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蒙:我们谈了各类外国作家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还想提供一些情况,就是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第六十一届法兰克福书展上,作为主宾国,中国派出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百人作家代表团,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几乎都被网罗其中。有报道称:“在10月14日至18日的5天会期内,通向世界文学舞台的大门似乎前所未有地洞开了。”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作家,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书展开幕式上致辞,她谈到中国的文学,  相似文献   

3.
“星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草莽中明明灭灭了一百年,从乱世出星,到政治造星,再到商业包装星,一样的文字动物,彰显出的是不一样的世道人心,现在,在上一代作家的一声叹息中,新一代作家的商业化和娱乐化成为中国文学界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4.
白啸晓 《网络传播》2005,(12):78-79
2005年的2月9日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这一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与往年不同的是,在这一天,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内的多个外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电视上发表讲话,以此向本国的华裔祝贺新春佳节。与此同时,美、英、德、法、加、西班牙等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从数量和力度上加大了对中国,尤其是对中国经济的报道,“中国热”现象在西方不断升温。  相似文献   

5.
据《新闻晨报》报道:究竟是什么挡住了中国文学的世界之路?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认为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作品往往只能各领风骚三两年的时候,“星作家”要考虑的问题仍然是自己的光芒能灿烂多久。  相似文献   

7.
陶冶 《今传媒》2006,(7X):31-31
说到俄罗斯,中国老一代和新一代的人都不陌生。无论是当年的苏联老大哥,还是后来的“反修防修”,再后来的苏联解体,俄罗斯重出江湖,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现在,如果走进任何一家歌厅,唱到高潮之处常常传出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俄罗斯歌声:《喀秋莎》、《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至今还使得人们想起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汉学界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德国汉学家顾彬,近日接受德国权威媒体“德国之声”采访时,突然以“中国当代学是垃垃中国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等惊人之语,炮轰中国学。(见2006年12月11日《重庆晨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夏商周三代兴衰更替这一模式,远比战国模式更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人想在艺术中卸去社会与时代的重负,阎连科却把别人主动放下的,被迫丢弃的,也背负在自己的身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陈玢 《出版广角》2015,(16):14-15
近年来,出版界在网络文学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出版发行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鲜有经典之作,缺乏普世价值和艺术深度。本文在回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国内出版发行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出版企业在未来出版发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文学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已逾百年,是中俄关系的一个重要构成,它的传播和推广反映了中俄关系的发展变化.俄罗斯文学著作的种类、数量在中国外来文学著作中始终位居前列,对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中国读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两国之间包括文学在内的交往密切。从中国翻译"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的作品开始,经过几代中国翻译家的努力,大多数经典作品都被译成中文,为国内广大读者所熟悉。随着选择的多元化,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俄罗斯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一直处于中国翻译者和研究者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与中国现代启蒙思潮紧密关联。本文梳理了20世纪初期儿童观的发现和确立的曲折历程,阐述了儿童本位价值观对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及在儿童本位价值观影响下的儿童文学创作的概况。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辨析世界文学概念的含义、汉译外国文学的国别归宿,以及世界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分离出来的过程,论证了<中图法>"世界文学"概念与分类没有以学科为基础,而是以日常意识中的错觉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文革"结束后中国作家们从"红色文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而文学再生自始至今也已经过了30品是大学二年级时购买的教材——刘心武的《班主任》。当时莫说"四人帮",就连"文革"是什么概念我都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个德国汉学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文学性、故事性、小说架构等“技术”问题不是他在乎的关键,他不满的恰是一个作家和文学的最根本——语言  相似文献   

19.
天使的回归     
暮晨 《全国新书目》2010,(21):33-33
上个世纪末俄罗斯一批又一批作家回归到俄罗斯文学的进程中来,德鲁日尼科夫便是令人瞩目的一位,虽然他的作品从未被介绍到中国,很多人对他没有什么了解,但是他在俄罗斯和欧美国  相似文献   

20.
本刊特约记者近日就“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新闻事业”专题,对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胜荣教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