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志国 《数学教学》2010,(12):19-20,F0004
“倒序相加”法是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从实质上来看是应用了对称的思想.倘若把“倒序相加”看成是所求和式“中心旋转了180°”后和原式对应项相加,在这种认识背景下,自然会猜想还有没有其它数列求和可以使用中心旋转若干角度再对应项相加的方法,笔者通过探索,找出了相应的数列模型.  相似文献   

2.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a1+an=a2+an-1=…=an+a1,通过“倒序相加”的方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a1+an)/2.本文现给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一个构造性求法,及构造法在数列求和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可以直接代人公式得解.若所给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欲想求和,就要从数列的通项入手,分析数列的通项结构特征,来选择求和的不同方法.笔者试给出并项求和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数学归纳法、构造递推法、自然数方和公式法七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在高考和各种数学竞赛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笔者就列举一些常用的数列求和的技巧.一、倒序相加法在数列求和中,若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则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现行人教版教材是以“高斯求和”问题作为引例,而苏教版则以“求钢管垛堆总数”问题作为引例.两者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时,都采用了等差数列首尾项结合的办法.由于学生对“高斯求和”问题较为熟悉,“钢管垛堆”问题借助图形比较直观,因此,这两个引例的安排是比较适当的.  相似文献   

6.
数列的求和问题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经常把等差、等比数列的前几项和公式结合定义,通项公式融入各种类型的题目中尤其是等差数列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这两种解法要予以重视。它们在对一般数列求和时经常用到,如在求等差、等比数列相应项构成积数列的和时,就要用“错位相减法”。  相似文献   

7.
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等差数列数列求和公式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那么,课堂上如何组织引导教学才能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又能使教学推进自然流畅,应是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斯故事作为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切入点,探究了"首尾配对"与"倒序相加"的本质,分析了两种推导公式策略的难点及两个求和公式之间的联系,进而运用类比的方法和函数观点深化了公式的理解。为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文章通过两个求和实例(1+2+3+…+100与1+2+3+…+99),预设了推导前n个正整数和公式的6种途径,提供了4条突破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难点的思路,给出了两个公式互化的4种方法,最后利用几个经典题目揭示了两个公式的内含及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8.
文[1]中对二重、三重叠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求和公式作了探讨,在这里我对k重叠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的求和公式试加推导.  相似文献   

9.
在等差数列这部分知识体系中,常常遇到求某些等差数列前n项和问题。除了课本介绍求和公式外,就某些特殊题,这里介绍一种用“平均值”求某些项的和。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文和文中提出“数学公式的教学应关注公式的来龙去脉”这一观点.具体而言,文以“扇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为例,指出在公式教学中,推导公式、明确公式的意义以及公式的应用上要下功夫;文以“等差数列前17,项和”的教学为例,提出公式的推导要顺、公式的几何意义要明确、公式的应用要关注数学思想.本文就“公式的推导要顺”(或者更广泛地讲,是“数学教学要讲顺”)做进一步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推导方法.2.能灵活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引入(创设情境)师:德国数学家高斯(1777~18...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命题或公式,必须系统掌握才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数列的求和相对于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对学生来说是新的内容,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内容又是数列前n项求和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数列求和的共性,又要突出等差数列的求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三章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14.
[考点解释]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递推数列化归构造新的辅助数列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或“叠代法、累加法或累乘法”求通项或通过“归纳-猜想-证明”探索其通项的方法.3.掌握特殊数列求和的方法:直用公式;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反序求和等.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课本中在推导等差数列部分项的求和公式时,采用的是“倒写相加”法。“倒写相加”法,其思维形式是利用问题的对称性,先“倒”后“加”,抓住这一特征,可以使一系列数学问题获得简洁而巧妙的解答。不过,有些问题的对称性是不明显的,而是隐含的,只有在认真的观察,甚至适当的变形后,才能发现其对称性,或使其“对称化”,然后才能“倒写相加”,使问题获解。  相似文献   

16.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扎项和公式及其简单应用.它与前面学过的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为后面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数列求和等内容做好准备.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1问题提出 众所皆知,学生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和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时往往忽略q=1的情况而直接运用q≠1的求和公式,因此笔者在采用苏教版高中《数学5》进行“数列”一章中等比数列前挖项和公式教学时,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四星级高中实验班)采用了几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推导等比数列前佗项和Sn的公式,  相似文献   

18.
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几项求和,已知相应的量后,可根据有关的求和公式直接求出,而对一些特殊的数列,则应采用特殊的方法方可求出。下面分类举例说明。1循环数列对于循环数列,一般采用将项分深、合并的方法来变形,然后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几项和公式求和。例1、求下列数列的前几项之和2混合数列混合数列是指其通项由另外两数列的通项经过四则运算而获得的数列,它的前几项求和方法可采用错项相加减法。例2、求下列数列的前几项和3gwffito(4)RN##WHghtagrlJ。。。。。。。。。=(_),(。<b。+。)。,。。。。NJ…  相似文献   

19.
高考命题趋向 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 ①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②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其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及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1.公式法直接运用公式进行求和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基础的方法,不过公式法仅适用于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Sn=n(a1+an)/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