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物志》的成书、体例与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志》是西晋张华从当时大量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辑录出来的一部小说。将今存士礼居覆连江叶氏本和明弘治贺志同刻本进行比较,可以推断连江叶氏本应该比明贺刻底本更早。今本与原貌有很大不同,其原因有多种说法,本文认为主要由于流传过程中有过删节和脱落。 相似文献
2.
基于科技期刊传播视角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法,认定1914年创刊的《博物学杂志》是博物学向生物学演化的代表性期刊,它所提倡的“发明全国之博物区系”“裕民足国”“学问之道,锲而不舍”“增进学识,改良教材”等办刊原则,显示了民初时期国人办刊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3.
《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按照经史子集名称顺序排列的正史艺文志,正式确立了四库体系。《隋书·经籍志》对四库体系的贡献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经史子集顺序的确立开四库体系先河,二是集以往目录学之大成而为四库体系的表率,三是开四库体系以三统一化为绳尺的机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无论是在学界还是"民间","国学"忽然成了一种时尚。"国学"的概念是否成立,我们姑且不论。究竟什么才算是"国学",自然也是见仁见智。在这"国学"热潮中却从来见不到博物学的身影,多少令我有点匪夷所思。因为在我看来,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基和精髓在于博物学,而并不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儒学,也不是如今已沦为附庸风雅的"六艺"。正是敦厚而鲜活的博物学传统,铸就了中国文化的灵魂。我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觉得博物学的"缺席",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媒体崛起和读者兴趣细分的外部冲击,以及传统科普杂志内部改革升级的挑战,《博物》杂志走出了一条注重内容建设、打造数字平台、提升品牌价值的创新实践路径,并伴随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日渐成熟,持续探索从“内容为王”到“内容+服务”、经营模式转型及适应“互联网+科普”业态的新策略,为传统科普杂志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唐明元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
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认为《文章志》与《文章流别志》不是同一书,而是西晋挚虞所撰的两部不同的目录著作。《文章流别志》是《文章流别集》一书的目录,而《文章志》则通录东汉、曹魏时期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7.
南京图书馆是我国上世纪最早进行图书馆志编写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分别于1996年和2006年出版了《南京图书馆志(1907-1995)》、《南京图书馆志续编(1996-2005)》两册,两册馆志内容详实,史料运用客观,资料价值重大,虽存在微小遗憾,仍不失为成功的图书馆事业志.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论述我国古代目录学家王俭及其代表作《七志》在目录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其开创了用传录体编写叙录的先河。通过分析《七志》的类目设置及王俭所出生的琅琊王氏家族和其本人的经历,揭示《七志》产生的时代特征,即“以孝为先”、“以孝掩忠”,用抽象的“德”取代具体的“忠”是其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内容,语文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应该充分发挥其工具性特点,承担起德育的育人任务。将语文课堂作为德育教育的有力阵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语文课文中的自然美和情感美。《项脊轩志》中所描绘的优美生活环境和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以及文中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情感等,都可以作为德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既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十道志》是唐代地理总志,早已亡佚,存世者仅有清人辑佚之作。今于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中又寻得其不同于辑本之佚文若干,可为《十道志》辑佚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开始自觉地了解和研究西方与世界。短短几年后,便产生了《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两部杰出的世界地理著作,代表了当时中国知识阶层对世界认知的最新最高水平。两书关于尚未统一的德意志,均予以足够的重视,专门介绍,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中华书局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魏书》、《晋书》、《资治通鉴》、《太平御览》等典籍,校勘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书.百官志》,得陋见数则。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2)
《国史经籍志》是中国目录学史上较有影响的书目之一,其编撰在继承借鉴《通志·艺文略》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变革和创新,以其体例严谨、类例详悉、著录丰富等显著特点和驳正前人谬误的学术批判精神,恢复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在明清之际和清代受到学者们的普遍肯定和广泛重视,其学术价值与学术影响日益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审慎、仔细的分析,认为王俭《七志》正文“七志”部分所著录图书为“今存之书”(即王俭撰《七志》时能获知的所有存于刘宋时期的图书),故《七志》又被称作《今书七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