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挖掘和利用清代喀喇沁左、右、中三旗扎萨克衙门蒙古文档案,详细考证了清代不同时期喀喇沁三旗苏木数目,认为清代蒙旗苏木以旗内定额丁数为基准,苏木数目随着旗内蒙古族人口和定额丁数的变化而增减。清中叶以来旗内定额丁数的减少对当时的苏木制度带来冲击和破坏作用。这对了解清代蒙旗基本社会制度的发展变化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后金贵族在征服蒙古各部的同时,进行了分旗划界工作。鄂尔多斯七旗于乾隆四一五年,进行了编立旗分后的划界工作。比利时传教士田清波(Antoine Mostaert),在其《关于鄂尔多斯蒙古七旗地图》一文中,最早涉及了清代鄂尔多斯七旗的划界问题。笔者利用藏于鄂尔多斯市档案馆的杭锦旗衙门蒙文档案,在田文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划界过程中的两个阶段,纠正了田文中关于七旗曾于乾隆四年和五年分别绘有两幅地图的错误推断;说明了七旗划界是从析分札萨克旗开始的;基本理清了鄂尔多斯七旗的划界过程。  相似文献   

3.
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催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其中包括对理想婚姻的渴求和社会角色的担当。封建社会中,她们无法攻破男权势力的强大堡垒,建立事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寻求同声相应、志同道合的理想婚姻便成为她们迈向独立自主、追求幸福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明清交替时期,黄教对中国“三北”地区影响重大。无论是蒙古、满洲还是沙俄都对黄教以及黄教的圣地西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黄教以及黄教圣地西藏的联系中,满洲政权的黄教及西藏政策更具主动性。正是这一积极的姿态使得清初政权有效地利用黄教来扩大自己在蒙古各部中的影响,并为它对蒙古各部施加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清廷对西藏以及黄教政策的灵活运用还为清政权统一中国、成为“华夏共主”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桂芳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26-129
就先秦史断代研究来说,夏史研究虽取得一些进展,但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从夏朝存在的可信性、夏文化的探索、夏代的社会性质、夏礼等方面展示了夏王朝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清朝学田的经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建国延续了汉族地主阶级设学田以赡学的制度,并对学田方方面面的管理都有详细的规则。学校通常设有专门机构或委派专人管理学田,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由学官管理,二是由乡绅地主管理,三是由学校生员管理。学田的经营方式都采用租佃制,学校或直接经营租佃学田,或委托他人和其他组织对学田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经管人须将全年学田租银收入、开支等项详细造册登记。其收支管理的严格性、独立性,使其基本不受国家财政盈亏的影响,各学钱粮收入做到了专项、专收、专管、专用,保证了学校日常费用的支出,有效地解决了清王朝的教育经费问题。  相似文献   

7.
清承明制,设立科道官员执行重要的监察职能。科道官在澄清吏治方面发挥了作用,甚至对最高统治者亦犯颜直谏,此外在国计民生、时弊等诸多方面有充分的发言权。科道官的设置,使封建官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能力,对政治大有裨益。但是,科道官群体的素质并非等齐划一,少数不忠、不法科道的分子存在也必将为其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清代安徽方志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分析了舆图在清代安徽方志中的采用状况,并对方志舆图的功用、绘制人员身份及资料来源、方志舆图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9.
10.
清代新疆地区蒙古官学的沿革,主要表现在:首先,随着托忒字的创制、普及和推广,托忒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在京师开办了专门学校。其次,八旗蒙古官学的发展,为当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伊犁、塔尔巴哈台、科布多地区的蒙古官学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了几大亮点。第四,当地官员为蒙古官学的发展,做了很多实事。第五,新疆地区的蒙古官学在满、蒙、汉、俄等多语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之,清代新疆地区蒙古官学的规模、层次和办学水平都达到了领先的程度,在蒙古族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清代有关蒙古的官私著作很多。在私人著述中,涉足蒙古地区的旅行家所留下的行纪,占有相当比例。这类著作都是据作者亲历所著,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笔者试选取清与准噶尔战争期间一些文臣武将在蒙古地区活动时留下的行纪即马思哈《塞北纪程》、宋大业《北征日记》、殷化行《西征纪略》、范昭逵《从西纪略》等四篇,并结合官方文献,对清准战争中双方备战情形、战役经过及蒙古地区的风土人情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近人对“四王”的否定,带有很大的偏见。对此从清初社会风气与画人意识,与清廷的亲疏关系、“四王”的师承环境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四王”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论清代骈文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骈兴盛既是清代的政治环境和化环境的原因所致,也是清代学术化的氛围——重实证的乾嘉考据学派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清人打通骈散的骈观念和对骈偶的爱好有关,更是骈散的消长轮回学发展大势之必然。清代骈艺术的时代特点表现在:句式的丰富;语言的纯净;骈散的汇融;风格的平和。清代骈在学史上的地位表现在:它是骈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骈理论最自觉的时期、骈风格最纯熟的时期、骈散交融最和谐的时期。清代骈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作家个案研究尚未展开;骈作品研究尚未铺开;骈理论研究缺乏关注,但清代骈的化史层面的研究潜力广阔。  相似文献   

