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咏秋之作遍及各代,不计其数。其中虽然诗歌、散文数量众多,异彩纷呈,而赋体作品亦为数不少,且多为佳作。在这些咏秋佳赋中,有两篇名家同题之作格外引入注目.它们在文学的星空中交相辉映.光彩夺目.为绚丽多姿的文学园地增添了色彩。它们就是《秋声赋》,作者分别为中唐的刘禹锡和北宋的欧阳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咏秋诗话     
从汉代刘彻《秋风辞》,晋代潘岳《秋兴赋》、宋代欧阳修《秋声赋》到现代峻青的《秋色赋》,描绘秋色、抒写秋感成了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金秋时节吟诵品味这些咏秋诗,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3.
唐赋中有讽谕讥刺、寄寓与抒发身世之感以及咏怀古事古人三类重要作品。这三类赋作中具体作品均有其作意,如张九龄的《白羽扇赋》乃借扇讽谕。讽谕讥刺由隐微而显豁、由用辞微婉到明显激切,乃是初盛唐赋至晚唐五代赋的发展演化轨迹;有所寓托以抒发身世之感的赋,多作于作家遭遇挫折困境乃至于贬谪时;借吊古人而自吊之赋,其作意形式乃承楚骚汉赋而来;晚唐五代咏怀古人古事赋形式上多为律赋,其出现与其时科举试律赋、唐季乱世以及咏史怀古诗风蔚起之影响有关等。  相似文献   

4.
祝尧所论赋体文学咏物之“法”不仅仅是比兴,更确切地说专指自喻——被祝尧奉为咏物赋之典范的作品皆为自喻赋,祝尧在张华《鹪鹩赋》题解中亦明确地指出所咏之物与“我”的比喻关系。祝尧推举自喻赋有三方面原因:比喻赋“以情为本”而较一般咏物赋更富情韵,取喻“切至”,“体物”多有“不粘不脱”之妙。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赋体文学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到近代,赋一直是作家们常用的文体之一。在历代正要的文学选本中,也几乎都收有大量的赋作。陈元龙的《历代赋汇》、鸿宝斋主人的《赋海大观》,更是将赋作分门别类,结为总集,使之成为斐然大观。伴随赋体文学的盛行,赋论应运而生。自汉及清,  相似文献   

6.
古诗与月相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咏月之作。有材料说,唐诗中有近l/5为咏月诗,且不少成为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7.
萧纲赋考论     
现存萧纲赋按内容可分为述志赋、抒情赋、咏物赋、宫体赋、游戏逞才赋五类,其中宫体赋最有特色。萧纲宫体赋的描摹程式是由咏物到咏女性,写作倾向上只为描摹而描摹,不动感情。由此推理,萧纲对赋的理解相当通脱,题材无所约束,描写无所顾忌,符合其"放荡为文"的文学观。《悔赋》作于侯景乱中,是萧纲少有的严肃主题的作品,萧纲借此痛定思痛、批判现实,表达勘定战乱、中兴国家的信心。《悔赋》与宫体赋主题截然不同,这对于反思宫体文学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诗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全唐诗》中描写洛阳生活、风物及意象的诗歌很多。北邙山、上阳宫、洛阳道、天津桥、金谷园等经过多位诗人品题赋咏,已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9.
音乐和舞蹈最先是作为文学意象出现在《诗经》里的。诗经里不少有关宴飨、祭祀的诗歌都有关于乐舞场景的描写,这些作品反映两周时期贵族阶层的生活画面。《楚辞》有关祭神歌辞的作品对乐舞场面的描写更多。汉代乐舞艺术蓬勃发展,乐舞百戏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国家还专门设立乐府作为管理音乐的机构,更进一步推动乐舞艺术的发展。汉赋中出现音乐赋这一崭新的题材。汉魏六朝时期的音乐赋不仅篇目众多、创作规模较大,而且这些音乐赋所咏之音乐题材,包括咏乐器、咏歌、咏舞、咏乐人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此后音乐诗歌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0.
赋的"鸟兽"类,起先是咏物成分很少的借物造端的<鹏鸟赋>之类;自祢正平<鹦鹉赋>借己说事,开启咏"自我"的示弱、示小风气;咏"自我"又有示贵、示大中示弱、示小风气,如鲍照<舞鹤赋>之类.赋的"鸟兽"类又有颂美之作,如颜延年<赭白马赋>之类,咏物赋有了宏大题材的意味,但可以称说的只是其写作技巧.咏物赋有讥讽一类,即借物讥人,发展为对人的攻击.上述的咏鸟兽赋作,由物到人,由人到物;而待发展到鲍照<舞鹤>之类,与己与人与社会都不即不离,最可谓即普适又特指,有着最广泛又最敏感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1.
佚名 《小读者》2010,(3):51-51
我们今天写一首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宣传途径得以发表,那么唐代诗人的浩瀚诗篇,在当时是如何发表的呢? 1.即席赋咏 大历年间卢纶、李瑞等所谓的“十才子”,经常奔走于豪门权贵王公贵族的宴席,当场赋咏、朗诵自己的酬答附和之作,因而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12.
今天资讯发达,一首好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宣传途径得以发表。唐代那么多诗人的浩瀚诗篇,是如何发表的呢?即席赋咏:大历年间卢纶、韩翃、李端等所谓的“十才子”,经常奔走于豪门权贵王公贵戚的宴席赋咏、朗诵自己的酬答附和之作,因此而声名大振。李商隐的《初食笋呈座中》,亦是即席赋咏之作。呈示寄赠:是当时唐代最普遍、最通俗的方式。如诗仙李太白的《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赠”“寄”为题,但也是赠送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杜甫的诗友苏涣,就曾到杜甫的船上,当面把自己…  相似文献   

