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昌铭 《语文天地》2008,(10):19-19
春秋时期,晋惠公听信谗言,欲加害大公子重耳。大臣介之推知道后,保护重耳在外流亡了十几年,还帮助他回晋国做了国君。重耳把流亡时期跟随他的都封赏了,惟  相似文献   

2.
晋国内乱,长年在外逃亡的公子重耳得到消息,准备回国争夺王位,他绕道楚国,本意不过弄口饭吃,却不料受到了楚成王的热情接待,所使用的礼仪是诸侯才配享受的。习惯了冷眼的重耳面对这有些离谱的热情还真有点受不了,他不太清楚这灿烂的笑容背后是否隐藏着某些不可告人的阴谋。  相似文献   

3.
这一捧土     
烈日当头,枯骨堆积成片,路过的人掩目而过,晋国公子重耳从这里出逃。他坐在颠簸的马车里,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连水壶中也没有一滴水。太阳亲吻着地球,火舌舔着这片大地。他被太阳灼烧着,饥渴难耐。“公子,有农家了!”随从A兴奋地叫道,“小的去给您弄点吃的来!”正欲跳下马车的随从被重耳叫住:“我亲自去……你不懂说话。”“我是晋国的公子——重耳,逃难路过贵地,数日粒米未进,望老先生能予一饭之恩,来日定当涌泉相报。”他边说边作了三个揖。老农头也不抬,锄开一片干枯的杂草,弯下身抓起一块泥土,捧到重耳面前,塞给他。重耳呆了,晋国公子…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有奸臣想害死晋国大公子重耳,大臣介子推知道后,保护重耳逃离了晋国,流亡国外。 有一天,他们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再也无力走动。他坐在一破席子上叹惜道:“重耳一死事小,恐怕将来晋国的百姓很难康乐了。”介子推一听,想到重耳于苦难中不忘百姓,真该尽心相助,于是他跑到静处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用火烤熟送给重耳。重耳接过后狼吞虎咽吃个精光,还问:“哪来的肉,还有没有?”介子推卷起裤腿说:“肉从这腿上来。”重耳感动地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你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要多想些治理国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后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相似文献   

5.
    
何为诺?诚信也。一个人要有诚信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得到朋友的帮助。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收留了他,并以诸侯的礼节款待他。有一天楚成王问重耳:“公子如果回国了,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我要是以后和君王在战场上相遇,我当退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2007,(4)
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途中,他的臣子介子推为保主人性命,从自己腿上割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将介子推去世的日子命名为寒食节,举国哀悼。这个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清明节。  相似文献   

7.
清明节扫墓似乎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其实,追根溯源,真正与扫墓有关的倒是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夕,起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史载:晋公子重耳在国外流亡了19年,受尽了艰难困苦,后来终于回国做了国君。那些跟随他流亡的人,纷纷得到高官厚禄,唯独把介之推遗忘了。介之推跟随重耳流亡时,在重耳饥寒交迫时,曾割下自己脚上的肉烤熟了奉献给重耳,可谓忠心耿耿。  相似文献   

8.
追根溯源:清明节的传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他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了。随臣们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当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这才渐渐恢复了精神。当他发现肉是从介子推腿上割下来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正>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杳(yǎo)无人烟的地方,他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时,流下了眼泪。19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最鄙视那些  相似文献   

10.
重耳是威震四方的春秋五霸之一,从《左传·晋文公重耳之亡》可知艰苦的流亡生活是促成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具体地说,又可以从生活环境、众人帮助等客观原因以及性格、精神等主观原因两个方面入手,透彻地了解晋文公重耳何以在流亡中成长为一代霸主。  相似文献   

11.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2,(10):36-37
寒食节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清明前一二日,节日期间禁止烟火。据《左传》记载,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高义之士介子推。介子推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忠实随从.在重耳被迫流亡的19年里,一直跟随在他身边,帮助他渡过重重  相似文献   

12.
“足下”一词是怎么来的?一家晚报上是这么说的:“这个尊敬称谓的由来,缘于一个历史典故: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亡途经五鹿时,饥饿难忍,竟饿倒在随从身上,随行的介之推割掉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汤献给重耳吃,重耳感激涕零。此后,重耳一行又历尽坎坷,终于借助秦穆公的帮助,于公元前636年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当政之后逐个封赏,竟一时忘了介之推,于是介之推背着老母隐居山中。后来晋文公欲封赏他,他执意不肯出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迫其下山受封,可是他坚持不出山,竟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相似文献   

13.
《土地》插图中的重耳形象质疑安徽来安中学杨建九高中语文第二册《土地》一文中引用了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途中受土于五鹿的故事,课本编者为这一故事配上了插图。插图中的重耳年轻英俊,二三十岁模样,与史书中的记载在年龄上相去甚远。请看《史记》中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14.
(一)寒食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禁火寒食,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之推。相传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期间,介之推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重耳十分感动。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封赏时独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便背着母亲到绵山(在今山西省介休市境内)隐居。文公放火烧山,想让介之推出山,结果介之推抱树而死。重耳因此作出了一项重要规定,即每年到介之推焚死那天(清明前一天),人们都要禁火吃冷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古代诗人或因生活贫困,或因仕途失意,或因漂泊异乡,所写的寒食诗大多为伤怀思乡之作。初唐宋之…  相似文献   

15.
重耳逃亡     
潘润 《作文》2023,(3):28-29
<正>“嘚嘚嘚……”沉重的马蹄声响彻整片荒野。马车上端坐着一位公子与他的几个仆从。这位公子是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迫害,他和随从们驾车四处流亡,忍饥挨饿……一天下午,他们来到了卫国城门外。重耳望着卫国的都城,不禁嘴角上扬,仰天长笑道:“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随从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理了理衣裳,  相似文献   

16.
"下面有请宋东枭同学上台讲述他准备的内容。""我要讲的是退避三舍的故事。当时重耳流亡在外,好像是因为他的兄长要杀他。后来他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一大臣叫介子推。有一年有奸臣想害死晋国大公子重耳,介子推知道后,保护重耳逃离了晋国,到处流亡。 有一天,他们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再也无力走动。重耳坐在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看《中国历史故事》,喜欢公子小白,因为他命大且机敏,又似无机心,当然小白听起来比纠要好得多;但不喜欢重耳,耳朵重的人,自然笨拙。也喜欢楚庄王,因他有一种侠气,很牛的样子,流氓做到了国王,这国肯定有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正>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清明节也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亦称“植枝节”“踏青节”“清明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相传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晋文公悼念从人介子推的寒食节。相传春秋时代,晋国有个叫介子推的人,跟随晋公子重耳流离十九年,历尽千辛万苦。一次,重耳一行逃到卫国,卫国拒不接待,只好再往齐国而去。在路上,一连好几天没有看到人烟,一行人饥渴难忍。重耳更是忍受不住,过度的饥饿使他病倒了。  相似文献   

20.
重耳拜土     
大秋 《课外阅读》2006,(7):38-39
晋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中最具成就的一位,他的励精图治,打造了晋国威服四方的皇皇霸业,青史留名。作为晋惠公的公子,他历经的坎坷,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为避国乱,他逃亡在外长达十九年,其间,寄人篱下,忍辱含垢,辗转流离,艰苦备尝。作为我国第一部国别电作,《国语》记载了周及九大诸侯国的国事,其中“晋语”占到了三分之一强,对晋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及称霸天下的历程均有翔实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