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调夷之仇国以攻夷"是《海国图志》"悉夷情"的结果,体现了高度的智慧,可是历史没有给其提供展示的舞台。无论"调夷之仇国"还是"师夷之长技"都是《海国图志》为中国御侮图强提出的"制夷"之策,都是探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2.
杨慎(1488-1559),四川新都人,1511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1524年因"大礼议"被谪戍云南永昌(今保山),至1559年病逝于戍所。杨慎博学多才,著述丰硕,戍滇期间,创作了大量关于云南的诗文,其中以《滇程记》较具代表性。《滇程记》是第一部系统记载云南交通路线、途程的档案文献,是研究云南交通历史、边疆民族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本文以杨慎《滇程记》为切入点和线索,结合他从戍地云南数次往返故乡四川的历程,通过系统研读、梳理其戍滇诗文中关于交通的记述,管窥明朝时期云南的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地处滇黔交界,是内地通向云南的东大门,素有"滇南胜境"之称。富源县旧名平彝(夷)县,1954年改名富源。由于地处西南,偏安一隅,少受战乱之害,因此不少档案文献得以保存。笔者工作的县档案馆藏有不少民国时期,甚至是晚清的档案资料,这些文献对后人解读历史时期的人、事弥足珍贵。偶然机会,笔者翻阅了国民党平彝县党部卷宗,其中有一卷主要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共同组织了"驻滇新闻单位宣传云南贡献奖"评选活动,并设立"宣传云南特别贡献奖"、"宣传云南贡献奖"。《中国档案报》云南记者站在评选活动中获得"宣传云南贡献奖",得到了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5.
《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旧有的史地观念,树立了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相似文献   

6.
康熙五十五年(1716)始,京师户部、工部鼓铸制钱需铜主要由江苏、浙江等八省办解产自东洋的"洋铜"。雍正年间,"洋铜"减少,云南出产的滇铜产量则因政策调整特别是"东川归滇"而大幅增长,京师鼓铸用铜需求与云南地方政府为解决产量增长造成滇铜壅积的需要相契合,滇铜发展迎来契机。京师鼓铸使用滇铜数量不断扩大,从运赴汉口供办铜诸省采买,发展到"三省采买滇铜,五省采办洋铜",再到代京局"铸钱运京","铸钱运陕"。乾隆朝"洋铜"进一步减少,京局鼓铸用铜数量亦减,并由"滇洋各半"到全部使用滇铜,以及额外增加170.4万斤滇铜运京,每百斤加耗铜8斤,带余铜3斤,共计633.144万斤,确定为每年运京供铸定额,自乾隆五年(1740)始,持续百余年。此即所谓"滇铜京运",历经近10年不断调整和发展后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7.
魏瑞娟 《兰台世界》2012,(36):131-132
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用他的亲历、亲见、亲尝,详细描述了明代云南的饮食情况。《滇游日记》描述了明代云南地区的主食、肉食、副食和饮品等饮食情况,介绍了云南特色美食和饮食礼俗,展现了云南饮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笔者偶然从史志中检得明清时期与滇有关的几位外省状元:明代才气横溢的状元杨慎、清代西门骄子"二元"汪如洋、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钱棨、清代"四朝元老"、"苏州三杰"之一的状元潘世恩、清代以一篇"民以食为天"策论高中的状元张建勋。他们和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引领云南社会进步的知识分子,对云南儒学教育的发展及汉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加速了云南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刘晨 《云南档案》2013,(5):34-36
<正>李文学,又名正学,彝族,云南赵州(今弥渡县)人,生于清道光六年(1826)。出身雇农,十一二岁时因欠庄主租谷,被迫卖身,"为潘(云溪)家奴,几二十年矣,恨庄主如刺骨,尝切齿言曰:‘我必杀尽庄主,雪我夷家之耻’"。(夏正寅《哀牢夷雄列传》)文学生活的云南哀牢山区,是彝族(当时一般称为"夷人"或"夷民")、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网络媒体的兴起使报纸"消亡论"、"寒冬论"甚嚣尘上,报社纷纷兴办网站以自卫图强。这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逻辑和模式,在实践中却往往误入"报网父子兵"的关系错乱怪圈。网站与报纸各有其道,这种拉郎配式的人为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及云南6家出版社,共同举办了首次滇版社科学术著作书评征文活动。部分征文  相似文献   

