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如何转变为封建制,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认为这种转变是通过新兴地主阶级的武装夺取政权来完成的春秋末年的“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鲁国的“三分公室”和楚国的“白公之乱”,就是新兴地主武装夺权的典型事件。这种意见的科学性如何?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本文拟对此作一番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清军入关及南下,在南明各社会群体的心理上引起了巨大约反响。作为南明政权中坚力量的地主阶级在“国难当头”之际纷纷降清,且降清的心态不一。这些驳杂的降清心态无疑增加了明末清初的历史变数。  相似文献   

3.
运用翔实的史料,从具体剖析北洋军阀政府推行的政策的角度,考察了北洋军阀政府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北洋军阀政府既不服务于地主阶级,也不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它是一种超越特定阶级利益的“波拿巴式政权”。  相似文献   

4.
反思古代农民革命很有必要.本文认为,古代农民革命肇始阶段代表着正义,与旧政权和地主阶级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随后权力魔杖发生腐蚀作用.农民革命者由于时代局限及其政治思想觉悟,认可封建宗法制度,开始出现异化问题.建立政权之后,农民起义军蜕化成新军阀、新地主阶级.它与旧政权和地主阶级之间斗争属权力与财产再分配的国内斗争,不属于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5.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1840年英国以武力强占香港以后,晚清政府、国民党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种种作为,都与各自阶级的特点和利益密切相关。 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以主权的大步退让换取专制统治短暂苟安的腐朽卖国作为 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了侵华战争.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取得一些小胜。清政府虽派出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交涉,封建统治者也意识到谈判不会很快达一致,为此指示琦善:“如有不得不攻剿  相似文献   

6.
潘敏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1):82-86,94
运用翔实的史料,从具体剖析北洋军阀政府推行的政策的角度,考察了北洋军阀政府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北洋军阀政府既不服务于地主阶级,也不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它是一种超越特定阶级利益的“波拿巴式政权”。  相似文献   

7.
运用翔实的史料,从具体剖析北洋军阀政府推行的政策的角度,考察了北洋军阀政府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北洋军阀政府既不服务于地主阶级,也不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它是一种超越特定阶级利益的“波拿巴式政权”。  相似文献   

8.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进行财政改革,实施“裁厘统捐”,在各省试办统捐。通过对清末甘肃统捐开办、组织机构、局卡设置、收支及运行状况的考察和梳理,认为甘肃统捐的开办基本实现了整顿厘金、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总理衙门的设立及其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史学界普遍持否定意见,认为“总理衙门的出现正意味着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的渐趋成熟,是清政府政治机构半殖民地化或封建政权买办化的具体开端”,它是“专干卖国勾当的最高决策机构”。对此,笔者不敢全然苟同,仅以管见所及,略抒己见,以求教同志们。一总理衙门的出现,是“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的渐趋成熟”吗?否!总理衙门是清政府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之间矛盾趋向暂时缓和的产物,而不是“相互勾结”的结果。在总理衙门成立前的20年内,清廷在与  相似文献   

