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外高新区发展运行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的研究,提出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形成一般遵循从"环境支撑→要素聚集→组织结网→能力形成"的演进路径,并据此分析高新区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及其相互作用机理,进而提出培育和构建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几点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吴友军 《科技与管理》2010,12(3):82-85,89
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了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并从内外环境两个方面对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界定,接着,从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网络等方面分析了高新区"二次创业"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从强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角度加强高新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驱动力,文章总结了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新经济时代湖南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新经济时代特征,探讨提出了提升湖南区域创新能力的具体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峡西岸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峡西岸典型区域的高新区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福建省高新区产业集群在持续创新能力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福建省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区域创新网络的作用形成区域经济总体格局。通过对胶东半岛特色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依据近几年的持续统计数据,对胶东半岛特色产业集群的创新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一方面,区域之间受其政治、经济、管理、文化、教育、科技长期发展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区域创新环境特点的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直接导致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决定了区域经济总体格局;另一方面,区域知识资本、社会资本整合有助于区域内知识创新网络的形成,加速区域内创新主体之间知识的流动、共享、转化,共同提高抵御创新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构建培育区域创新能力的智力资本框架,分别从智力资本的三个方面(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提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通过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同时,还构建从人力资本视角培育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框架模型,提出培育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资本协同机制框架模型,并构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中的结构资本价值创造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高新区赶超路径的基础上,以52个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样本,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了中国高新区的赶超问题。结果表明:中国高新区赶超具有显著的固定资本驱动特征,但是这一特征正在弱化,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正在上升;加工制造业资本集聚是中国高新区赶超的重要动力,在外资集聚区和传统工业区样本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高新区后期出现的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主要是由资本深化引起的,这意味着既有模式下中国高新区的赶超仍会沿着经济规模扩张轨道进行,难以向创新驱动的内生发展轨道转换。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斌  王渝 《科学学研究》2004,22(5):529-537
在对持续创新特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套评价高新区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且用多指标模糊评价法对南京、上海、广州、青岛、厦门、福州等高新区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创新加速度这一概念,对持续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产业知识多样性(Industrial Knowledge Diversity)概念及其测度指标,并将其应用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以福建省9个地市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产业知识多样性指标与其GDP数据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利用产业知识多样性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思路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爽  周海炜 《情报杂志》2006,25(11):130-132,129
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只有在明确企业员工知识创新能力水平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进而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知识创新的积极性,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知识创新水平的目的。根据Nonaka和Takeuchi的知识转化理论和员工个体的能力表现构建了企业员工知识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员工的知识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国家高新区网络组织特征,剖析了网络组织企业的创新能力构成,提出高新区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包括自主创新能力,还包括网络资源获取和环境支撑能力,据此构建了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正确评价的前提。如果评价指标不准确、不全面、不科学,评价方法再完美,评价结果也不准确。从知识创新的本质——人脑的创新思维出发,从核心向外围,从直接向间接,从多个层次构建完整的知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知识溢出与高新区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新区科技人力资源流动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知识溢出理论,探讨高新区内部科技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同时,依据硅谷计算机科技人力资源流动模型,对高新区科技人力资源流动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知识溢出的高新区科技人力资源流动对策,为高新区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区域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管理引导,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及建设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本文构建了由创新体系、产业升级、开放水平、政策供给4个部分组成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对标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等先进国家高新区,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进行测算,综合评价差距与不足,得出对标先进园区仍存在很多进步空间、争先创优发展差异较大、二级指标多点突破等结论,并对应指标和发展方向提出具体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动态环境中企业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经济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战略性实践问题,也是重要的研究议题。基于知识创造的动态理论,本文构建了动态环境中企业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积累与共享)与创新能力关系模型,并基于257家国内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知识积累与知识内、外共享均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其中:知识积累对创新能力具有递增的边际贡献、外部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具有倒U型关系。环境动态性对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但随着知识积累水平提高,调节强度减弱。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间具有此长彼消的关系,验证了利用与探索在对创新能力贡献中对立统一的二元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发现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探究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从各省份看,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中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国外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从省份组群看,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创新能力组群中的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高、低创新能力组群中的吸收能力在各知识获取方式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均不存在中介作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艳丽  赵大丽  高伟 《软科学》2012,26(4):28-32
在识别出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转移和引进FDI这三种主要的区域知识转移方式后,系统地研究市场化过程中区域知识转移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知识转移整体上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的知识转移方式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市场化进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集成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机制,在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分析了知识集成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知识集成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以165家知识型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内部知识集成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外部知识集成显著正向...  相似文献   

19.
以Furman的国家创新能力理论为依据,加入社会资本变量因子形成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以此为评价模型探求影响湖北17个市州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选择投入、产出变量,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建立湖北省区域创新实证分析模型,对湖北各市州的社会资本等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依据结果提出增强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申静  耿瑞利 《情报科学》2020,38(6):3-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