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碧华善写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以情爱为主线营造故事的戏剧性氛围;她以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观念、电影小说的技巧、高度诗性的语言,确立了自己后现代爱情故事讲述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李碧华是位颇受争议的作家,她的小说浅白、媚俗,但却意味深长。她多以女性作为她的书写主题,探寻女性命运的变迁。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女性命运往往与政治纠缠不清,女性身上也往往刻写着政治的伤痕。  相似文献   

4.
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语言辛辣、怪诞、浪漫、疏放又新奇。其小说通过变异性语言的巧妙运用,使抽象的情感得以抒发,特殊的心理得以表现,独特的风格亦得以展现。李碧华小说的变异修辞在语音上主要体现在摹声变异的运用、停顿,词汇上主要表现为拆词、文白夹杂等,语法上表现为超常搭配,语用上表现为简易线性表达、矛盾表达。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言情小说家,李碧华主要是依靠其独辟蹊径的小说与独特的个性获得了读者的热爱和关注的。她的创作主要是以"先娱己,然后再娱人的享受"为理念,这在她的许多作品中有所体现。李碧华的小说主要是来往于阴阳两界,包含众多穿越古今的情节,正因如此,这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小说艺术风格。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在她的文学作品中体会到她的个性特征与文笔特征,以及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命运主题与女性个人形象。  相似文献   

6.
李碧华是香港著名作家,她行文别出心裁、风格瑰丽诡异。其小说在港台及大陆都拥有相当可观的读者群,细究其小说所以会令人着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塑造了不少神态丰满、各具性情的人物。就人物行为特征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刚、柔两类。李碧华的小说有浓郁的宿命论色彩,但在宿命轮回的大背景下,作者着意发掘人身上的超越性——即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理想品格。本文先是展示人物的生存境遇,在此基础上突显人物类型,并进而分析此类型的成因及作家在人物身上所寄寓的理想,力求进一步发掘李碧华小说的人文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李碧华是香港著名作家,她行文别出心裁、风格瑰丽诡异。其小说在港台及大陆都拥有相当可观的读者群,细究其小说所以会令人着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塑造了不少神态丰满、各具性情的人物。就人物行为特征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刚、柔两类。李碧华的小说有浓郁的宿命论色彩,但在宿命轮回的大背景下,作者着意发掘人身上的超越性——即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理想品格。本文先是展示人物的生存境遇,在此基础上突显人物类型,并进而分析此类型的成因及作家在人物身上所寄寓的理想,力求进一步发掘李碧华小说的人文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李碧华小说的魅力之一在于她小说的解构策略,主要体现在新旧文本的互涉、爱情传奇的戏弄、现实政治的讽喻、文学创作的解构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多重话语之下,“李碧华”成了“文学香港”的坐标,也被内化为一种叙述形式、一种香港景观。在多重话语的认真清理之中,表达了专业的触觉和视野,示范了如何以“文学香港”的外义想象香港。  相似文献   

10.
李碧华作为香港的言情小说作家,其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她的小说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她对于传统道德刻意的叛逆书写。李碧华通过带有血腥味的爱情悲剧、复杂多变的人性纠葛以及毫无掩饰的欲望表达,突显了她在传统道德层面渴望反叛和背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李碧华是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创作者,其诸多作品中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诡异风格,《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秦俑》、《胭脂扣》、《青蛇》等小说都在社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其中也体现出其诡异的创作风格。本文通过对诡异之风在香港作家李碧华言情小说的分析进行探究,分析李碧华言情小说中诡异之风的体现,并分析对其诡异之风形成的影响因素,旨在促进对李碧华写作风格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2.
楚良近几年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变化,他对人生,对命运,对现实,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写作立体化了,作家处理生活的方式和叙事的方式有明显的变化,更多地是以哲人的眼光看视生活,侧重反思生活,生活在作家的眼光中成为对象,而不再是存在的条件,不再是生存本身。  相似文献   

13.
李碧华的代表作《青蛇》,以《白蛇传》为蓝本进行故事新编,赋予了作品新的主题:展现了人、妖、佛在情爱面前“人”性内部最本质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外部就是作品中呈现出角色的生存状态的困境。作者运用了多方面的艺术手法来体现主题(包括人物关系的设置和主人公的设置等)。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与李碧华同为20世纪影响颇大的言情女作家。在这两位女作家的作品中,女性主义思想和态度常以爱情观与生命观的形式展现,因而对二人作品中的爱情观、生命观进行研讨是探索其思想价值的必要之举,而在此基础上的对比则更可以于幽微处发现两位才女在各自的女性主义思考中独到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被称作“天下言情第一人”的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长篇小说作品全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既因为其文字风格瑰丽诡奇,表达方式类似电影剧本,也因为其小说在选材上具有吸引电影创作者改编翻拍的诸多特质。李碧华在作家和编剧之间不断转换身份,其笔下的文字与影像逐渐生出纠缠不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世纪末的中国文坛,余华的创作两度引起世人瞩目,从八十年代后期冷漠残酷的《现实一种》,到九十年代中期温情脉脉的《活着》,前后期创作网络迥变,对此批评界褒贬不一。很多论者在指责余华后期作品主题陈旧和叙事回归传统时,往往忽略了其在叙述声音、叙述结构、叙述语言等方面对先锋叙事的继承和对传统叙事的突破与创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本独特的审美内涵,这无论对作者还是对世纪末的中国文坛都是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17.
叶云 《文教资料》2012,(17):15-16,23
李碧华小说是一个瑰丽的世界,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苦痛,其小说中的人物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流动着抗争与不屈的精神,但结局却是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只能陷落和屈服于命运,抗争是颓然的。李碧华将这些归于不可抗拒的命运。她小说中的人物最终结局或死亡或黯然离去,为我们展示了命运的凄艳、绝望与无奈。她小说中的宿命思想有其无法摆脱的根源,不仅源于香港社会、个人因素,还受到西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和李碧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也是文学研究者不断研究的“传奇”,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多侧重于两者共性的总结,而对其作品之间的差异却涉猎不足。有关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前者多写世俗生活中无奈地生,后者则写奇幻世界里惨烈地死;作家创作情感层面,前者趋冷,而后者趋热,等等。她们作品之间的诸多不同,其根源正在于两者在女性意识和宗教意识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现代叙事作品的特点之一在于对时间的各个不同范畴的反常处理。在穆时英的新感觉主义小说中,时间既是作品的一个结构方法,又是作品的一个主题。在叙述中时间取得多元性质和空间化的处理而具有了某种特殊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俊玲 《文教资料》2006,(26):63-64
李碧华是一个很特别的言情小说家,一方面她沉迷于在营造的古典氛围中叙述那个人们心中最渴望的完美的爱情,同时生活在发达的香港,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现代人的爱情,又使得她不由自主地透过历史的迷雾,借助一些现代的手法,仔细考量言情小说中的永恒主题——爱情。于是在她的小说中就呈现出古典想象中的现代书写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