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组天地》创刊于1987年元月,现已出刊300余期。 当时,在各大报中,为工人专门设专刊,只有工人日报一家,没有先例,只有尝试,责任编辑多次下基层调查、座谈,征求意见,使《班组天地》以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全新的面孔与广大读者见面。 “班组天地”的宣传宗旨是:表班组职工喜怒哀乐,赞班组职工奉献精神,为班组建设传经送宝,帮班组织工释疑解难。从内容上,该版大力宣传一线工人中涌现出的改革典型,讴歌他们在企业改革和企业发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竭力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大力宣传企业最小的细胞——班组在企业改革和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好班工作,搞好班组管理的新经验、出现的新问题。其中,对一线工人中所表现出的主人公思想和精神实行“大表扬”的方针,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表现一线生产班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学习。有30多个栏目轮流在版上出现。  相似文献   

2.
我是在一九七六年二月参加《汉语大词典》编写工作的,到现在为止,已经整整六个年头了。要是有人问我,你参加这一工作主要的体会是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一个字,就是“苦”。俄国诗人N·罗札诺夫说:“不用拿困难的铁匠活儿去折磨他,不用派他到矿山去干艰巨的工作,让他去搞词汇吧——仅此一件就够了,这种劳动本身就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艰苦!”  相似文献   

3.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企业改革后,班组的管理工作日益显得重要。我们河北工人报及时开辟《我与班组》专栏,旨在提高企业班组长的管理水平,搞好班组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企业的最基层。这个园地已经办了18期,受到我省企业广大工人和班组长们的欢迎。首先,它主题明确,针对性强,体现一个“强”字。本栏稿件内容都是围绕着班组中出现的问题和如何做好班组工作这一主题,提出当前改革形势下班组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对促进班组长在工作中自觉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4.
履痕淡淡     
怀抱稚子入农场1995年冬天,我接到采访任务,要赶赴几百公里外的某农场。当时我的孩子还没有断奶,受领任务后,我毅然决定带孩子去。到长途客车站迎接我们的农场政治处韩干事也是位女同志,她一把抱过孩子,心疼地说:“宝宝,妈妈太狠心了,让你这么小就受罪。”我开玩笑说:“谁让他受罪啦,这不是从小就培养他的战斗作风嘛。”带着孩子去采访比我想象的要麻烦多了。我得深入农场的各个班组了解情况,这些班组比较分散,最远的一个养殖班离场部有两公里多,走一个来回需要一小时,而孩子每隔两个小时就得喂一次奶。抱着去班组吧,把孩子冻坏了不说,孩子…  相似文献   

5.
我是78年调到图书馆工作的,当时有人羡慕地说:“你可真到了福地,图书馆工作多好啊,既清闲又自在,是个养老的好地方,你这一辈子算行了。”听了这话我感到很不舒服,心想:我是个年轻人,考虑什么养老啊,再说领导把图书馆这样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怎能只图清闲自在呢?!事实上也是如此,任何工作你只要去认真对待它,就不会有什么清闲自在的,相反只有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才能达到工作本身对我们所提出的要求。粉碎“四人帮”以后,百业待兴,百废待举,图书馆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许多报纸在增强群众性上动足了脑筋,做足了文章,纷纷开出了如“读者热线”、“我来帮你做”等具有较强服务性、贴近性的栏目。但是,应该看到,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采编人员群众观点淡薄。本文试从党报记者的角度和要求,来谈谈进一步增强群众观点的问题。缺乏群众观点的几种表现认识上存在着误区。有的记者总爱报喜不报忧,怕反映问题,怕反映群众的疾苦,认为这样会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形象:还有的记者片面理解所谓的“卖点”,热衷于采写一此“社会新闻”,去迎合某些人的偏好,致使一部分版面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低级庸俗的内容。社会责任心和正义感不强。有的记者缺乏社会责任心和正义感,碰到有损于群众利益的事不敢挺身而出,当群众有难事求助时漠然视之,甚至有少  相似文献   

