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东亚文化圈的基本特征(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日、韩三国,由于文化、政治和地理等因素,形成了一个东亚文化圈。这个文化圈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是:中国之中心与日、韩之边缘,宗藩关系的政治纽带作用,儒家学说的思想统治地位,佛教成为普及的宗教,以及汉字成为共同的文字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东亚地区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东亚文化圈对东亚各国的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社会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韩两国具有不同的社会体制、经济制度、文化形态,但长期以来中韩两国之间大众文化交流十分密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东亚文化圈影响下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背景。本文将对东亚文化圈影响下中韩两国大众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深入理解两个大众文化的发展、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指出随着福建民众的海上生产和文化交流活动,妈祖文化在南海周边国家传播开来,成为南海周边国家民众的主要信仰之一。基于妈祖文化在南海周边国家的传播现状以及南海妈祖文化圈的形成,分析南海妈祖文化圈建设具有的机遇、存在缺失,探讨在南海周边国家建设妈祖文化圈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朱立峰 《教书育人》2002,(24):42-43
校园文化是学生工作的一个广阔生动的舞台,是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思想情操起着极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主精神,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友谊,提高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这对于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剖析校园文化,可以把它分为三个文化圈,即宿舍文化圈、社团文化圈和学校教育文化圈。这三个文化圈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宿舍是学校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由于班级成员之间的…  相似文献   

5.
侯郅玥 《文教资料》2014,(36):115-117
作为英国现代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文化团体,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以其特有的反传统性、现代性著称。而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自身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圈提倡的形式观展开对话。她使文化圈的艺术理念在她的小说中充分体现,而她的小说也成为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汉字字形众多、结构复杂,读音方式迥异于拼音文字,以上这些已成为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学习汉字的难点。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认知难点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帮助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突破汉语学习的难关。  相似文献   

7.
地球的东方,历史地存在一个“东亚汉字文化圈”。兼顾地理、历史和文化,这一“文化圈”主要包括中国、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毫无疑问,这一“文化圈”有许多明显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圈”的特征,所以有人称之为“中华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儒教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华化佛教文化圈”,等等。我们所以取“汉字文化圈”的概念,则因为除了其他特点之外,古代东亚文化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以“汉字”作为相关民族、相关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关联的主要媒介,而文字,  相似文献   

8.
中原文化圈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地域概念.中原文化圈以四大古都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支点,建构了一个内部特征与共性凸显、各有层级定位的文化圈层系统.中原文化圈由于区域文化的规约,具有主导性、兼容性、辐射性、空间广布性、创新性与保守性等文化属性.同时,中原文化圈也是中华文明的母源和缩影,是联结十二大地域文化板块的辐辏和放射中心,具有极其重地位与作用.有鉴于此,建设中原文化圈的战略构想,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以校为本的发展理念下,校本评价应运而生。然而,我们现在中小学的校内评价是否就是校本评价?校本评价的内涵与特质是什么?校本评价应建构在什么基点上?这些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成为实践研究与理论建构的重要课题。一、校内评价存在的问题张华教授在《世界普通高中课程发展报告》中,比较了处在“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英美文化圈)“、欧洲大陆文化圈”、“东方文化圈”、“印度文化圈”的十三个国家后得出结论:从世界范围看,普通高中课程评价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高中课程…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校园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人本理念、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形成环境文化圈、个体文化圈、群体文化圈,平衡同质与异质关系、交互与自足关系、竞争与普爱关系,建设管理文化、质量文化、职业文化、环境文化、符号文化等多个文化系统,实现文化共同体中自然与人的双重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1.
“陇右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地域文化概念,其历史上的地理学所指相当模糊。历史上陇右文化圈所涵括的地域范围的文化,应将西域文化圈以东、三秦文化圈以西的文化板块圈命名为“陇山文化”更符合历史实际,而陇右文化指以天水为中心的陇西地区的文化。以六盘山为中心,陇东文化圈、西海固文化圈、陇右文化圈及河西文化圈共同构成陇山文化。伏羲部落在西海固兴起,西海固地区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西海固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12.
河西地区从张骞通西域、霍去病破匈奴开始,经过六七百年的开发经营,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已发展成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一个独特地域。中原文士的涌入,佛教文化的传播,五凉各政权执政者的崇尚重视,使这一地区的文化呈现出极盛的面貌,涌现出了一大批硕儒高僧,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圈,并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韩隔海相望,文化同源,经济来往密切,政治互相影响。虽然两国共处汉字文化圈,但是在言语交际中的称赞语、礼貌语、委婉语、禁忌语等方面依然同中有异,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尚属学术盲点,风气渐盛的"韩流"以及中韩跨文化交际的"韩向"单向性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文明史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圈——中国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希腊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同属使用汉字的“中国文化圈”。由于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根同源,在语文教材上也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又各辟蹊径,独树一帜。根据我多年的研究、比较,我认为这四家语文教材的异同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薇 《华章》2011,(27)
走进云时代,云辅助教育成为了热门话题.本文从云计算支持下的自主协作学习出发,以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为考察对象,分析在云计算支持下汉字习得的方法和模式,构建出一套面向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虚拟汉字学习平台模型.  相似文献   

16.
汉字虽然是语言学领域的概念,但已渗透到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其他领域中。在古代,汉字作为传递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以中国的中原地区为核心,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等地,形成了所谓的东亚文化圈,又在这些地区的文字体系中以多样而复杂的形态发展下去。汉字是超越国境和民族以及整个东亚文化圈的全世界共同财富,它将为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掌握汉字在东亚各地区的使用和演变规律,是中韩日等东亚各地区国家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主要考察和分析韩日两国的汉字传播与使用情况,再次强调汉字在东亚地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利用地域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构建和方法创新。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主要有吹响地域文化号角,形成引领思想的“文化圈”,开展地域文化调研,铸造淬炼精神的“文化炉”,搭建地域文化平台,建设弘扬美德的“文化场”,注重地域文化创新,凝聚奉献社会的“文化魂”等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文明史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圈——中国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希腊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同属使用汉字的“中国文化圈”(或称“世界汉字文化圈”)由于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根同源,在语文教材的建设上也有许多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和地域环境的不同,语文教材又各辟蹊径,推陈出新,独树一帜,使它们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呈现出多元性和多样性。根据我多年的研究、分析、比较,我认为这四家语文教材的异同点如下——大陆《语文》、台湾《国文》、香港《中  相似文献   

19.
东方中古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形成了东亚的汉儒文化圈,南亚、东南亚的印度教、佛教文化国,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文化圈。三大文化圈具有不同的文化渊源、内在结构和文化特质。不同的文化意义和表征,导致了三大文化圈的文学发展有不同的路线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元上都的存在对蒙古族文化的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上都位于蒙古族文化圈的南缘,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所造就的生产生活方式,弥漫着浓郁的蒙古族文化气息;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生活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因素对人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刻;上都的政治地位有利于使蒙古族文化成为这里的主导文化;巡幸上都的政治意图使蒙古族文化成为凝聚民族共识的桥梁与工具,客观上有利于民族成员在这里达成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巩固.其他民族的成员来到这里感受、接触蒙古族文化,也有利于其主体文化地位的奠定并扩大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