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侠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体系中引人注目的一极,诠释着中华民族对正义的向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与中国的侠义精神有共同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行侠仗义”的背后是对正义的呼唤。武士道之“义”内涵却与之殊异,更多向“忠义”上靠近。本文试图比较二者之“义”。  相似文献   

2.
老舍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这在叙述中体现为叙述者的个人化努力与小说的公共性之间的分裂.老舍潜在的世俗情感使他在人物塑造上呈现出"善恶"的二元对立模式,在价值评价标准上也体现出平民化的善恶观.此外,老舍自小深受侠文化的影响,在其人物身上也体现出古道热肠的侠义精神,在他们身上寄寓了老舍试图从民间精神重塑民族性格的企望.  相似文献   

3.
老舍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这在叙述中体现为叙述者的个人化努力与小说的公共性之间的分裂。老舍潜在的世俗情感使他在人物塑造上呈现出“善恶”的二元对立模式,在价值评价标准上也体现出平民化的善恶观。此外,老舍自小深受侠文化的影响,在其人物身上也体现出古道热肠的侠义精神,在他们身上寄寓了老舍试图从民间精神重塑民族性格的企望。  相似文献   

4.
从《三侠五义》看清代侠义小说中的侠士形象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侠义小说是中国大众侠义精神的文化表现物。寄托了底层人民对社会公正、正义的愿望。一代代的侠义小说(主要从唐代开始)所记载的侠义精神,不断丰富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反过来,侠义小说也是大众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这反映了平民百姓或优或劣的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怨恨"是21世纪巴金研究的新判断,是巴金小说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巴金不但反抗与怨恨中国传统的诸多弊端,同时也反抗与怨恨西方现代文化的诸多弊端;巴金小说的怨恨体验不但表现为反抗中的怨恨,同时体现为建构中的怨恨与回瞥中的怨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门岭大战》事件与人物的分析,指出《格萨尔》全文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侠义精神,此精神在诗中体现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是普世拯救的平天下之侠义精神,中是保全家国的齐家治国之侠义精神,下是救扶弱济困之侠义精神。并以上侠为主线,中侠为辅线,下侠为基础,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人格构建重要的一面。侠义精神在很多层面更近于是儒家思想的补充和扩张,是诚、信、忠、勇、义等儒家思想在民众中从底层开始的实践和落实。侠义精神在中国民间,受到的更多的是儒家精神的影响,在儒家经典《论语》中,从忠信、勇义、人格自由方向均有对侠义精神的体现。从《论语》的文本内容来分析《论语》中所体现出来的侠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的武士道文化是对先前武士道精神的推陈出新,体现了道德、文化的共通与变异。它继承了先前武士道精神的许多优良品质与德行,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它又逐渐变更了“忠”的内涵,把武士的道德追加为全民的道德。内省的道学工具转变为军国主义的精神工具和战争工具。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日本现代化建设强大精神动力和社会美德的同时,也引发了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门岭大战>事件与人物的分析,指出<格萨尔>全文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侠义精神,此精神在诗中体现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是普世拯救的"平天下"之侠义精神,中是保全家国的"齐家""治国"之侠义精神,下是救扶弱济困之侠义精神.并以上侠为主线,中侠为辅线,下侠为基础,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摘要:El本的武士道在德川幕府统治下,突破了“下魁上”的藩篱,形成了一个新的武士道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山鹿素行士道论。山鹿素行士道论在旧的武士道理论基础上,吸收儒教及朱子学的思想,适应了德川幕藩体制的新要求,解决了幕府所面临的由来已久的“下越上”问题,也为德川时期武士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可以说,山鹿素行士道论是存在于LI本传统武士道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1.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场域、惯习和资本的互动作用构造了不同的实践理念,行动者的实践行为也因此不尽相同。外交部官方微博表现出的"双重人格"特性,与其所在场域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而应认识到这一创新形象的构建不是对外交部门政治形象的颠覆与破坏,而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果政府部门能将开通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契机,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姿态与公众交流,大众也必将对其抱以真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现阶段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4.
1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7.
中人是清代土地交易的重要参与人之一,是契约订立过程中除当事人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者。大屯契约4人以上作为中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有族长、亲族、妇女、立契者本人等。中人构成方式和立契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中人对晚清以来安顺屯堡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代非常注重对北部边疆的经营和开发,但在汉族移民问题上带有很大的民族和阶级局限性。通过对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汉族移民政策的分析,论述了汉族移民政策转变的过程及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到满蒙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带来了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的扩大.作为社会的中间结构,团体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可以聚集、维持和支持政治参与;事实上,它与政党之间存在着历史的和逻辑的联系.团体本身即是一个重要的参与环节和渠道,同参加普选相比,公民参与团体更有助于引导政治参与步出歧途,促进政治发展.自然,对团体的担忧与批评,人们亦有充分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明代驿递夫役佥派方式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驿递夫役的佥派方式经历了随田粮佥派夫役到纳银代役两个阶段。随田粮佥派夫役在实施过程中诸弊丛生,迫使明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纳银代役制的实行,保证了驿递系统的顺利运行,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实行之初产生了有利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