13.
萧统在《文选》赋类中首次设“情”目,填补了在赋作分类中无“情”类的空白,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入选的赋作代表了萧统心目中“情”类赋的理想面貌,萧统认可的“情”是“止乎礼义”的、为传统儒家思想所浸染的“情”。对赋中女子“中和之美”和赋中故事“以悲为美”的认同和赞赏则体现出了萧统对传统美学观念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李白通过仿写赋作,学习前人赋篇表达技巧,并在组诗创作中加以发展:采用了脱胎于赋体总分总结构的总题分咏的结构方式;主要部分用铺陈之赋法行文,甚至内部形成递进关系;全篇以骚赋“奇思”驾驭源于汉大赋的多种表现手法;并选用与内容配合的骚化语言。种种发展是李白在其主体精神引领下主动选择吸收多种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玉台新咏序》论该书的编撰目的即为读者提供使其欢娱的读物,这个问题在中古文论的各种文体论中都有体现。在赋论中,主要以“丽”论证赋是供人观赏与感受的;在小说论中,干宝《搜神记序》提出志怪小说的“游心寓目”,《续晋阳秋》称《语林》之类的志人小说是“言语应对之可称者”,又有刘勰称“说者,悦也”;在乐府论中,普遍认为“郑卫之乐”的娱悦大众是应该的,“乐者,乐也”深入人心。在诗论中,诗歌成为酒宴上的娱乐工具,本由来已久,至钟嵘《诗品》提出诗歌“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而《玉台新咏序》称诗歌“可得代彼萱苏,微蠲愁疾”,就毫不奇怪。但陈后主时,诗歌成为纯粹娱乐的工具,文学的娱悦性走到极端,给后代留下很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咏秋诗歌在中西方诗歌史上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同样的咏秋主题下,中西方诗歌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调。本文就中西方咏秋诗歌的一些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玉台新咏》是一部以宫体诗为主体,收录从汉到梁有关女性之诗歌的总集。徐陵是《玉台新咏》的实际编纂者。他编选《玉台新咏》的直接目的在于给萧纲的后宫妃嫔们提供一个宫教读本,深层目的则在于宣扬萧纲的文学主张,为宫体诗张目。《玉台新咏》中的“艳歌”应理解为主要指描写女性或男女之情的诗歌。在编纂体例上,《玉台新咏》的三个翻新之处体现在按题材或主题归类、对所录作家作品按历史时间的先后编排和录存者之作。  相似文献   

18.
《长门》、《自悼》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顾炎武、何焯认为《长门赋》非司马相如所作,但仅就《长门赋》序文之纰谬而言之。从赋作正文加以考察,亦可发现《长门赋》乃托名司马相如而作。《长门赋》是后世宫怨文学的发端,而《自悼赋》却正是宫怨体的滥觞,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玉台新咏>序跋论(玉台新咏>与<文选>,一为缘情、专题的,一为诸体毕备的;<玉台新咏>的古诗有枚乘之名,诵诗论诗宜取二者并观;<艺文类聚>"赋"类作品有不以"赋"名者,为亦诗亦赋的交叉文体,<玉台新咏>以其为诗而录,<文选>不录,是因为限于类别体例.从<玉台新咏>所录而<文选>多有不录者,及<文选,有序而(玉台新咏>无序者或(玉台新咏>有序而<文选>无序,可知<玉台新咏>与<文选>之间没有承袭关系,但收录作品有同一出处者.  相似文献   

20.
在追索我国古代咏物文学之起源的过程中,发现我国最早的"咏物体"作品——屈原的《橘颂》和荀子的《赋篇》在结构模式上具有同构性,即重言而递进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与先秦诸子纵横家论辩之辞所常用的表述方式和技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同构关系。今不辞浅陋,对这一现象进行揭示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