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冯先生哲学思想关于人生本质、人生境界和人生价值三方面的论述来探究冯先生的人生哲学。其中,将人的精神境界归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个层次的"人生境界说",是冯友兰人生哲学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滕松梅 《兰台世界》2015,(4):121-122
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界中,说起中国哲学就不得不提冯友兰这个名字,冯友兰与中国哲学这门学科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哲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基础,对后世及海外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3.
《出版史料》2011,(1):57-57
1982年,冯友兰在女儿宗璞陪同下访问美国,在机场候机时,冯友兰很有感慨地写了一首诗:"早岁读书赖慈母,中年事业有贤妻。晚来又得女儿孝,扶我云天万里飞。"深情地表达了对一家三代女性的赞美。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与教育家,特别是在中西文化观上,其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主要领导之一,为联大起草过很多公函。其中,致函教育部反对统一教材和考试,拒绝接受特别办公费,以及致函蒋介石主张实行宪政这三封信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宗璞 《全国新书目》2010,(11):50-51
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于1990年去世,如今已渐行渐远,但他对中国哲学的非凡建树、谨严的治学精神、执着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却是后代学人常说常新的话题。他的女儿宗璞年逾八十,不辞劳累,集结旧作新章,玉成此书,以告诉读者一位真实的冯友兰先生。本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在对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进行审视考察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理学"哲学思想体系,成为20世纪较为完整的中西哲学的融合,其内容包含逻辑观念"、正"和"负"的研究方法、人生哲学等方面,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冯友兰作为现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著名人物,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入思考,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全面诠释和独特解答。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在我国具有非常高的声誉,许多篇目还被编入学校教材,由《新理学》作为核心的"贞元六书",是我国新儒学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0.
11.
《冯友兰先生年谱长编》是一本以编年体方式客观实录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在世95年的人生与学术轨迹及其影响和所处时代的图书,图书在谱后亦以编年体方式记述其去世后15年间冯学研究的学术活动和相关著述,全书版面  相似文献   

12.
邵琳娜 《兰台世界》2012,(22):40-41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南阳人,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家。1924年冯友兰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国内,历任燕京大学、广东大学、中州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及校务会议主席、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为中国教育事业与哲学研究作出过重大贡献,是万众敬仰的现代新儒家之楷模。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即下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  相似文献   

13.
孔永红 《兰台世界》2017,(2):126-128
冯友兰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冯友兰在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特别提出了无形教育,即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国文化,是有形教育的重要补充,不可或缺。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简史》最初是一部讲义,用于教育学生。此书是一部通俗易懂,且知识性较强的哲学文化读本,在社会上流传极广,对传播和普及中国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1895-1990)先生在1988年初开始写作《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第7册,1990年去世前5个月,以95岁高龄完成。这是他最后的著作,后来叫《中国现代哲学史》。在这最后的著作里,他对毛泽东思想做出了独立的认识和分析。谨摘录介绍点滴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祁洋波 《档案管理》2022,(5):127-128
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档案记载了抗战胜利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在河南开展善后救济的活动。剧作家曹禺曾受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邀请来河南黄泛区视察,档案记录了这一过程,这对于完善曹禺年谱和曹禺传记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3):122-124
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鸿篇巨著,是一部公认的史学典范之作,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是李焘著述《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书中讹误之处难免。就三处疑误之处略陈薄见,以期能够对研读和运用《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学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亮 《图书馆学刊》2011,(9):120-122
阐述了罗振玉和徐俟斋的生平,揭示了罗振玉为徐俟斋作年谱的缘由,然后论述了《徐俟斋先生年谱》的出版与流传状况。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辽宁师大馆藏《徐俟斋先生年谱》稿本的认定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陆机为“太康之英”,而其年谱迟至民国始有人编纂。民国的三种“陆机年谱”,李泽仁《陆士衡史》最先在《尚友书塾季报》发表,校补后经志景书塾铅印出版,其中不乏创见;朱东润《陆机年表》厘清了西晋平吴后陆机被俘等关键问题,最具影响力;何融《潘陆年谱》大约与朱谱同时完成,考证简略,刊登于总共出版两期的《知用丛刊》上,长期以来淹没不闻。厘清民国三种“陆机年谱”的版本情况和学术价值,有助于认识“陆机年谱”的编修历史,对陆机研究的某些观点进行重新评价和定位。  相似文献   

20.
徐美洁 《兰台世界》2012,(24):82-83
明遗民李邺嗣(1622——1680),号杲堂,宁波府鄞县人,与黄宗羲为师友,与万泰、万斯大、斯同父子为世交姻亲。明亡后弃诸生,专意于乡邦文献整理,编纂《甬上耆旧诗》等。他的处世、交游,在明遗民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