7.
镜头一:一个漂亮的金发女郎,身穿中国工人的蓝制服棉袄,用锉刀在认真地“改造”着一块木模。镜头二:她推着自行车,随着人流,走进了一家工厂的大门。镜头三:她在一位老工人家里,与这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有说有笑地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这是中央电视台1月25日新闻联播节目中出现的几个面面。解说词告诉我们:美国《新闻周刊》女记者艾鼎德为了了解和反映改革中的中国工人,从1月18日始到武汉汽轮发电机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她工作在车间班组,吃住在工人家里,实行了名副其实的“三同”。艾鼎德的“房东”说:“我过去从来没在家里接  相似文献   

8.
我的记者生涯是从新疆开始的,更确切地说,是从萌起去新疆意念的那一刹那开始的。那是1955年冬天,我在新华社国际部做了7年的编辑工作,听同志们议论说总社往新疆分社派记者很难,一些同志不愿意去新疆,因为那里当时还很艰苦。我一时豪兴顿发,自动请缨:“不是说青年人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吗,我愿意去新疆!”这个要求一经提出,三天后就得到批准,并很快发出了调令。 当我办妥调动手续,迁移户口的时候,派出所的同志问我:“犯错误了吗?”  相似文献   

9.
漫画与幽默     
石宏 《档案管理》2006,(2):90-90
汽车在水塘里她:“车子坏了。化油器里进水了。”他:“化油器进水?简直荒谬可笑!”她:“我跟你说,车子的化油器里有水!”他:“你连化油器是什么都不知道!我要检查检查。车子在哪儿?”她“:在水塘里!”看病前天上班时,我觉得不太舒服。同事赶紧陪我去医院。为了能报销,同事让我用他爸爸的名字。我难受得要命,门诊挂号和填化验单都是同事帮我弄的。抽完血,护士交代:“你明天中午到医院的接待处取化验单。”第二天,我不是特难受了,就自己来到医院。接待处的护士问:“你是取化验单吗?”我说:“是。”护士就从抽屉里拿出一大摞化验报告问我:“你…  相似文献   

10.
1985年2月,我到一家改革成果卓著的大厂采访。这个厂由于大胆重用了一批干部,尊重知识和人才,锐意改革,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厂真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在我采访了这个厂的厂长、党委书记和其他一些干部后,我又召开了两次工人座谈会,收集了不少新的情况和数据。对于这个厂的历史,我也比较了解,但总感到采访中还缺少点什么似的,于是决定到车间里去采访工人。在机器开动、紧张操作时,随便找岗位工人采访,会影响生产,也不安全,工人也无暇回答提问。但在机器维修或上下料的间隙中,还是可以采访的。当我到一个车间的机器旁,向工人说明自己的记者身份和来意后,没想到,立即就有二三十位工人自动围过来,有男工、女工、青年工人和老工人。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急切地向我谈了对工厂领导干部的意见,谈了企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些批评意见还相当尖锐、激烈。有的工人对我说:“前一阵听说来过不少记者,但只在楼上找干部谈,不找我们工人。你下来听听普通工人的意见很  相似文献   

11.
登程 1953年夏,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漫步于沈阳街头。一个同志突然告诉我:“昨晚人事部门的同志急着到处找你。”上午8点一上班,我便去了人事科。科长的名字我已忘了,只记得他姓卢。卢科长通知我,“两天之内把这边的工作全部交代清楚,去北京中国科学院报到。那里有紧急任务等着你。”  相似文献   

12.
一、离开淮阴去淮安 1946年元旦刚过,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同志对我说:“盐阜地委要调你回去编火众报。”在1945春,王阑西同志调我到《盐阜大众》报,当时我对他说:“我只读过几年私熟,没上过洋学堂,干不了。”他说:“送你去建大学习,学了你就会了。”就这样,我结束了在建阳县荡东打游击的生活,去安徽淮南旧铺镇,进新四军军部办的华中建设大学学习。原定进新闻系,后因学员不多,乃成立一个新闻队,合并到文教系学习。  相似文献   

13.
出发前当我们感觉到主力红军有转移地区作战可能时候(注一),我就想到我是被派随军移动好呢还是被留在根据地里工作好呢的问题。有一天何叔衡同志和我闲谈,那时我们同在一个机关工作。他问:“假使红军主力移动,你愿意留在这里,或是愿意从军去呢?”我的答复是:“如有可能,我愿意从军去。”“红军跑起路来飞快,你跑得么?”“一天跑六十里毫无问题,八十里也勉强,跑一百里怕有点困难;这是我进根据地来时所经验过了的。”“我跑路要比你强一点,我准备了两双很结实的草鞋,(注二)你有点什么准备没有呢?”“你跑路当然比我强,我只准备了一双新草鞋,脚…  相似文献   