10.
四川白莲教起义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中叶四川白莲教起义,对清政权打击甚大,但始终未能形成一支统一的力量而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应如恩格斯所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本文试从四川经济的发展变化来探讨这个问题。一、清中叶四川的社会经济清初虽然经过一百多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但封建社会晚期固有的各类社会矛盾依然发展着,特别是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四川的情况也是如此。除清政府的“科派需索”外,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也非常典型。嘉庆年间,四川威运农民陈文发,《租种罗淳红田一分(份),年年约乾租钱十八千文,租谷十二石二斗。”地主阶级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早在雍正五年清廷已颁布法令;“奸顽佃户拖欠租课,欺慢田主者,照不应重律论杖(八十),所欠之租勒追给主户”。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更始政权是一个由农民阶级落后势力控制的落后农民政权。指出这个政权在出色地体现了它对旧政权的暴力推翻作用后,由于农民阶级自身不能完成重建封建秩序的任务,又错误地推拥了地主阶级腐朽势力的代表为政权领袖,极力排挤地主阶级开明势力.从而最终导致了政权的覆灭。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是新兴的封建制代替腐朽的奴隶制的社会剧变时代。新兴地主阶级先后在各诸侯国掌握了政权,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而且相互间频繁地进行着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统一的兼并战争。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能够相互抗衡的,除齐国外只有秦、楚两国。“横则秦帝,纵则楚王”,两国都有统一六国的可能。结果秦国统一了六国,楚国灭亡了。强大的楚国为什么灭亡?回顾其历史教训,对我们今天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3.
论反腐败     
传统观点认为,腐败是剥削制度的产物,是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其实,腐败出现于剥削阶级政权,是历史的偶然,因为在人类政治生活史上第一个政权是剥削阶级政权。腐败给历代统治阶级造成巨大的灾难,为各个时代的剥削阶级政权所不容,并加以挞伐和惩处。《周礼·天官冢宰·小宰》篇就记载了中国古代周朝反腐倡廉的措置和做法,考察“群吏之治”应以“六廉”为标准:“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嗣后历代王朝逐步形成了反腐肃贪的一系列措施和方略。如倡节俭,戒奢侈;设立谏官,建立监察制度,加强廉政监督;以清正廉洁为标准,慎于用人并奖掖廉吏,惩治贪官污吏;简政裁冗,以俸养廉;建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发表了张志哲等同志写的《王莽与刘秀》一文,文章的重点虽是论述“光武中兴之业”,但涉及到绿林、赤眉起义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笔者读后,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这里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批评指正。一在《王莽与刘秀》一文中,张志哲等同志认为“两汉之际的更始、赤眉政权是封建性的,奉汉室为帝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王莽推翻后的更始政权与赤眉政权,都是残虐昏庸的封建政权”,“更始、赤眉、诸雄,以乱滋乱,以暴易暴”,因此不得人心。而刘秀  相似文献   

15.
质凝三则     
质凝三则河北张敏英“漕”绝非“趟水”声《宋定伯捉鬼》一文中谈到宋定伯与鬼“欲至宛市”的行程中,有“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作声”的叙述。文中“漕”一词,教材的注释是“〔漕〕(cui)趟水的声音”。似有不确。“漕”一词,常见...  相似文献   

16.
周初统治者在社会变革之际将“天命观”加以改造和利用,作为其获取政权和控制殷商遗民的思想武器,在此基础上将周文王塑造成“祖先神”与“受命王”的形象来彰显新兴周政权的合法性。周人在夺殷取商政权前后加强周人共同体意识的构建,使周建国之初避免激起强烈的社会动荡。周初统治者选择“天命”这一思想武器对社会变革之际的社会控制与力量整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萨尔浒战争     
一六一九年明、后金之间发生的萨尔浒战争,是明朝中央政权和后金地方割据政权争夺东北地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是明朝汉族地主阶级同女真族奴隶主阶级之间的一场搏斗。它不但直接改变了东北地区的力量对比,促进了明朝的复亡,使满州贵族以少数民族上层的资格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及蒙族贵族登上中央政权的宝座,而且成为中外战争史上战役上以少敌众,战斗中以众击少,各个击破,取得全胜的著名战例。明朝对女真族各部“以夷治夷”“分而散之”的政策,由于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政权的勃兴而趋于瓦解。从建州左卫中掘起的后金不但讨平了建州、东海窝集、虎尔哈各  相似文献   

18.
明清鼎革之际,国内战乱频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清朝定鼎北京之初,就大力笼络汉族地主阶级,加紧镇压大顺军农民起义,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损害了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北方五省地区广大农民的利益,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在大顺军退出黄河流域以后,这些地方义军,清政府眼中的"土寇",就成为北方抗清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专题解读]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到后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延缓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重农抑商思想在明清之际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受到挑战,如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非常可贵。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有没有地主阶级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让步的现象?这种让步与某些同志说的“让步政策”有什么区别?我在《论让步与“让步政策”》一文里已经阐述过。(见湘潭大学学报七八年第二期)本文则试图对若干未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新王朝初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认为,首先的主要的原因是农民起义打击了封建统治,破坏了封建生产关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