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尔夫、刘以鬯在小说创作中都崇尚诗化小说,而且在小说诗化理论的建构到文本实践的过程中,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实验,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他们对诗化小说的成功探索与实验,为小说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西方象征主义运动开创了"诗化小说"的传统。作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作家的典型代表,废名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小说世界是废名在不堪的现实社会中渴望恬静生活的梦想的象征,也是他心目中理想世界的象征。在小说情节中运用象征暗示性的艺术手法,创造意蕴丰富的意象对废名小说世界的建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废名将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表达手法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开辟了一条新的小说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3.
废名小说以其诗化语言、诗化意境及禅趣美,复活了传统诗性,开诗化小说之先河,显示出了鲜明的艺术个性,为后来的作家创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评论界,伊塔洛·卡尔维诺被公认为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意大利作家。在小说的诗化方面,他将诗歌艺术运用于小说创作,打破了二者间的界线,实现了二者的交叉与融合。这一创作追求对中国作家王小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诗歌中富有音乐感的节奏、韵律运用于小说创作:二是语言的诗化:三是让诗歌直接进入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5.
废名诗化小说把平凡的人生描写与诗情画意交织在一起 ,创造了一个冲淡平和的奇特艺术世界。从而形成了废名诗化小说独特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而纵观废名诗化小说的写作特色 ,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我们又可以从中发掘出中国古代诗歌、“世外桃源”情结和由里及表的庄禅哲学对其创作的影响 ,从而也对我们认识废名的诗化小说更加深了了解。  相似文献   

6.
废名诗化小说把平凡的人生描写与诗情画意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冲淡平和的奇特艺术世界,从而形成了废名诗化小说独特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而纵观废名诗化小说的写作特色,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我们又可以从中发掘出中国古代诗歌、"世外挑源"情节和由里及表的庄禅哲学对其创作的影响,从而也对我们认识废名的诗化小说更加深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诗化小说即用诗和散文的笔法写成、具有诗的意境和韵味、着重于抒情的小说,也被称为散文化小说或散文诗式小说。它体现了小说与诗歌、散文的相互渗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小说在现代文学中曾经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许多著名的现代作家如鲁迅、郁达夫、沈从文、废名、老舍等都写过一些意味隽永、优美动人的诗化小说,他们并不是编织故事的能手,却无一例外地是抒情的高手。建国初期,诗化小说也曾繁荣一时,孙犁、刘绍棠、茹志鹃等都是当时著名的诗化小说作家,创作了好些胜炙人口的诗化小说。但50年代后期起,在写英雄主义和重大题材…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小说创作来看,比陡转逆折的结尾方法更为艺术的是小说的诗化结尾.它以淡化情节、回归生活、字里行同饱蕴余味为特征,它包括空白与开放、含蓄与象征两种.前者蕴藏着审美潜能和艺术张力,可以给读者"空"出一片天地,开放出一个巨大的思维空间,使小说充满浓郁的诗意和非凡的魅力.后者扩展了小说的境界,给小说带来浓郁的诗味,委婉含蓄,余波荡漾,引起读者渺远的怀想或幽深的情思.  相似文献   

9.
小说诗化不仅有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原因,而且和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密切相关。本文以诗化小说为例,从哲学意识、美学观念两个方面探讨小说的诗化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小说诗化的哲学基础和美学渊源。  相似文献   

10.
《夜》是丁玲延安时期创作的一篇具有独特思想艺术内涵的诗化小说,其中包含了丁玲对革命关系以及革命者的深入思考。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这篇小说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加深对丁玲小说创作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艺术空白是小说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审美现象.康拉德在小说创作中善于运用"空白"叙事手法增加作品的信息量、召唤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获得更多的审美自由和审美愉悦.空白艺术的引入不仅使康拉德可以多层次、多角度、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复杂的现代经验和多变的社会现实,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作品的丰厚性、含蓄性和作品题旨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唐传奇,素为治古小说史的学者所重视,对其叙事功能及艺术的分析,已作多方面的阐释。然而,唐传奇因作家的特殊身份(兼诗人),且兴盛于充满浓郁诗情的时代,因而呈现出鲜明的诗化特征,具体表现为人物、主题、形式的诗化。三方面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形成了唐传奇诗化的独特的艺术品格,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说的诗化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迟子建一直以自身的创作实践着小说抒情写意的主张。迟子建小说的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淡化故事、诗化语言、艺术构思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歌文化,中国诸艺术形式有着诗化的趋势: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抒情化的叙事,意境化的描写,创作的主情性.  相似文献   

15.
马晓 《文教资料》2014,(29):92-94
曹文轩的少年成长小说中对苦难的表达采用诗化的手法,这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是独特的。本文以曹文轩的两部典型的少年成长小说———《草房子》和《红瓦》为例,对曹文轩苦难的诗化现象进行研究。诗化苦难是通过纯美的风景描写、象征以及人物之间的温情呈现的;诗化苦难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概念本身以及曹文轩本人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6.
《尤利西斯》代表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所用的艺术技巧变化多端,精彩纷呈。本文就其重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诗化和音乐化倾向,及其渊源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追求小说艺术形式的革新,追求小说的诗意化。她提出了诗化小说的理论,并且把诗化理论完美地运用于小说实践中,在小说中引进诗的因素,其小说具有浓郁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18.
微型小说具有诗的气质和品格,显示出诗化了的韵味,什么叫韵味。微型小说韵味的主要表现:一、讲究空白艺术。二、注重反复韵律。三、蕴含哲思内涵。四、追求象外余味。  相似文献   

19.
中唐的沈亚之将诗歌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他写的哀怨的故事符合“以悲为美”的诗歌审美心理,他的沉郁的情怀是社会因素,个人原因和文学传统构成的,他小说的意境完全借鉴于诗歌艺术,风格艳丽又高雅,华贵又脱俗.“怨郁凄艳”可以涵概他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史存在一种新的小说样式——诗化小说。冯至的《伍子胥》具有这种诗化小说的典型特征:诗化的语言、结构的散文化及浓郁的抒情氛围、象征性的意境。浓郁的诗情与哲理的契合,给诗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审美特征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