12.
云南白药原名"曲焕章百宝丹",系采用云南特产名贵药材经科学配制而成,其历史悠久,疗效显著,是驰名中外的国产中成药.云南白药的创造人曲焕章系云南省江川县人氏,是20世纪初著名的中医外伤科医家,有"药冠南滇","效验如神"之美誉.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云南地方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战略云南地方院校图书馆发展的战略思想是:在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从云南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努力开发智力资源,建设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的高等学校图书情报中心.坚定不移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坚定不移地为实现教育体制改革、为实现"富民兴滇"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贡献.提出这一战略思想的根据是:第一、是迎接新技术革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2012年9月13日,全国"广播改革与研发论坛"在云南腾冲举行。本次论坛由云南广播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杂志社共同主办,云南大滇广播研究院承办。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及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等全国19家单位的代表与会。此次论坛是中国广播业界关于广播改革和研发的一次大讨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产业面临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广电人须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唯有  相似文献   

15.
从1949年9月中旬开始,滇桂黔边纵队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围剿"斗争,成功粉碎了敌军的"围剿",为南下野战军解放大西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在南下野战军解放云南的滇南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成为执行党中央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国民党残军的重要力量,"边纵"部队有6个支队和1个独立团投入滇南战役,配合野战大军取得歼灭国民党中央军3万余人的辉煌战果。与此同时,在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推动下,滇桂黔边区掀起了"迎接野战军,解放滇桂黔"的热潮,全边区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热情慰劳南下野战军,迎接世世代代期盼已久的胜利。现摘录云南省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档案有关边纵1949年9、10、11月份的战斗报告及有关战役经过,从中可以看出边纵配合南下野战大军追歼残敌、清剿土匪、解放大西南,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进程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彝族是中国境内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关于何时开始用"彝"称呼彝族这一问题,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用"彝"称呼彝族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王谟所编《汉唐地理书钞》(1);第二,用"彝"取代"夷"是解放后所创(2)。那么,如何认识上述两种观点?本文以清代档案为中心,拟对此问题进行考论,以求教于方家。一元、明及清初文献所见彝族称谓  相似文献   

17.
清末,全国各地新学思潮风起云涌,京师大学堂及各地新式学堂纷纷开办,而地处偏远的川滇边藏区,因民风不开,语言不通,且居民多为少数民族,教育还相当落后.为此,清廷有心在整饬边务、加强统治的同时,促进和发展川滇边藏区的地方教育.光绪三十二年七月(1906年8月),清朝政府以"四川、云南两省毗连西藏,边务至为紧要"①为由,设立了相当于行省一级的川滇边衙门.紧接着,又在教育方面给予很大的政策倾斜,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些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红军长征过云南,"龙云献图"是个历史之谜。寻踪"龙云献图"之谜,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龙云政治态度的转变及其历史地位。"龙云献图"不应是偶然事件1935年4月27日,红军长征过程中,中央纵队途径云南曲靖地区,出现了"龙云献图"的事件。对这一事件传统的解释是"纯属偶然"。理由是,从  相似文献   

19.
1936年4月初,贺龙率红二、红六军团奉命从黔滇边境出发,开始了穿越云南、横渡金沙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行动。4月下旬,红二、红六军团在云南石鼓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由云南省档案局举办的"红土高原的记忆"展览,让参观者感受到了档案中历史的真实鲜活和历史档案的沧桑厚重。此次展览以云南历史发展为主线,从档案的独特视角,生动解读了云南历史。走进展厅,不仅能看到清康熙及乾隆时期的地契、清光绪年间的圣旨、梁启超的亲笔书信、昆明市第一个本土银行富滇银行的文献资料等,还能见识到不少高科技的玩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