14.
之所以写这个题目,是相对于我自己的工作经历。在1997年以前,我在工人日报西藏记者站工作,那里经济相对落后,信息也闭塞,根本谈不上开放。那里的工会工作我报道最多的是艰苦地区的班组工作、艰苦地区的工会工作者个体,没有一篇稿件是写西藏工会带有指导全国意义经验性的。1997年到青岛记者站工作,工作地域发生了变化,工作对象发生了变化,工会报道的路子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在青岛近10年的时间里,积极探索开放地区工会工作采访报道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我与《新闻界》的缘1993年初夏,我被云阳县红狮镇党委从一所乡办中学借来镇里搞通讯报道工作,我与《新闻界》的这段缘就从这时开始。当时,镇宣传委员刘道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新闻报道是一项艰苦、复杂又细致的工作,你才来业务不熟,要多钻研,依我看,你要去订...  相似文献   

16.
我的第一篇新闻作品是发表在《杭钢报》上的。记得那时还是“文革”前,写一位我们班组里老工人的先进事迹,编辑部帮我改了又改,润色又润色,发表后在职工中反响很大。“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能上报纸,真不简单。”1981年《杭钢报》复刊后,又使我们工作在基层的通讯员有了用武之处,我们的各类新闻作品有了发表的阵地,我们写稿水平有了提高。编辑部的同志,对我的每篇来稿都认真阅读,精心修改,悉心辅导,记得复刊的第一篇通讯,请老报人精心来厂辅导我们,认为题材是好的,但写得还有不足之处,要我再度采访重新修改,  相似文献   

17.
做记者十几年来,我已经去过近30个国家,收集到五花八门的记者证已经有200多张,但是我在阿富汗采访了一个多月,却没有收集到一张记者证。然而,这次采访却最令我难忘。我得到了独家新闻我曾在瑞士和美国任新华社常驻记者,出差去过的国家也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到阿富汗这么艰苦的地方还是第一次。这里不仅仅生活条件非常差,工作环境也一塌糊涂。这里的绝大部分记者都是轮换制,长的呆到2个月,短的住一个星期就溜了。喀布尔只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编辑部收到市人民政府转来的一封署名“胡同一市民”的信,讲的是“胡同里的议论”,希望“报纸不要只报喜不报忧”。 “北京的日报晚报整天报喜不报忧,净拣好听的说。 “比如说清华池一经改装,洗一次澡80元,引起附近百姓们反感,偏偏你们不知趣,登了一段《京城又一好去处》。百姓们有几人肯花80元洗一次澡?……你们能想到老百姓的难处吗? “老百姓买菜都发愁,你还宣传高消费,实在太不知趣。另外报纸上最好少登平均每人存多少钱,平均每人住几平方米,平均每人吃多少肉,你登一次就找一次骂,你说何苦呢?” 信中发了一大通牢骚,有些话相当难听,但却令我汗颜,促我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党报优势,正确开展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能老是坐在办公室内,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把自己投入到生活、工作的一线去,了解生活、工作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与农民拉家常,与工人交朋友,与乡村干部交心。这样,他们有什么事才愿意向你说,有什么问题或新闻线索才愿意向你反映。我写的人物通讯《向厄运挑战》,就是在一次下乡中,与一位农民闲聊中“逮”着的一条活“鱼”。该人物连校门都没有进过,却苦心钻研科学技术,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一些课程,研制出红外线多功能汽车自动安全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并在世界科技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但他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事,从不张…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能老是坐在办公室内,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把自己投入到生活、工作的一线去,了解生活、工作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与农民拉家常,与工人交朋友,与乡村干部交心。这样,他们有什么事才愿意向你说,有什么问题或新闻线索才愿意向你反映。我写的人物通讯《向厄运挑战》,就是在一次下乡中,与一位农民闲聊中“逮”着的一条活“鱼”。该人物连校门都没有进过,却苦心钻研科学技术,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一些课程,研制出红外线多功能汽车自动安全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并在世界科技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但他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事,从不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