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婉  陈伟 《新闻前哨》2012,(11):64-66,69
本文以香港名人微博语言为研究对象,以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基础,从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等网页中随机下载了几百篇香港名人的微博作为语料,对其中的粤、英语码转换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语码转换在以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为基点的香港所体现的特征,以及证实语言顺应模式在微博语篇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新闻语体出现英语语码的现象褒贬不一。本文以出现在报刊中的语码转换为语料进行探讨,认为中英语码转换的使用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着语言的接触和融合,加快文化的交流和趋同,体现了语言交际简约性时尚意识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朱真 《中国传媒科技》2005,(8):30-32,29
本文以上海市部分时尚生活类报刊为调查对象,对其中英文语码转换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总结它们的特点,务求发掘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同时亦对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今天的语言环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程环 《新闻世界》2010,(5):211-212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始终得到诸多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文试借助顺应论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码转换作为语用策略、交际策略的运用可行性及效用,旨在提出其积极作用,希望对大学英语教学及改革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码的定义、语码转换的不同分类等社会语言学理论入手,结合广告的目标、原则,通过具体例证分析语码转换在广告传播中的社会语言学功用,指出语码转换是实现广告目标,提高广告受众对产品或服务认同感,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有效手段。在广告中适当使用汉英语码转换策略可带来一定社会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趋势下,人们的多语能力使各类语言进行交错,新闻标题中出现语码转换的频率越来越高。本研究在维尔索伦的顺应论及于国栋的顺应性模式的框架下,从语用学角度对时政新闻中出现语码转换的代表性标题进行语用顺应性分析,认为新闻编辑者在拟定标题过程中顺应了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以达其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7.
徐娟  许蕾 《传媒》2015,(7):64-65
电视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必要工具,对电视语言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本文通过对电视娱乐节目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的探讨,以期使观众了解电视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异同,从而能更好地欣赏电视娱乐节目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马嫒 《大观周刊》2012,(41):217-218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变体,在大学校园里语码转换是日常交流的普遍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不同语言变体,不同语言交汇在一起。因此,语码转换成了大学生交际的策略,大学生通过语码转换达到交际的目的,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丰富有效。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妤荻 《新闻世界》2010,(12):145-146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现象,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从网络语言的诞生、含义、类型、特点、现状、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对网络语言现象做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并就其中主要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论文中,中文和英文两种语码,即本国模因和外来模因展开激烈竞争.那些具有顽强生命力、极强复制力、广泛适应性、普遍接受度、明显时代特征的模因存活下来,成为强势模因.在科技论文中合理规范地使用英文语码将有助于科技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朝军 《大观周刊》2010,(41):140-141
根据王希杰教授的零度偏离理论,本文结合实例对网络语言中存在的语言偏离现象进行研究并探讨了隐藏其背后的原因。在网络语言中,由于网络为语言提供了全新的交际平台,它与传统的语言相比有着自己显著不同的特点,其中偏离现象就是一个显著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按照通常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的:在本世纪初,由于各种网络交流方式的出现,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交流空间:这种交流方式的推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2001年~2002年,QQ在中国的用户尚属少数,只是在少数城市青年中流行,但是到了2005年,QQ成为广大青少年中广为流行的联系方式,随着QQ业务的拓展,用户不断增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了新闻报道中网络语言的特点以及网络语言对新闻报道的正反面意义,提出了在新闻媒体中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用户与日俱增,网民们为了适应网上交际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和趣味性的“在线”流通的语言-网络语言.这种颇具特色的语言不仅在网上备受青睐,各类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纷纷采纳一些经典网络语言,以此不断地自我调适与革新,使新闻报道更具时代特征.本文将对新闻报道中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概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均 《现代传播》2005,(2):96-98
网络语言是一种用于网上交流的社会方言,主要由年轻人群创造和使用,具有简单直观、生动风趣的特点。大致有汉语改造、谐音变化、自由缩略、合音变化、故意使用错别字和联想造词等几部分来源。与传统语言的最大不同是体态语得到符号化的展现。网络语言词汇流变主要是造词的扩张和集中、用词的沉淀和流动。网络语言必将对传统语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高度商业化的今天,广告如影随形,广告用语更是层出不穷。广告用语是企业价值和产品形象的体现,是企业开向社会的一扇窗。消费欲望很多源于广告,一个富有创意的广告用语对产品的销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利华 《大观周刊》2011,(17):24-25
拆离是翻译方法论中最重要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变通手段。是将原句中不能按常规手段顺译的词、短语或从句从原句中拆出来。另作处理,一般是放在全句之首或全句之尾。本文重在探讨英汉翻译时句子中词的拆离,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及意义,对障碍点进行变通性处理,以符合汉语的表达及行文习惯。句子中词、短语及小句的拆离往往伴随着其他变通手段的发生,其拆离后的处理办法也不拘一格。这里旨在通过对英语句子的分析研究及实践,来证明拆离法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当下一些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网络代码和符号,一些媒体也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较为生僻、难懂的网络语言,造成行文不规范,甚至影响和误导孩子们学习母语。本文着重论述这一现象的危害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彦 《新闻前哨》2013,(7):95-96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人融入到网络成为网民,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网络语言也正影响着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这种语言随着网友队伍的壮大,走出了网络这一虚拟世界,融人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成了人们的口语。与此同时,这种快速发展的语言也影响着传统媒体,出现在广播节目中。如何做到网络语言与广播语言的完美链接,对广播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斐  雷云 《新闻前哨》2010,(8):68-70
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解读现实社会的重要“索引”。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类网络交流工具的普及,语言在网络应用中呈现出口语化、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并演变成独特的网络语言。本文对网络语言的发展和传播形式进行初步的分类与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