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晓文 《新闻爱好者》2011,(20):118-119
目前关于史量才新闻思想研究集中在对"史家办报"思想的内涵与价值的理解与诠释。论者多从办报与治史的关系上加以论述,这不无道理,但难以揭示出办报作为新闻事业与治史的本质区别。从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理论来考察,"史家办报"思想根植于中国史学传统与文化,更是源于西方自由主义的办报理念,在传媒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实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报刊社会责任论。"史家办报"作为中国化的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其形成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史氏的办报活动、办报环境等紧密相连的,因而在内涵与意义上表现出与西方的社会责任论诸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赵谦 《大观周刊》2012,(51):23-23
中国传统史学精神要义是中国史家历来重视的重要命题。而中国传统史学精神要义中所包含的历史观.更是诸多值得研究的命题中的重中之重。从最初的史家修养和史家气质,到后来的修辞立诚和直笔实录,再到后来的粱启超、顾颉刚和傅斯年各自的史学关注点,古今史学大家都将中国传统史学精神要义作为研究的重点。因此,对这一问题系统地归纳和梳理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国学大师陈寅恪,是史学工作者公认的权威史家,他的成就多归于考据之列,研究重点在"中古史",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古典文学、宗教学等等。他的治学思想虽然史学学者关注较多,但对今天的档案工作者来说,仍可以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史家办报"思想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中,"史家办报"思想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史家办报"的思想内涵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结合史家传统和史量才的办报活动对"史家办报"思想内涵作了具体分析,将其概括为报纸应该对历史负责、独立办报、办报的目的在于致用等三个方面,有助于深化对"史家办报"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导致了史学"公共领域"的形成,同时也为古史辨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近代史家的职业化走向亦是促进古史讨论的一个重要原因;职业性史家与报刊的结合意味着史学研究与现代传播机制结合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使用文献资料法对八段锦与道教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解读,发现八段锦深受道教文化的滋养与影响:八段锦的最早描述全部见载于道教典籍,八段锦的功法特点和习练要领深受道教"虚""静"思想"、自然"观念"、贵人重生"思想、重视"气"等思想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他精通医药学,擅长炼丹术,为其养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葛洪的养生思想与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与傅斯年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乃至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史学大家,他们为中国史学的现代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史学理论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关二人史学成就的研究专著已有数部,但其中鲜有西方学者的手笔,而施耐德教授的《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一书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尽管本书德文版已于14年前出版,中文译著于今日方才面世,但该书所持观点依然不乏可取之处,尤其是该书紧抓“真理与历史”这一深刻的史学主题,广泛采用西方史学中新兴的区分研究语言思想精华,运用比较文化的方法论,以陈寅恪与傅斯年为中心,深刻剖析了近代中国史学学人在面对国学与西学、传统与科学、史学与政治、史家与国家等一系列矛盾复杂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徘徊、彷徨的学术犹豫.  相似文献   

9.
王保华 《新闻爱好者》2011,(10):118-119
目前关于史量才新闻思想研究集中在对"史家办报"思想的内涵与价值的理解与诠释。论者多从办报与治史的关系上加以论述,这不无道理,但难以揭示出办报作为新闻事业与治史的本质区别。从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理论来考察,"史家办报"思想根植于中国史学传统与文化,更是源于西方自由主义的办报理念,在传媒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实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报刊社会责任论。"史家办报"作为中国化的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其形成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史氏的办报活动、办报环境等紧密相连的,因而在内涵与意义上表现出与西方的社会责任论诸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李峰 《兰台世界》2012,(21):9-10
北宋中期,受疑经惑传的学术新风影响,史学领域内的疑史之风甚盛,由此出现了兴盛一时的考史热潮,同时在"不没其实"的春秋笔法影响下,史家纷纷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历史编纂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太极"之义最早源自《周易》。"太极"强调宇宙生成论的基本概念,"太极"派生演变出了世界万物。古老的"太极"思想被道教所吸纳,成为道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于道教养生功与后世的张三丰的太极拳之中。战国时,道教的思想理念已被纳入太极拳之中,彰显出了无穷的威力,其内实精神,  相似文献   

12.
杨美萍 《兰台世界》2015,(5):122-123
武当道教音乐是教义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道教音乐在唐宋达到鼎盛,至明代普遍势微,历代诗词文献中均保留大量明代道教音乐活动记载。武当道乐广泛群众基础与影响力是道乐发展颓势中一枝独秀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3.
《书教》篇指出史学的宗旨是"以史明道",《春秋》与《尚书》本一家之学,《周官》法亡,《尚书》的撰述方式失去了基础,所以后世祖述《春秋》.从《尚书》到《春秋》再到《左传》《史记》《汉书》,都是史意在不同时势下的流变.史识、史才、史学须统合于史意,才能恢复史学"以史明道"的精神.章学诚的史家述作之道,强调史意与别识心裁,而史意又是关键.心术为著书之本,须以六经为根柢来凝练史意,以史德温养史识.  相似文献   

14.
武当道教音乐是教义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道教音乐在唐宋达到鼎盛,至明代普遍势微,历代诗词文献中均保留大量明代道教音乐活动记载。武当道乐广泛群众基础与影响力是道乐发展颓势中一枝独秀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后汉书补注》与《汉书纂录》是清代惠氏家族在史学上的代表著作。详细考察这两部著作,能够促进有关吴派史学渊源与思想特质的研究。惠栋在史学上深受顾炎武启发,并形成了一种以"汉义"诠"汉史"的思想。这种思想从根本上而言是尊崇"汉学"的经学观念在史学中的具体表达。惠氏史学与经学立场一致,方法相通,多部著作的更名反映了其"汉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他的经史研究还共同透露出政治压力下的思想隐衷。  相似文献   

16.
史学理论对史学研究的观照与导引──评《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陈锋历史是从悠远的过去导向现在的一个连续因果进程,对于历史学者来说,其职责是对逝去的历史进行描述和解释,并在描述和解释中显现史学的社会功能,架起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但是,史家对历史(课题)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报媒史学类报道存在的六大常见问题入手,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解决对策:设立双机制——在岗培养记者型史家;融合三领域——开展史学报道理论研究;实施双线控——建立质量检测与控制复合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百年纪念活动热潮高涨,图书馆史学研究引起广泛关注,文章首先从学科角度对图书馆史学的概念、特点等进行了相关的论述,继而从国际化和图书馆史学中国研究现状两方面,对中国图书馆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成就、现状及问题等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在20世纪对中国图书馆史学研究有卓越成就和贡献的八位图书馆史家及其代表著作进行了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报刊媒介是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建制中的重要内容.不少马克思主义史家身兼学者、报人双重身份,参与了报刊的创办、编辑及投稿等活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因内在的学术价值,为近代报刊接纳并加以专栏或专辑刊载,但终因刊物的政治性影响了其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不过从近代中国史学的整体发展来看,随着报刊的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权势逐渐从学界的边缘走向了中心.  相似文献   

20.
文天祥乃抗元英雄,后世对其忠推崇有加。但明清之际,王夫之于《宋论》中批判文氏,认为其轻信女主,出使元营,忠诚得过了头。王夫之对文氏的批判展现了遗民史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由于未全面考虑实情,王夫之对文氏的批判有诸多不当之处。王夫之两部史论著作是中国史学史上的经典,但王夫之在评判文氏时与其主张之治史原则却有所出入。史学评论需具备"了解之同情"的态度,不宜苛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