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涛  范国平 《中国广播》2010,(1):I0003-I0003
劲锐2010新闻发布会于2009年12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010年全新节目时间表亮相。从1月1日起,将倾力打造“早”“晚”收听高峰,实现新闻全天候,带听众通过声音到达新闻现场。  相似文献   

2.
毛舟 《中国广播》2007,(4):47-49
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受众通过参与新闻事件来表达个人见解的热情和欲望越来越强烈,以新闻为核心、强调互动参与性的直播谈话类节目迅速发展,并受到业界人士的推崇和广大听众的青睐。2004年,中央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开播伊始,就策划推出了大型直播新闻谈话类节目《新闻观潮》,开辟了中央台新闻评论节目的新形态。《新闻观潮》每周一到周五晚上9点10分到10点播出,节目以内容的开放性、前沿性、创新性,风格的亲切、轻松、敏感、犀利,受到听众的欢迎和业界的好评。开播两年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2005年度“十佳栏目”。历经三年的磨练,《新闻观潮》的节目定位、内容策划、栏目运作等方面都日臻成熟。在各地电台新闻类谈话节目层出不穷,竞争空前激烈,“克隆”现象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新闻观潮》以“全方位追踪报道突发热点新闻事件以及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使节目始终处于热点新闻报道的风头浪尖,确保前沿位置”的生存之道,在广播新闻类谈话节目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毫无疑问,人又是新闻传播的中心和新闻报道的主要对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版后的第一套频率“中国之声”新创节目《人物春秋》,是专门报道各类人物的节目。作为遵循传播规律、新闻规律的产物,《人物春秋》自开播以来,以独有风格,在第一套频率中彰显个性特征,为“中国之声”增添亮色,受到许多业内人士和听众的赞许。  相似文献   

4.
舒馨 《新闻实践》2010,(5):66-67
2009年12月31日晚,深受听众喜爱的"中国之声"《神州夜航》节目"航行"到了尽头:次日开始,这一时段变成《央广新闻》。从此,"中国之声"成为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新闻广播。在最后的时刻,无数听众通过手机短信、网上论坛,表达他们对《神州夜航》节目的留恋和不舍。  相似文献   

5.
以新闻立台是广播占领受众市场的致胜之道。它以其自身及时、快速、现场感强的特点在传媒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广播新闻只有坚持创新,大胆改革,不断提升其自身质量,才能真正吸引听众,赢得听众。一、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与其他媒体节目相比,广播新闻节目具有其自身的特  相似文献   

6.
《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以下简称《报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重要的新闻节目,也是《中国之声》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地位最高的广播节目,在全国新闻界享有崇高威望.在听众中具有巨大号召力。每天清晨6点30分,在华夏大地的任何一个角落,数以亿计的听众准时守候这个时间,在经典的《歌唱祖国》开始曲后.享受这档信息丰富快捷、语言简洁扼要、内容高度浓缩、分栏五彩缤纷、播音亲切怡人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8月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全国听众面前。2009年全年,新版中国之声的收听率持续走高,市场份额增幅近40%。在多媒体、多平台竞争的格局下,广播人尤其能体会到这个数字的分量。作为同行,在击掌叫好的同时,当然免不了要思考:中央级广播新闻频率的成功转型,其核心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节目的竞争。在这个听众为王,市场为主导的广播年代,各频道纷纷采用节目“末位淘汰制”和频道“改版”的手法,对节目进行大浪淘沙式的更新,创造新面孔,以适应听众不断变换口味的需要,适应广告买方市场的需要,希望目标听众一打开收音机就能听到自己想听的、好听的节目,并且锁定本频道,“一直  相似文献   

9.
任捷 《中国广播》2006,(3):33-34
乘着声音的翅膀,我们自信自由地翱翔,用广播独特的语言话语我们心中的感知,回望曾经的2005,畅想已经启航的2006,这就是《声音中国》在两个小时的节目时长里呈现给大家的,也是我们在新春奉献给听众朋友的一次赏心悦“耳”的听觉盛宴。《声音中国》是中国之声制作的一台新闻性的春节主题晚会,为了突显中国之声作为新闻综合频率的特色,这台晚会将承担起梳理2005年新闻的任务。把  相似文献   

