,而(三)(四)共同构成了《新唐志》的"不著录"部分,并对"著录"部分进行了修订。《新唐志》力图反映唐时藏书、著述之盛,综合了贞观、开元可以考知的官府藏书,补入了北宋犹存的唐人著述,更据史传文献推求了唐时应当有的著述。而根据《新唐志》讨论某书存亡与卷帙增损,甚至认为《新唐志》所载系北宋确有其书、实存其卷,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春秋》是我国周代鲁国的史书,也是我国最早用编年体写的史书,它不仅与《尚书》有同等的史学价值,而且也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一)《春秋》一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14年(公元前722—481年),共242年的历史。周武王灭商后,大封诸侯(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等),包括附庸(不满五十里的小国)约1800国。迨至周室衰落,诸侯列国互相吞灭,数百年间,到周平王49年,正是鲁隐公元年。春秋之世,见于《经》、《传》者,共有124国,其中主要封国24国。鲁国是周公的长子伯禽的封国。  相似文献   

14.
早期史官散文产生的文化背景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官散文的产生,与史官的建置密切相关。《汉书·艺文志》论述《春秋》与《尚书》的起源时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然后世不信其说。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上)说:“左史记言,右史记动,其职不见于惆官》,其书不传于后世,殆礼家之意文与?后儒不察,而以(尚书)分属记言,(春秋》分属记事,则失之甚也。夫(春秋)不能舍传而空存事目,则左氏所记之言,不啻千万矣。(尚书)典漠之篇,记事而言亦具焉;训法之篇,记言而事…  相似文献   

15.
其他历史书的笔法《春秋》以外的历史书的笔法,范围太广,要仔细考究起来,可以对其中著名的每一部历史书作一个专题研究。这里,只能大略地粗浅地谈几点。为了避免重复,类似《春秋》的笔法,这里都不淡了。下面谈谈与《春秋》不同的或继承《春秋》而有所发展的笔法。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证明,编史修志离不开档案。孔子开创了档案文献编纂之先河,他整理六经、搜集档案、尊重史实,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将档案编纂与史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主持编  相似文献   

17.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刘歆《春秋左氏传条例》20卷,清人姚振宗认为乃汉郑兴所撰。《隋书·经籍志》亦著录《春秋左氏传条例》25卷,然不题作者。笔者认为此二《志》所著录之书本为一书,但非郑兴所作,而极有可能为汉代贾徽所作,并且贾氏之书乃继承发挥刘歆之学而来。  相似文献   

18.
《书教》篇指出史学的宗旨是"以史明道",《春秋》与《尚书》本一家之学,《周官》法亡,《尚书》的撰述方式失去了基础,所以后世祖述《春秋》.从《尚书》到《春秋》再到《左传》《史记》《汉书》,都是史意在不同时势下的流变.史识、史才、史学须统合于史意,才能恢复史学"以史明道"的精神.章学诚的史家述作之道,强调史意与别识心裁,而史意又是关键.心术为著书之本,须以六经为根柢来凝练史意,以史德温养史识.  相似文献   

19.
身为元画四大家之首的黄公望,妙笔丹青,春秋睥睨,被后世推为书中右军,自是实至名归。而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更是上承晋唐之风雅,融和两宋之法度,执元代绘画之  相似文献   

20.
王小红 《图书与情报》2007,(6):112-116,128
宋代《尚书》学文献繁富,约有500种,颇具特色:(1)经学变古之风兴盛,疑辨之作兴起并盛行;(2)以义理解《尚书》,义理之作占宋代《尚书》学文献绝大多数;(3)为帝王讲《书》之作较多;(4)汇集众说的集结之作大量出现;(5)以图谱解《书》流行;(6)《禹贡》、《洪范》等单篇研究如火如荼;(7)南宋著述多于北宋;(8)宋代《尚书》学文献虽多,但保存下来的很少,绝大部分已亡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