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二者互相影响,特别是在妊娠后期患病毒性肝炎者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亦高。因此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及护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临床资料 我院1986—1994年共收治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34例,占同期育龄妇女病毒性肝炎患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乏力、发热、肝脾肿大、疼痛,有的出现黄疸。  相似文献   

3.
自B型趣声显像,普遍应用于临床以来,在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本文对65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B型超声检查,就胆囊变化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文65例病毒性肝炎系我科住院及门诊部分病人。全组均经B型超声检查,同时检测血清甲型肝炎病毒TgM抗体(抗HAVIgM)、乙型肝炎系统五项指标(乙肝五项),  相似文献   

4.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目前,世界上乙肝病毒感染高达3亿人,而我国有1.2亿HBsAg携带。在我国,每年约有100万新生婴儿由于母亲是携带而感染HBV。因此,预防和治疗乙肝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病毒性肝炎,其病程至少超过一般急性病毒性肝炎从发病到恢复的时间(约3个月),通常指病程在半年以上者。其特点除肝脏肿大、质偏硬外,还可有脾脏肿大、蜘蛛痣、肝掌、皮肤黝黑、齿龈出血、下肢浮肿、毛发脱落、肝功能异常等。据临床表现、化验结果,特别是组织病理特征,主要分为慢性持续性肝炎(或称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种,前者病情稳定少变,后者的病变活动常进展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6.
慢性病毒性肝炎,其病程至少超过一般急性病毒性肝炎从发病到恢复的时间(约3个月),通常指病程在半年以上者。其特点除肝脏肿大、质偏硬外,还可有脾脏肿大、蜘蛛痣、肝掌、皮肤黝黑、齿龈出血、下肢浮肿、毛发脱落、肝功能异常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实例介绍鸭病毒性肝炎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动物实验、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针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染特性,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从普及卫生知识,狠抓防范堵截源头,建立卫生监督卡,预防接种和增强体质四方面,提出了学校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腹胀、乏力或发热身黄、目黄、尿黄等为主症,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发病后,有的(乙型、丙型)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治愈。部分病例易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对人体危害很大。加之幼儿卫生知识贫乏,患病率较高。为了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现谈一下幼儿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问题。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可分为甲型、乙型及非甲非乙型三种。甲型肝炎发病以儿童为多见,主要是通过不清洁的食物,经消化道传播。乙型肝炎除上述途径外,还可通过血液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肝炎与其它传染病一样,重在预防。首先要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托幼机构发现肝炎病儿,应立即实行隔离(40天)。患儿用过的食具、注射器、针头应煮沸1小时;衣服、尿布应煮沸15分钟;玩具、桌凳用0.5%过氧乙酸喷洒或湿抹;被褥、书籍及文具应置日光下曝晒4~6小时;呕吐物和粪便加入相当于其五分之一量的漂白粉,拌匀置6小时。每100毫升尿液加漂白粉3克,拌匀置2小时,方可倒入厕所内;护理人员与病孩接触后,须用0.2~0.5%过氧乙酸洗手2分钟。对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认为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除与病毒有关外 ,还与体内自由基及免疫功能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乙肝系由多种因素导致正气虚弱 ,免疫功能失调引起。黄芪性味甘平 ,入肺脾经 ,是常用的扶正固本 ,补中益气药物 ,能补气开阳 ,托疮排脓 ,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近年来 ,对单味黄芪及黄芪的有效成份和临床应用等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究 ,并在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2 ]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中CD4 细胞在正常范围 ,CD8比正常明显增高 ,CD4 /CD8比例降低 ,长期病毒感染的慢性刺激可导致免疫…  相似文献   

13.
利用Minitab软件中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进行预测,发现利用Minitab进行传染病发病率预测,预测精度较高,可为传染病发病率预测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病毒性肝炎病程中胆囊改变的规律及机理,从1991年7月至1992年5月我们系统观察了79例病毒性肝炎的B超声像图。报告如下: 检查方法和一般资料我们采用SHIMASONIC SDL—32型线性电子扫描超声波,探头频率3.5MH_2。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是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第24位病。在我国感染率为6.0%~8.8%。从1963年BI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到现在用分子生物技术诊断乙型肝炎,乙肝的实验诊断技术有着迅猛的发展。 一、各种检验技术的比较 目前,各大医院以及诊所采用的乙肝诊断实验基本上是反向间接血凝法(P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子生物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PHA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  相似文献   

16.
在5型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对人体的危害最大。正常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急性甲型肝炎患者早期隔离,使病人针具、餐具、洗漱具专用,携带者不能为输血对象,男女婚前作常规检查等是预防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20,(3):76-79
选病毒性肝炎组样本42例、肝硬化组样本36例和健康对照组样本45例。用酶速率法和比色法测定上述样本中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和总胆红素(TBIL),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三组样本ALB、TBA、ChE和TBIL浓度差异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ALB和ChE的浓度差异不大(P<0.01),而TBA和TBIL的浓度无差异(P>0.05)。病毒性肝炎组和对照组与肝硬化组相比,ALB和ChE的浓度均下降,而TBA和TBIL浓度则明显增大,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硬化组的ALB、TBA、ChE和TBIL阳性率大于病毒性肝炎组,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实质损伤程度与血清中ALB、TBA、ChE和TBIL的浓度紧密相关,联合检测这四项指标可作为诊断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将病毒性肝炎列为消化道传染病,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按照目前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是,它可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其中甲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属消化道传染病;乙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属血液传染;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是血液和血液制品、皮肤损伤和生活接触。因此丙型病毒性肝炎既属血液传染病又属体表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比较单纯应用拉米夫定及应用拉米夫定 /安慰剂治疗慢性乙肝的安全性 ,评估拉米夫定治疗 4 0~ 5 2周的疗效。方法 :比较连续 12周服用拉米夫定 10 0mg和安慰剂用于治疗血清HBVDNA阳性的中国慢性乙肝感染病人的疗效。对 4 0例慢性乙肝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 :双盲治疗期间治疗组HBVDNA水平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开放治疗期间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但两组HBV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拉米夫定是一种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的口服抗病毒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