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品信息     
正贾平凹最新长篇《极花》出版贾平凹的最新长篇《极花》日前出版,贾平凹近期在跟读者见面时说,小说《极花》素材来自一个老乡的真实故事,这位老乡的女儿在10多岁时遭人拐卖,后被解救出来,半年后,老乡的女儿竟又跑回了被拐卖地。如此丰富的情节和如此离奇的结局,让贾平凹心情起伏很大:"曾经是那样激愤,又曾经是那样悲哀。但我写下了十页、百页、数百页的文字后,我写不  相似文献   

2.
两封信     
<正>2018年1月11日,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的第一部诗集《第一百个夜晚》在北京举行首发式,贾平凹因故未能到场,但他提前给女儿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贺信,对女儿诗集的出版表示祝贺。贾浅浅读到贺信后,激动不已,于数天后,给父亲写了一封回信。这两封信,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贾浅浅系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师,在贾平凹研究方面颇有成绩。本文从生活的角度,以一个女儿的视角,叙述了自己的父亲质朴善良、平易近人的品格,幽默风趣,爱好广泛及大智若愚等特点。读罢全文,一个充满了人情人性、可爱可亲可敬的大作家、好父亲的形象犹在眼前。文中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为贾平凹研究者提供了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
当我女儿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后,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会问她同样的问题:"今天你发言了吗?"有时,女儿会绘声绘色地讲述她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有时,她会就某个问题讲班内同学谁谁谁怎么说的,最后教师怎么说的;有时,她会很委屈地说:"我总是举手,可老师总不请我。"  相似文献   

5.
李开复的女儿曾经很害羞,在学校不举手发言。李开复就用自己在比尔·盖茨面前发言的例子鼓励女儿勇于发言。女儿虽同意试一试,但还是认为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有最好的意见时,才愿意发言。李开复让女儿抛弃  相似文献   

6.
《商州情结长安气象:贾平凹的文艺世界》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密码,力图呈现商州和西安在贾平凹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是把握贾平凹文学个性的一个突破口。该书征引史料,追本溯源,具体分析了商州和西安的地域文化基因不仅是贾平凹"商州情结长安气象"创作风格的源头,也是贾平凹作品具有民族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作家声音     
正贾平凹回应《极花》争议日前,网上舆论对作家贾平凹一片讨伐声,观点主要是"贾平凹《极花》是为拐卖妇女辩护"。批评主要针对媒体采访中贾平凹的一句话"如果这个村子永远不买媳妇,这个村子就消亡了"。事实上,这并不是贾平凹第一次因为作品描写女性被批评。在新书发布会上,贾平凹就曾表示,"当年《废都》出来的时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作家网消息,2008年,著名作家贾平凹首次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近日,一本关于贾平凹的传记《作家贾平凹》面世,这本书的作者正是贾平凹所带的首位博士生储子淮。书中,储子淮除了写贾平凹性情人生,更用不少笔墨描写贾平凹鲜为人知的"博导一面",接受记者采访时,储子淮笑言,贾平凹绝非"严师","他在我们眼中,实在是一位可亲可爱的亲人"。储子淮透露,贾平凹虽然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的散文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在教学中,应有意识挖掘贾平凹散文的人文教育价值。贾平凹的"大散文"观扩大创作视野,包含对宇宙、自然、历史、社会、人生的感悟,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他的散文中生命意识浓厚,对生命存在和内涵的感悟,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很好的生命教育资源;他对"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散文的"美"是很好的审美教育资源;其散文的哲理阐释方式,娓娓道来,学生易于接受,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在贾平凹散文的教学中应关注学生个人体验,真正使用好贾平凹散文的人文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太偏远     
贾平凹受邀到四川二郎镇采风,清晨在镇子里溜达,遇到一位老者,于是攀谈起来。老者说他有两个儿子,都在酒厂工作,还有一个女儿在北京,他在北京住了一个月刚回来。贾平凹说:“北京多好啊,怎么不在北京多住些日子?”老者说:“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  相似文献   

