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工科院校的法学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培养法律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各种原因限制,工科院校的法学教育存在着诸多困难。当前,我们应在工科院校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进及人文精神培养等方面加以改革,以培养出具有自身特色、适合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
论地方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要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质量观,合理地把学校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层次进行定位,并在课程内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以及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同时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师资素质和进行广泛合作与交流等。  相似文献   

3.
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领域探讨颇多的一个理论与实践问题,因为它决定了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向与规格。本文通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培养层次的定位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从而总结出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农林院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具有其学校优势学科基础知识与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这就需要确立"交叉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团队式"的办学组织形式和"实务型"的教研模式,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逐步提高农林院校法学专业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尚峰 《华章》2009,(24)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应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辅导员作为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必须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辅导员在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论高师院校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在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要充分发挥高师自己的优势,在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通经济、持正义、懂政治、精法律、能应变、善创新的方针指导下,改革不利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要有所突破,加强应用层面能力的培养,注重文理渗透,专业交叉,使培养的学生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中国法制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是提高我国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高校法学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院校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成刚 《广西教育》2009,(30):58-59
民族院校的法学专业应培养具有以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熟悉国家的民族立法和民族政策;具有公平、公正的民主法治信念;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区域法学教育背景下,介绍国外典型法学教育做法,并以西南交通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为例总结该校研究生法学教育实践,提出工科优势背景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应依托优势、分层分类、凝聚特色,注重目标导向、强调实践教学以培养各级各类优秀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工科院校法学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城建类院校为例,通过对工科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等问题进行深入地探析与研究,从而为工科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培养目标科学定位、课程体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对构建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地方工科院校是地方经济、科技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层次的需求,坚持特色化、最优化的原则,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方式着手,系统地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是地方工科院校实现科学定位的前提。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为地方工科院校办学的逻辑起点,从培养目标的大众性、学科建设的区域性、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国外、国内的适应性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发现关于适应性教学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研究数量与其重要性相比显得十分匮乏;二是现有的研究多是从微观、具体、局部层面着手,缺少宏观、系统、全面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多样性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适应性教学研究对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经过新中国几十年艰难的探索和曲折的发展,现已具有一定规模和体系。改革开发后,特别是20世纪90代后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其摊子过大、层次过宽、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因而应对我国目前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法学教育的多元化体制下,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法学本科教育在法学教育中具有主导地位,代表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法学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既要适应法治国家的人才需求,又需发挥和体现大学的素质教育功能,这就决定了法学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必然要以法律职业教育为主,兼顾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积极探索和开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我国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理清人才培养规格,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改革人才培养方法。文章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高校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既是服务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所需,也是当务之急。在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关键是要下大力抓好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人才使用的“需求侧”,关键是要着力打造有利于涉外法治人才成长的需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