10.
【摘要】城市的交通晚高峰时段是广播媒体的黄金时段之一,新闻、音乐、脱口秀等节目在这一时段竞争尤为激烈。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晚高峰》节目在理念、形式、内容等方面创新的亮点,旨在为晚间广播新闻节目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档省级媒体的全英文节目,从外宣的角度看,既要体现本地的特色,又要满足外国听众的收听需求。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主办的《中国安徽之声》英文版为例,从如何使节目内容多样化和丰富节目的播出形式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满足外国听众的收听需求。  相似文献   

12.
广播听觉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充分利用有声语言善于抒发和渲染感情的优势,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从而产生对听众感情的撞击,使广播新闻之情与听众之情实现相通与相融,以进一步提高广播宣传的感染效果,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广播新闻如何向听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呢?关键是充分挖掘广播新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有声语言和音响所具有的以声传情,以声蕴情,以声动情,先声夺人的表达功能,去拨动听众感情的琴弦,引起感情的“冲动”与“爆发”,使报道思想、报道内容留在听众的情感中。每当人们从收音机里听到声情并茂入情入理的广播新闻时,往往情  相似文献   

1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今年推出的世界杯足球赛报道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别是将品牌传播与节目和营销紧密嫁接,在打造精品节目的同时,通过一系列包装和推介手段,树立了中国之声频率和世界杯节目的强势品牌形象,迅速将节目产品推向了市场,加深了受众(不仅是广播听众)对中国之声的了解,增强了频率和节目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吸引了大批增量听众和广告客户,赢取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丰厚的经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之声新闻改革在广播节目创新中具有典型意义,也是主流媒体从激烈竞争中突围的成功范例。本文以中国之声为例,探究国家电台新闻频率如何通过对节目进行持续不断的局部调整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版,使节目设置和编排呈现出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阮虹  陈怡 《中国广播》2011,(5):8-11
中国之声新闻改革在广播节目创新中具有典型意义,也是主流媒体从激烈竞争中突围的成功范例。本文以中国之声为例,探究国家电台新闻频率如何通过对节目进行持续不断的局部调整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版,使节目设置和编.排呈现出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方军 《中国广播》2006,(3):34-35
丙戌新春,又一个普天同庆团圆美好的佳节,中央台经济之声结合自身经济报道优势、发挥频率团队合作的特长,为全国的听众朋友精心打造了一台主题为“穿行中国、穿行快乐”的春节大联欢节目——“穿行中国大联欢”。一、整体策划设计精巧,经济、文艺相得益彰,凸显经济之声频率特色经济之声春节特别奉献“穿行中国大联欢”从策  相似文献   

17.
高吴 《中国广播》2013,(11):22-24
本文从节目编排、主持人特色、传播渠道等几个方面分析日本TBs广播的运营特色。以新闻信息类节目为核心,凸显差异化竞争优势;保持长期板块节目,奠定厚实听众根基;培育娱乐节目,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拓展播出渠道,丰富节目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持续时间长、展览内容丰富、多元文化交汇的世界性盛会。中国之声借助世博会平台,通过大时段直播、推出记者组合、设置评论员专栏、加强与网络互动、突出园内园外新闻结合等多种节目样态,展现了中国之声“最新闻”的品牌形象。世博会报道提升了中国之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中国之声报道创新与品牌推广双丰收。  相似文献   

19.
所谓可听性,是指广播新闻吸引听众的能力。听众对广播新闻的注意,当然主要取决于新闻内容;但广播新闻工作者如果不注意在节目形式上进行适当处理,照般照抄报纸新闻稿的写作、处理方法,就会抹煞广播的特性,降低节目的可听性。增强可听性,首先应发挥广播新闻节目“声音”的优势,以声取胜,先声夺人。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  相似文献   

20.
在对台湾广播中,“新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目,又是一个比较难办好的节目。台湾同胞冒着风险收听大陆广播的,希望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听到更多的消息。特别是海峡两岸和世界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台湾当局不是封锁就是歪曲,台湾同胞很想从大陆的广播中了解真相。由于这个原因,中央人民电台对台湾广播部每个整点都播送新闻;海峡之声电台也根据台湾听众的反映,将“要闻”节目改为“新闻”节目;我们江苏台对台广播从1982年7月开播以来也很重视“新闻”节目。不可否认,有些重要新闻,对内、对台都是适合的。如“粉碎四人帮”、“平反冤假错案”,“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六五计划提前超额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