11.
《商洛学院学报》2016,(3):52-55
《浮躁》是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葛浩文成功地英译了《浮躁》,使得贾平凹的作品开始走向世界。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角度看,葛浩文英译本《浮躁》的成功,就在于其"三维"的适应性选择的成功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对葛浩文英译本《浮躁》的这一解读,为贾平凹作品的英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域。  相似文献   

12.
《商洛学院学报》2017,(5):28-32
贾平凹代表性作品为日本翻译界人士接受并译成日文,但日本学界对贾氏及其作品的反响有限,现有研究主要围绕贾平凹作品主题与创作目的、叙述方式等展开。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废都》代表了贾平凹创作视线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兴》对农民形象的塑造跳出了闰土形象;贾平凹的创作有表现"残余与消亡"的趋势,其叙述者具有超越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13.
<商州三录>是贾平凹早期的一部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长篇散文,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发"寻根文学"的风气之先,成为贾平凹文学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以及"商州世界"的奠基之作,文学中的"商州"开始走向世界,也是贾平凹散文语言转型与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傲雪 《家长》2013,(6):26-27
自从女儿上了小学,我每学期都要参加两次家长会。这不,女儿下午放学后告诉我,周六又要开家长会。 想想上一次家长会,我可风光了。因为女儿考了第一名,班主任杜老师让我作为家长代表发言,介绍自己指导女儿学习的经验。我读了写好的洋洋洒洒的三页演讲稿,还时不时自我发挥一下,把我对女儿的教育起到的作用无限放大,显示出女儿能有今天的成绩全是我的功劳。  相似文献   

15.
以《丑石》和《一只贝》两个文学文本为中心,全面考察了贾平凹的自卑心理及其超越行为。作为两个具有延续性的文本,《丑石》和《一只贝》展示了贾平凹克服源于身体和身份的两种自卑情结,最终走向成功与成熟的艰难历程;"丑石"情结"作为一种潜在的文化心理,贯穿于贾平凹文学创作生命成长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谈小玲 《早期教育》2007,(10):26-26
这一天,幼儿园对家长开放半日,我应邀观摩女儿在园的表现。 第一节数学课上,旁边几个孩子积极发言的热情丝毫未感染女儿,她自“岿然不动”,连举手的姿势都显得懒洋洋的。整堂课,一次发言的机会都没有争取到。趁着下课,我赶紧对女儿耳语一番,鼓励她要在下节课中努力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文学社会发展过程中,贾平凹是文坛史上不容置疑的大家,其文学创作主要以小说起家,但在散文、诗歌的著作中都具有一定的成绩。从贾平凹的文学轨迹上进行分析的话,其主要经历了一个"寻根乡土——转型之痛——文化反省"的一个过程,该经历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本文主要从贾平凹作家的文学创作历程上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该文化的产出分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对其中的地域文化原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此加强人们对贾平凹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希望贾平凹的作品能够更深层次地为人们所熟悉与学习。  相似文献   

18.
我女儿今年上五年级了,从上幼儿园至今一直被老师们表扬:积极发言、语言表达能力强。有好几次家长会上,我都代表家长介绍了我教女儿能说会道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没有一部专写"狗"的长篇小说,但其长篇小说中却刻画了众多的"狗"意象,它们是生活万象的寄托、人世精神的载体、情感想象的寄寓,丰富的内涵升华了小说作品内容的深刻,也成为了研读贾平凹小说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及其文学已经成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毁誉皆有,纷争不断.然而,饱尝艰辛和辉煌的贾平凹,对文学的热望始终不改.其人多才多艺,素有怪才和鬼才之称,其作波谲云诡,气象万千,是中国文学文化进程中的重要收获.贾平凹及其文学多年来一直引领着中国寻根文学、"三农"文学、先锋文学等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作家的世界水平.贾平凹及其文学激发起了陕西、西部乃至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人们对文学的关注热情,提升了华文文学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贾平凹及其文学的研究(简称贾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坛一门显学,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有必要重新进行审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