14.
笔者据档案奏折,考定绥远新城是经雍正、乾隆两朝皇帝厦永泰、通智、瞻岱、王山、王常五位官员不懈努力,于乾隆二年二月初七日正式动工,历872天修筑,乾隆四年六月二十二日竣工。这些奏折基本勾勒出绥远城修筑的大致经过。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运用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蒙古文档案和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了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的相关边界规定,即边界管理制度、对边界纠纷的处理及对越界者的处罚措施等。它是清廷施行于蒙古地方的盟旗制度的一些具体表现,然而清廷所订立的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盟旗时则有许多变通。尤其,有清一代,为了避灾自救,被灾蒙旗牧民或有组织,或零散地移牧邻旗之事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寺院土地是清代蒙古地区土地所有制形态的重要类型,也是清代蒙古寺院经济中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按其生产经营方式,可分为牧场、耕地和城镇寺院周围的地铺三种。牧场一般在寺庙建立初期由当地扎萨克或官员从所辖游牧区域中划给呼图克图或寺院,其生产经营方式主要是通过放苏鲁克从事畜牧业生产;清代汉族农民移入较多,开垦较早的呼和浩特地区、内扎萨克蒙古东部地区和其他适合农业区的寺院土地多以耕地为主,并零散分布于寺院四周或离寺庙较远的地区,由扎萨克官员划给的香火地、自私招垦牧场、王公、台吉和富有的蒙古箭丁捐献的土地、上层没落的台吉、塔布囊和下层民众因贫穷所迫而典当或卖给或寺庙喇嘛动用庙仓现银现钱购置等渠道构成,其生产经营方式是通过佃租给民人或旗民耕种而获取地租——银粮或小部分土地由寺院喇嘛人口和所属沙毕纳尔耕种;寺院地铺分布于呼和浩特、多伦诺尔、阿拉善和硕特旗定远营、内扎萨克蒙古锡埒图库伦喇嘛旗等城镇的寺庙周围或城内其它街道,以租赁为主要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8.
19.
明清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地开发的环境脆弱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西部地区是一个古地理环境变迁的敏感脆弱地带,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的扰动极为敏感。特别是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代表的各主要生态因子和生态系统,极易受到扰动而发生恶性循环。历史时期气候、降水变化多次引起植被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同时制约着人类的开发活动,引起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农作物种植界线的改变。农牧业经济的盛衰也发生时间上的波动。明清土地开发同样呈现出自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时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叶,“盛世”经济背景中土地产权纠纷为数不少,甚至演变成流血冲突事件。这些纠纷只有一小部分诉于官府,即使诉于州县官,即使这些地方官准确无误地援引大清律例,而且参照习俗,以公平原则处理,然而法律条例和习俗的变更滞后于经济变迁的步伐,致使基层司法体制结构缺陷进一步严重,于土地产权纠纷的解决无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