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陶渊明的饮酒诗在其去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酒与陶渊明构生了一种典型的诗酒文化范型。在《饮酒》之五中,诗人着意表现出了一种无所利念、无所欠缺的圆满之人生境界,也彰显出一个悠然、恬适的陶渊明。在宿命、时代、个人三重困境的交相羁束之下,诗人屡屡碰壁,几经反复,最终定心“自然”,守拙归真。在辞彭泽令后的二十多年里,酒成了诗人的最重要的伴侣,诗人“寄酒为迹”,借酒遣怀,精神也得以进一步超脱,个体在重重困境中得以不断升华,直至“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一个幽静、恬淡的环境里,菊就变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是在他的诗歌里,除了菊,还有酒。酒也是他的一个形象代言。纵观古今,酒与诗和诗人都有着奇妙的联系。酒与诗好像是孪生兄弟。“清酒既载,驿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  相似文献   

3.
诗和酒联系在一起 ,是陶诗的一大特色 ,也是陶渊明开创的一种风气。酒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的题材内容 ,组诗《饮酒》二十首在陶渊明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组诗思想层次入手 ,探讨诗人这一时期从出仕到归田的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与当时社会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以阮籍和陶渊明为代表,魏晋诗人开始有意识地以酒入诗并在"酒"意象上寄寓独特内涵和诗人的主体态度。阮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价值信仰、生命哲学共通,但是对酒的态度不同。从阮籍到陶渊明,诗与酒的融合经历了由形神分离到浑然一体的艺术自觉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师: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酒,更是一种文化.诗与酒,自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抒发的是曹操想要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的愁绪;“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抒发的是农家待客想要尽其所有的一片盛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道出了国破家亡时李清照的凄苦、冷寂……可以说,酒,可以催发诗的灵感;诗,可以增加酒的韵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这首《饮酒》,一起感受诗人在酒后想要抒发的情感,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酒,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饮料;饮酒,是中国人民一种古老的爱好。早在殷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饮酒的兴趣:有“腆于酒”者,有“湎于酒”者,有“群饮者”,有喜庆用酒者,祭祀用酒者,酒成了一种生活需要。其后,诗人们把酒写进了诗中,《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都有是作。魏晋时期,以酒入诗之作数量大大增加,然创作诚如林庚先生所说:“酒与诗还是两件事情,酒往往是概念的做为诗的题目”。这种情况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手里才有改变。陶诗借酒为迹,以省净冲淡的风格受到后人称赞。  相似文献   

7.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是拥有众多崇拜者的伟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归隐,成了后世知识分子的永远牵挂,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但是,不少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逃避,是一种消极行为。我却不那样认为。  相似文献   

9.
论陶渊明思想性格的矛盾性曹丽环陶渊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对我国后代诗人影响很大。一提起陶渊明,人们就会把他和“隐逸”“淡泊”“脱略世故”等联系在一起,钟嵘《诗品》说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历代陶诗论者大多也认为了是“闲适的”“浑身静穆”的田...  相似文献   

10.
刘拖翠  杨凯 《课外阅读》2011,(3):196-197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自杜康造酒始,诗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欧阳修等身为一代文圣,又何尝不是一代饮豪?李白好酒,作诗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陶渊明好酒,曾作诗《饮酒二十首》,在小序中称“无夕不饮”。欧阳修好酒,白号“醉翁”,常与民同乐,长饮徜徉于山水之间,不亦乐乎!更有女词人李清照毫不示弱,“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酒催诗出,诗随酒发,于是大量的饮酒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融酒于诗是陶渊明诗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图从诗人的饮酒缘由与饮酒诗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以及创造的艺术境界来领会诗酒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与酒     
张帆 《少年读者》2008,(5):28-28
古人曾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篇篇有酒”虽属夸张,但大量以酒人诗,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 陶渊明对酒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曾以“五柳先生”自喻,“性嗜酒”(《五柳先生传》),求官的目的只是为了“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归去来兮辞序》),甚至为了种秫酿酒,不惜家人口食与妻子争执。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并非“在主体上是属于无倾向的诗人”,“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他的作品与行藏出处无不证明:他不仅是个有倾向的诗人,而且是个倾向相当鲜明的作家。尽管陶渊明有隐逸思想,但他却不是对人生十分空漠、高逸放浪的“隐逸诗人”,更不是如钟嵘在《诗品》中所称的“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而是关心时政、注目现实的伟大诗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真实婉转,浑厚玲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诗中的很多具体意象(如鸟、云、菊、松、酒等)都有其深刻的象征隐喻意义,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情操,是诗人人格的再现。但若将“鸟、(云)”、“菊(松)”、“酒”(包括各自类似的意象)三单论其一是片面的,只有三的完美统一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陶渊明”。只有将艺术性和思想性完美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把握陶渊明诗歌,才能真正认识陶渊明其人。  相似文献   

15.
古今很多学者认为陶渊明是饮酒避祸的,其实原因并非如此,而是另有缘由:时代风尚、寻求精神解脱、创造艺术境界。陶渊明在酒文化中的最大贡献是把酒和诗直接连系起来,以酒大量地入诗,确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为第一。陶渊明借饮酒在诗文中抒发性情的真;借饮酒在诗文中表现了“靖节”品格。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是古代大量创作咏酒诗的开拓和第一人。其作品与醇酒完善结合,内蕴丰富:借咏酒诗言志抒怀;表现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慨和鞭挞;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流露;展示农村的恬美静穆及诗人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心境;描述与亲友乡邻之间的情谊;以酒浇悉、避世,寻求解脱。陶渊明真正将酒作为表现人精神世界的主要意象,完成了使酒这一客观外在之物转化为主观心灵内在之物的嬗变过程。他的咏酒诗时后世作家和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与李白,分别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几位诗人之一,他们之间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却都嗜酒,且诗酒不分。酒在其诗歌创作中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介质,而其诗歌中渗透的"酒味"也折射出两位诗人精神内涵之异同。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诗歌在意象艺术的创造上造诣极高,平淡醇美,意境深邃。诗中的“飞鸟”、“菊花”“酒”等主要意象展示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凸现了诗人的奋斗精神和高洁的人品,以及崇尚自然、任性率真的性格。  相似文献   

19.
<正>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我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先河;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祖述陶渊明,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笔者浅见拙识,试比较他们之间在艺术风格上的异同如下。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个专力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这种志趣和品格,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他的诗充满了对污浊的现实的憎恶以及对纯朴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诗人把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身处其中比作“羁鸟”、“池鱼”,把归园田居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社会的蔑视。同时,作者在此类诗歌中,刻意描绘了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由衷的喜悦.在诗中,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喧嚣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相得益彰的艺术力量。而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则缺乏这种深刻的批判意识和进步的思想境界。他们虽然也赞美了田园风光,但没有揭露上层社会的黑暗。王维亦官亦隐,对现实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到了晚年竟虔诚地皈依佛门;孟浩然虽然间或也对当朝的权贵表示不满,“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归故园作》),但由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人,尤其是《饮酒诗》20首,更是诗人晚年的佳作,其中不仅包括了诗人安然处世的生活态度,还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借酒托兴,抒怀写意,真正将酒作为表现精神世界的主要意象,使这一客观外在之物转化为主观心灵的内在之物。通过饮酒诗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人追求自然本真的理想和刚正不阿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