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讲评,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注意讲评的方法。小学作文讲评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典型引路,使学生写作步入正轨   作文讲评时,教师应先选择出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当堂宣读,然后让学生品味讨论。讨论时,教师应提出若干问题,如:这篇作文写了件什么事 ?哪些地方写得较好 ?哪些地方还欠妥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出感受,并由小作者自己谈谈写作体会,最后再由教师把握住重点进行讲评。这样,可通过典型引路,…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离不开琅琅读书声。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态度;通过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读出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朗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点:误区一:朗读=有感情地读  相似文献   

3.
【自读导言】  1.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体悟这样的道理: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短少感受、缺少珍惜,因此要学会关注、享受、体会幸福。  2.在朗读中感受富丽典雅的语言,品味生动形象的各种比喻,从而达到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的目的。  3.培养初步的对比阅读能力。  (解说: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所以对这篇语言生动、恣肆的自读课文来说,学生的朗读就显得相当重要。 )【自读程序】  1.在未阅读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说说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一两件事,并结合这些具体…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做完习作后,先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然后师生当场讨论评议。如果这篇习作有比较突出的地方,教师还可以让作者谈谈自己的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教学,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情境渲染,激发兴趣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相似文献   

6.
刘以坤 《教师》2014,(33):33-33
正朗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应该是全体学生不断感悟体会、内化吸收的过程。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朗读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谈几点看法。一、自读,让全体学生主动发展要想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内驱力,充分调动其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多种因素,使之全方位参与,多角度触摸课文内容,感悟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感,培养朗读能力。放手让学  相似文献   

7.
板演式,即把学生的习作一字不改地抄在黑板上进行修改的方式.教师选择一篇学生的中等作文,原文连标点都不动地抄在黑板上.然后让大家读几遍,心中有个数后,老师慢慢读下去.一遇到有毛病的地方,就让学生指出,并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读"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如何指导朗读,如何引导学生去品味、揣摩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面以  相似文献   

10.
所谓朗读,其实最在意的是读文章的人如何能够做到声情并茂的表达,而跌宕起伏的情节,抑扬顿挫的音调,则更需要读的人去倾注自己全部的情感.不过,在朗读文章之前,首先我们不得不关注的是,所读的这篇文章的背景.只考率先去了解是怎样的文化背景,真正去品味其中的内涵,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关键在于朗读.在此,笔者就一些名家阅读教学中的片段进行赏析,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方法指导,读悟结合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心田上的百合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百合花内心坚定的信念,教师在朗读启发中侧重了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我听了孙晋诺老师的这节课,颇有一些感受.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突出特点是饱含丰富的感情.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同样需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学生只有融入诗境,才能真正懂得诗.在这节课上,孙老师以指导朗读,把学生带入诗中;以对朗读的表达恰当与否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以写、读"答诗",让学生人情入境地体会苏菲的感情.这就使学生完全融入在诗歌里.  相似文献   

13.
品味语文,就要“读”,还要多“读”,才能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朗读,学生眼到心到手到,能将课文的感情色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通过朗读,能深刻领会文章的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内容才能被学生吸收,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读不仅使课堂出彩,更是学生言语的表达,心声的表达。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出个性,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寻找乐趣,在读中体会意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4.
词汇贫乏是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好好地体会和理解课文中的精彩词汇和语段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并牢记这些词汇。其次要加强课外阅读特别是名著的阅读。通过阅读和细心品味,可以增加自己词汇的积累,并学会如何运用好词汇。一篇好的作文,表意要清晰,因此句子必须做到通顺连贯,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条理地将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连结成段,把词、句、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有序、脉络分明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文章,让人读起来有赏心悦目之感。  相似文献   

15.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读出感悟,获得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只有主动地读,才能读出疑问,才能读出思考,才能读出情感。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科幻”篇     
词汇贫乏是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好好地体会和理解课文中的精彩词汇和语段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并牢记这些词汇。其次要加强课外阅读特别是名著的阅读。通过阅读和细心品味,可以增加自己词汇的积累,并学会如何运用好词汇。一篇好的作文,表意要清晰,因此句子必须做到通顺连贯,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条理地将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连结成段,把词、句、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有序、脉络分明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文章,让人读起来有赏心悦目之感。当然,要做到这些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地锤炼语言,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模式,随时随地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日子,学校举行校园公开课大赛,参赛者纷纷以“有感情朗读”作为决胜筹码,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当老师一提到“有感情朗读”时,学生便有模有样地拿腔作调读文章. 什么是“有感情朗读”?课标中讲到“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拿腔作调,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以读为本,感悟语言,激活思维,切实做到自主学习,有效合作,探究拓展。下面以《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为例,谈谈我做的一些有益的尝试。一、读中感悟,体会情感我设计了如下的环节:(一)让学生从课文五次描写小女孩擦火柴中,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怎样能读出感情就怎样读)。读后先想象“小女孩”当时的真实情景。然后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二)合作后的交流在学生充分地读、议后,再让他们把各自不同的感受体验在全班进行交流,以便相互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智力,像其他能力一样,只有通过逐步训练,才能形成.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显然,语文课要讲究训练. 从模仿开始. 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训练须紧密结合范文进行.朗读、背诵和接近原文的复述,是经常性的训练.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常用词语、句式和叙述顺序. 我的做法是:初读课文要认真读;理解课文有节奏地读;重点部分反复读;推敲词语比较读;体会感情有表情地读.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把指导朗读和发展学生想象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象",体会意境和语感.多读以后,课文的规范语言就会逐渐成为学生语言的一部分,作者的思路也进一步为学生所了解.所以,熟读精思范文,语言训练贯穿其中.另外,用词造句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起点.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加深对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林素云 《小学语文》2010,(11):28-29
朗读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敲、揣摩、品味语言的有效手段。朗读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教师正确指导朗读,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指导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