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注】幽州台:即蓟北楼,蓟当时属幽州.故称幽州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古人:指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如战国时代在幽州台礼遇乐毅、郭隗的燕昭王等。来:指未来的贤明君主。念天地之悠悠:念,想。悠悠,辽阔空旷。独怆然而涕下:怆然,悲伤地、凄凉地。涕。眼泪。  相似文献   

3.
<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的著名诗作.此诗内涵丰富,表达诗人强烈的孤独与悲愤之情.本文选取了不同译者的英语译文,对比分析了几首译诗的风格特色及优劣得失,认为许渊冲译作体现了三美,传达了原诗空旷苍茫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蕴含着浓厚的悲剧性——个体价值在人格自我实现、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被毁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传达出诗人在现实世界无法找到归属感的寂寞与孤独,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荒谬性的嘲讽。《登幽州台歌》时间刻度上的模糊性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时代背景,并使文本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使诗中有志不遇、忧愤不平的情感引起了古今无数失意文人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初唐,是封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大唐王朝的开始,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黄金王朝的序幕。当前台的帷幕刚刚拉开,闪亮登场的便是被美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稍后便是韩愈在  相似文献   

6.
文学创作的超越意识,在我看来,是人类对自身生活的深沉、本质性的领悟意识,在超现实时空阈限的基础上,用充满着哲理的艺术环境加以表达。所以它往往使得作品的题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产生了似断非断的联系。作者通过对特定的艺术形象刻画和哲理意境的追求,寓意着人对整个人类生活的本质内核的把握和思考。沉淀出跨越时空的“神力”。  相似文献   

7.
不少诗人都是孤独的。但孤独的陈子昂内心却是充实的,超然物外,敢问苍天。 古代文人对孤独常有感慨。屈原的《远游》中就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忠而见谤,侘傺穷困的悲愁;阮籍《咏怀》诗中也有“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闻”之句,抒发了身处乱世的忧生之嗟。  相似文献   

8.
不少诗人都是孤独的。但孤独的陈子昂内心却是充实的,超然物外,敢问苍天。古代文人对孤独常有感慨。屈原的《远游》中就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忠而见谤,傺穷困的悲  相似文献   

9.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燕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蓟城是古代燕国的国都,唐代幽州的州治设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世界的广阔与个人的渺小,时间的无穷与人生的短暂,自古以来便是困扰人类的问题。怀有积极进取之心,渴望建立不朽功业的豪杰之士,当其抱负不得施展的时候,对这一问题格外敏感,往往激起深沉的慨叹。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便是抒写这种慨叹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1.
1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兵征讨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境。武攸宜是个既无胆略又刚愎自用的纨子弟,由于用兵失措,贻误战机,打了败仗。陈子昂一再献策,不但未被采纳,反遭贬斥。悲愤之际,他登上了幽州古台,面对空旷的天宇,想到人生的遇合,于是吟出了一首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幽州,唐代属河北道(今北京市大兴县)。台,是古代一种高大的建筑物,非一般土台。幽州台,又名蓟北楼,因其在幽州,故称幽州台。“前不见古人”一句突兀而起,有如巨响,振聋发聩。它预…  相似文献   

13.
《登幽州台歌》一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极富感染力,从而成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中学语文新教材八年级下册也选了此诗,并要求学生背诵,编者以为,背诵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为了更好地欣赏诗本身。  相似文献   

14.
存活于世的人类何曾会晤过其前辈.又何能遇见其后人。时间一去不复回,历史已定格尘封,再也不会重现。历史固然是裹着粘满尘土的衣服,附着迷幻的装饰,但却由于已然性和时间的单向性而获得了永恒,从而又未尝不是真实确定的——而真实确定这种性质与人们是否得窥其秘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相似文献   

15.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存活于世的人类何曾会晤过其前辈 ,又何能遇见其后人。时间一去不复回 ,历史已定格尘封 ,再也不会重现。历史固然是裹着粘满尘土的衣服 ,附着迷幻的装饰 ,但却由于已然性和时间的单向性而获得了永恒 ,从而又未尝不是真实确定的———而真实确定这种性质与人们是否得窥其秘是没有必然联系的。现在却永远不曾也不会停留半步。严格地说现在是不存在的 ,因为从极限的角度看 ,一秒钟也可以分为无限多的时段 ,这些片段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可以作为一些点 ,每一点都处在被下一点取代而成为过去的…  相似文献   

16.
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诗人。在弥漫着南朝绮靡浮艳风气的初唐诗坛上,他力主诗歌改革,倡导比兴寄托的汉魏风骨。他素有大志,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由于直言敢谏,触怒了武则天,所以一直不被重用。武则天神功元年(公元697年),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宣远征契丹,途经幽州燕昭王求贤台,想到自己空怀报国之心,屡次献策不用,反遭贬抑,心情郁郁不平,于是登台高歌,短章抒愤,写下了为后人广为传诵的《登幽州台歌》。  相似文献   

17.
诗人逸事相传陈子昂年轻时从家乡四川来到京师,准备一展鸿鹄之志,然而怀才不遇,令他忧愤交加。一天,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见一人手捧胡琴,以千金出售,观者中达官贵人不少,然难辨优劣,无人敢买。陈子昂走出人群,当即买下。众人惊问,他说:“我擅弹琴。”有人问他可否为大家演奏一曲,陈子昂  相似文献   

18.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 ]:①幽州台 :即蓟北楼 ,又称蓟丘、燕台 ,唐时属幽州 ,所以叫幽州台 ,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②悠悠 :形容天地的旷远无边。③怆 (chu劋n犂)然 :伤感的样子。【新读】这首诗作于武则天神功元年(六九七 )。据卢藏用《陈氏别传》说 ,当时陈子昂在武攸宜军中 ,由于提出不同的作战策略 ,受到降职处分 ,他因此登蓟北楼 ,想起战国时代燕昭王重用乐毅的故事 ,便写了这首后世广为传诵的名诗。前三句写登上幽州台的所见所感 ,末句直抒内心无限的孤苦寂寞。“念”字提起对往事的无穷追忆 ,…  相似文献   

19.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晡’here al‘e tile sages of the lmStAnd those lIf fl,ture years?Sky and earth fi~rever last,Lonely.1 shed sad tears.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相似文献   

20.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回头看,哪有古代明君的一丝踪影?放眼望去,更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想那天地高远广阔,时间久远,我只能独自忧伤,暗暗落泪!【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