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兴云 《兰台世界》2017,(9):106-108
唐代藩镇问题在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曾引起后世学者及政治家的反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就唐代藩镇问题阐述了他的观点,认为唐代藩镇的形成与唐玄宗、肃宗有着直接关系;出现藩镇之乱的原因,主要有朝廷不能集权于中央、刑赏失措、藩镇贿赂宦官造成朝廷对藩镇信息失灵等。王夫之对唐代藩镇问题的研究可谓深刻,对我们认识唐代藩镇问题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茂育 《图书馆杂志》2012,(5):86-90,96
文职僚佐是唐代藩镇的重要组成人员,任职藩镇文职僚佐是当时知识分子走上仕途的重要途径。由于这方面的史料比较零散,且不少材料所记又比较泛浮,不易考订,加大了研究唐代藩镇幕僚的难度。文章以新出土的墓志为依据,对新发现的唐代藩镇文职僚佐资料进行归纳和考列,以补史料之不足,可供人们进一步研究,以期对此方面的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3.
陈俊达 《兰台世界》2016,(23):119-121
《唐代藩镇研究》一书,从藩镇的形成、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藩镇的类型划分与动乱特点、藩镇割据长期存续的原因、藩镇的若干军政制度与财政问题等方面,对唐代藩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认识。虽然距离第一版出版已过近三十年,但对于当今的藩镇研究,仍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状报     
冯媛 《兰台世界》2020,(5):141-144
状报起源于唐代,是伴随着进奏院的产生而出现。进奏官把获取到的关于朝廷信息和其他地方藩镇的动态,编辑成状报传递给各自所在的藩镇,让节度使可以及时得到消息,并且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状报成为唐代中央和地方联系交流的媒介,对信息沟通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代武官系统中的镇抚司与镇抚官名目均袭自元代,但明初的镇抚司与元代一样管军而不司法。洪武十五年,镇抚司依卫所建制隶于锦衣卫,同时被赋予鞫讯卫外重案的职能。洪武后期,明太祖曾两次申禁镇抚司理刑,对以后的制度规定产生了“祖制”影响。靖难以后,锦衣卫参与卫外刑事得以最终确认,至成化时门达掌镇抚司事,北镇抚司在规制上仍只可视为原(南)镇抚司的分支机构。晚至正德以后,南、北镇抚司的名目始并见于(万历)《明会典》,北镇抚司具备独立于南司的办公体系,诏狱指称和镇抚司的治狱范围逐渐明晰,北镇抚司专理诏狱成为定制。北镇抚司在锦衣卫官署内,镇抚司狱附于其地;南司则位居其南。所谓诏狱、卫狱(南司狱)、镇抚司狱,实均指这一所监狱,这是因锦衣卫、镇抚司司法职能分化而导致的区分。明后期,镇抚司的治狱范围超越制度规定的“妖言大逆”,乃至全以皇帝意愿委治刑事,导致明末诏狱之滥。  相似文献   

6.
唐代程安墓志,2005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这方墓志志主生平经历较为简单,但却揭示出一个湮没于历史深处千余年的职官—车营军使。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所谓车营军是中晚唐时期各藩镇专门负责后勤事务、粮饷转运的一支后勤部队,车营军使则是这支专门部队的指挥官。车营军除了最高长官车营军使之外,还设副使、十将,还有散将以及藩镇联合作战的都车营军使之职,对中晚唐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此志对唐代宦官俱文珍、吐突承璀关系的记述也可补传世文献之缺。  相似文献   

7.
唐代进奏院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进奏院述略李彬在唐代的官方传播网络中,进奏院一直是新闻史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因为,方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可上溯到唐代,而“唐代报纸的孕育和发展,是和唐代邸务和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的”。①另外经方汉奇先生最早考订并确认的一份现存最古老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南方地区唐宋时期馒头窑资料甄别的基础上,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区和分期探讨,将南方馒头窑的使用地域分为四川盆地、广东地区和浙江杭州三个区,认为其发展经历了唐代早期、唐代中晚期、北宋早中期、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和南宋末元初六期,并分析了这些馒头窑的技术来源。认为,四川盆地唐代初期的馒头窑技术有源于北方的可能,但这并不是当地宋元馒头窑的技术源头;广东地区唐代馒头窑技术则可能是当地砖瓦窑技术与同时期北方馒头窑技术传入共同作用的结果;浙江杭州南宋两处官窑的馒头窑素烧技术是特殊历史背景下,汝官窑馒头窑技术南传的表现。在北方馒头窑窑炉技术的南传过程中,存在以占有市场为目的的主动输出和因特殊历史背景被动南传两种情况,北方馒头窑在南方地区兴盛与否与当地的瓷业基础强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宋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宋初,中央政府设立了专门负责新闻与传播的机构“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共所编发的邸报发挥了发布传播新闻的重要作用。一进奏院的名称源于唐代。唐代代宗以前,各藩镇驻中央的办事处称“邸”,后来改称为“上都留后院”或“上都邸务留后院”。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又改为“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①,有时仍称“留邸”或“邸”②,负责人简称“进奏官”,俗称邸官、邸使或邸吏。进奏官最初不少是藩镇留在京都的质子,后来换为亲信将领,他们不受朝廷管辖,可以随时入…  相似文献   

10.
新闻史家曾推测汉代已有邸报,但未能在献中找到确证。从已经发现的材料来看,邸报起始于唐代,是由藩镇在京师设置的进奏院发布的,“唐藩镇皆置邸京师,以大将领之,谓之‘上都留后’,后改为‘上都知进奏院’”。进奏院是中央与地方之间信息沟通的枢纽,进奏官邸吏代本镇呈递章奏、请示汇报,同时也把政府所公布的诏令、奏章及任免事项抄录下来,报告诸藩,于是有了邸报的产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