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丽霞 《现代教育》2013,(6):122-122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目的,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显得犹为重要。它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展台,也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秀台。一、提高语文教师素质——“为有源头活水来”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  相似文献   

2.
“学科大概念”概念的引入对语文教学改革影响深远。这要求教师需要有更高的站位,改变传统以“知识点”或者“课时”为教学单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寻求一种更全面、更有指导性的教育形式。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单元教学,构建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单元教学模式,有利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总之,新课标是在告诫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不忘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实现这一要求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猜读法”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知识,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敢“动”,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动”,拨动兴趣之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知识,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跨学科学习”要求,目的是让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核心素养。而语文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教学时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有利于学生参与和探究教学活动。基于此,文章以《醉翁亭记》为例,探索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小红 《语文天地》2009,(12):71-72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学习活动中全面达成课程目标.倡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以获得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但要从“教”的方面,而且要从“学”的角度.提出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能力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本文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小组阅读发展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一、改革第一课堂,向45(40)分钟要素质、要效益 实验一开始,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出了几点要求:“五主”、“三自”、“三有”、“三看”。简称“五三三三”工程。 “五主”;即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学生语文学习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主旨。  相似文献   

9.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以往的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学习语文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呢?一、激励学生发问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老师不“教”,学生同样可以读,同样可以学;因此,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他们对语文的各种知识进行大胆的探讨、研究。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转变,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笔者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依据.大力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证明,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同时也推进了学生的主体研究性学习,有力地提高了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为此,就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及初中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一、结合素质教育,落实“大钢”要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这个“纲”就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标准。因而教师的教学要依据这个标准引导学生向这个标准靠拢,让每一个学生达到其具备的语文素质。如“大纲”中规定:对学生要求要严格,要引导他们勤学苦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其实,这种对语文重要性的认识,勤学苦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要全面树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教学设计调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生活、爱语文,在减负中快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具体策略包括优化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地位,改善课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遵从学生生活体验,注重个体差异,借助多媒体教学等。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重要的教育观念,《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第一点中就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要求,要求教师珍视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兴致盎然地学习语文。可见,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是多么重要。在具体教学中,我常常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激趣。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途径去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则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本文就此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若能根据素质教育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定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于是,代表先进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就应运而生,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教师的青睐,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神形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应克服随意性,明确目标性,强化教师的主导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功能,从而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素质。这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其“神”、“形”的扩展和统一,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运良 《广西教育》2012,(25):14-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无疑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励每个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加深认识,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三项提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在“阶段目标”中,又分别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不仅如此,在“评价建议”部分,再从教师的角度把语文学习习惯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要求对阅读的“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对写作则要求教师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上述事实足以表明《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了。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出现却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发现最让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位。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