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负"这句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多年,然而"减负"的成效到底如何?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那么沉重?为什么社会的呼吁还是那么强烈?时下教育行政部门又再次重申"减负"问题,并加大了对学校落实"减负"工作的检查力度.  相似文献   

2.
"减负"一词这几年在报章杂志频频出现,"减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然而落到实处,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习题集有增无减,老师、家长在管教学生学习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浙江金华四中学生徐力杀母的惨痛事件再次引发"减负"讨论的高潮,"减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全面深刻地理解"减负"呢?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9月,重庆市教委召开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万人大会,出台并解读了"重庆减负十条规定","学生减负"再次成为热点。不由得引人深思: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减负"热潮已经经历了60年,为什么至今"负担"仍重?由教育行政部门带头推动的新一轮"减负"前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语把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索"上来为什么就那么难?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就有让教学质量滑坡的危险?为什么"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热闹了一阵子,又陷入了沉闷?症结在哪里,问题在哪里,怎样解决,路在何方?这一连串的问号几乎让人们"崩溃"了,人们也似乎陷入了无路  相似文献   

5.
"3 2"、"五年一贯制"学生在现在的高职院校还有相当一部分数量存在,但是当部分高职院校老师一提到这些学生时,他们总是摇头感叹,"这些学生真是太差,没法教"、"他们简直是社会的垃圾"……这些学生真有他们形容的那么差吗?是偏见,还是事实?我们都强调尊师重教,学生应该尊重老师,但老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又有没有充分关爱学生、重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呢?为什么学校老师会对这些学生产生如此偏见?我们应如何正视这些偏见呢?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新闻媒体上提起自然灾害总会加上"50年一遇""百年一遇"这样的定语。那么,这"N年一遇"的评判标准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年年能看到"N年一遇",甚至每年不止一次?究竟是新闻媒体的夸大其词还是确有其事?下面这篇文章或许能帮助你理解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7.
正在"要不要放假"上的举棋不定,最能反映出校长们对于面前这份关于规范和"减负"的文件的犹豫和疑惑。他们吃不透今天的这个"规范令",究竟是否会像以前一样走过场,是否也只是吹过的一阵风?"放"与"不放"其实是一场博弈。是政府政策与基层学校的对策之间的博弈。按理说学校是依政策办事的,政府应为学校服务,政府与学校的目标与利益应该高度一致,但现在为什么在某些地方两者处在了对立面呢?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们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涉及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方面面.“减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乐于学习.那么,在高中学习阶段,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如何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追求较高的教学质量呢?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怎样“减负”呢?……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纷纷行动,就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但是,每个人都意识到减负并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反而是强调"减负"的同时要能"增效"。那么在大力倡导轻负担、高质量的今天,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到既"减负"又"增效"呢?  相似文献   

10.
<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一方面是学校减负后的轻松自如,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的热火朝天。体制内的素质教育与体制外的应试教育离奇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今天城市教育资源最熟悉的图景。小升初取消了,中考名额分配了,优质教育扩大了,均衡教育推进了,为什么学习压力丝毫不减?为什么校外培训愈加火爆,甚至"一座难求"?追问一:教育政策的实施为何与现实背道而驰3个小时的补习结束,大厦楼前人们进进出出。无论天气如何,刘女士都习惯了每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实施以来,聚焦课堂,减负增效成为关键.既要减负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往往不知如何把握分寸,以致造成"减负"却"失效"的结果.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既"减负"又"增效"的效果,应做好哪些思想准备和相关工作呢?现就减负增效这一话题,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本人参加了一所小学举行的家长会。在此次家长会上,几乎是校长唱独角戏。他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讲话中,不断重复的一句话是“我们不赶减负这个时髦!”听了校长这句话,当时感到很不是滋味、心绪难宁。如今,心绪虽已平复下来,但还是“耿耿于怀”,感到很有必要对这句话作一番辩驳。首先,减负是赶时髦吗?很显然“,我们不赶减负这个时髦”这句话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或减负当作了件时髦的事情。那么,试问减负是不是一件时髦的事情呢?这里,要甄别减负究竟是不是一件时髦的事情,必须先清楚什么是时髦。我们知道,时髦或不时髦,是就人们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最近,关于"减负"的话题在各大报纸和网络上每每多见,大家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但是,对"减负"工作的意义,并非所有人都很清楚。有个别地方、个别学校在"减负"中采取了简单的"剪"法:不是说"作业太多"吗?那就干脆不布置作业了;不是说"考试频繁"吗?那就干脆取消考试;不是说"课业负担重"吗?那就只管讲课,也不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了;"在校时间  相似文献   

14.
<正>高耗低效成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达到师生双方"减负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那么怎样做到既减负又增效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重视:一、提高课堂效率是"减负增效"的关键1.吃透教材要反复看教材,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静下心来,去研究,去比较、熟悉。  相似文献   

15.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我曾经在学校内部上过教研课,课堂上的气氛热热闹闹,可是每次到教学“练一练”中的“一半多1张”时,总是觉得不顺,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学生会在这里卡壳?学生对于这节课的难点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教学《人琴俱亡》一文(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遇到这样的问题:王子猷在推断他的弟弟子敬死去时为什么"了不悲"、"都不哭"?《教师教学用书》上解释说:"子猷之所以不悲痛,是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那么,王子猷在推知弟弟死去时,真的不悲吗?那他为什么悼亡时又"恸绝良久"?这不是矛盾吗?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汇》2004,(12):23-23
“减负”的话题已经被人们议论很长一段时间了对于“减负”的道理,人们大都明白不过.现实中,仍有一些人对“减负”抱有疑虑。为什么?无非是担心“减负”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保证。对此,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的教改实践可以打消这部分人的疑虑。该校的教改实践告诉人们,“减负”可以减出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和佳 《母婴世界》2008,(2):102-102
"妈妈,为什么爸爸还没回家?""因为爸爸要加班。""为什么爸爸要加班?""因为爸爸有很多工作要做。""为什么爸爸会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爸爸要赚钱养这个家啊。""为什么爸爸要赚钱养这个家?""因为爸爸爱我们。""为什么爸爸要爱我们?""……"宝宝的思维很奇怪,总有那么多个"为什么",且这些"为什么"都问得如此古怪。当遇到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为什么"时,你的做法是"√"还是"×"呢?让我们来对号入座吧!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  相似文献   

20.
鳄梨是一种水果还是一种蔬菜?是长在地底下还是长在树上?鳄梨有什么营养价值?在英国的一所"儿童烹饪"学校里,这些技艺和知识被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传授给孩子们。在这所学校里接受"课外辅导"的孩子年龄为3~16岁。学校的创办者说,由于担心这一代孩子们的吃饭问题,于是便创办了这所学校。截至2000年,这所学校已经培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