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下追求教育特色品牌是人心所向。因为教育品牌是学校的"代言人";是学校走向社会的"通行证";是激励广大师生拼搏进取的"动力源";是优秀学校文化形成的"催化剂"。品牌本是营销里面的概念,如今把品牌引入到教育中来,至少给学校教育带来一股新鲜的空气,注入  相似文献   

2.
"教育",教育学最基本的范畴、最重要的概念;"教育",教育事业的核心观点、最起码的术语。以笔者换一个新的角度,重新思考"教育是什么",从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和风细雨中的"慢的艺术";是在追求真善美、领悟人生真谛中"体验的过程";是不断的圆满过程中"遗憾的艺术";是生命得以不断延续和精彩绽放的过程中"悟的过程"等方面,重新回答教育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科学,教育生态化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我校在"构筑教育生态化平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实践和探索,充分体现"绿色"理念;我们倡导"绿色课堂",营造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我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渴求着成就自己——这也是对生命的自然诉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个案访法,对中学生"非主流"行为现状及其心理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非主流行为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使用‘火星文’聊天或书写","穿着、首饰或发型最流行、甚至另类","喜欢玩劲舞团等游戏,或喜欢动漫、cosplay";表现出非主流行为的场所主要是"自己家"或"公共场所";表现出非主流行为的同伴主要是同学。农村地区出现非主流行为中学生的比例小于市区和城区;独生子女中学生产生非主流行为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健康状况较差的中学生中存在非主流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具有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并不认为非主流行为或生活对其学习和健康有不利的影响。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对非主流的生活和行为虽然基本持肯定态度,但是,有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并不是都认为自己就是属于非主流一族的。中学生表现非主流行为和生活一半以上是为了展示个性,其次是为了追求时髦时尚,挑战传统,其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一种兼顾完整知识、自由心灵和高尚人格培养的活动,是一种超越专业教育的"元教育"或教育的教育。专业教育在数量上追求"多",在内容上追求"新",在价值取向上追求"用";相反,通识教育在数量上则强调"精",在内容上强调"经(典)",在价值上强调"真(理)"。  相似文献   

6.
回顾学校的办学历程,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和谐教育是学校办学的高起点,即"校高则立";和谐教育又是学校办学的鲜明特色,即"校特则兴";和谐教育更是学校办学的审美追求,即"校谐则和"。这一办学起点、办学特色和审美追求,不是今天才有的,是学校长期文化积淀的产物,渗透在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守住语文的底线,回归语文的本色,这是新课标下有效课堂的必然追求。笔者从课堂教学目标构建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见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观点:坚守"本位";深而有"度";情感靠"熏"。  相似文献   

8.
回顾学校的办学历程,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和谐教育是学校办学的高起点,即"校高则立";和谐教育又是学校办学的鲜明特色,即"校特则兴";和谐教育更是学校办学的审美追求,即"校谐则和".这一办学起点、办学特色和审美追求,不是今天才有的,是学校长期文化积淀的产物,渗透在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做好班级工作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班主任要敢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与时俱进,通过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让自己成为多面多变的"魔镜";秉承教育理念,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好"演员";协调好各种关系,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普通高中课程建设不能就课程建设课程,而应在"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教育学框架内进行综合设计。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教育学设想是定义自己的教育,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植入"灵魂";建构自己的课程,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拥有特色;创新自己的教学,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落地生根";优化自己的评价,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1.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那对于教育而言,让人人都幸福的教育就是我们教育者的最高追求。除了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学生,当今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他们的提问能力。在幸福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关注生活,让学生"可问";掌握技巧,让学生"会问";营造氛围,让学生"多问";体验成功,让学生"好问"。  相似文献   

12.
<正>笔是文房四宝之一,许多文化行为的名称都和笔相关。提笔撰文、写诗、作画叫"命笔""涉笔";文章的开头叫"起笔";自己写成的文字叫"亲笔";受人之托写的文字叫"嘱笔";集体讨论,由一人或数人动手写的叫"执笔";写作时中断或停止叫"辍笔";文章的韵味和风格叫"文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尝试性的写作叫"试笔";模仿别人的字画叫"仿笔";特别精彩的文字叫"神笔""妙笔";杰出的写作叫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了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康德说,教育是为了"使人成为人";马斯洛说,"教育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托马斯说,是"教育为一个尚未出现的世界培养人才"……应该说,教育史上关于教育定义和目的的表述很多。教育属于"人学"范畴,教育的价值、使命,决定了教育是人的教育,服务于人的成长需求应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成全",应是教育的一种定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12,(2):9-12
她是普通的幼儿教师,却十年如一日观察、记录和分析儿童;他是50后教授,在90后大学生心中,他却是偶像"宪哥";他是新时代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的行为见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他们就是最新评出的"2011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在他们身上,展现出了当代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担当,学生第一是他们永恒的教育信条;在他们身上,展现出了当代学生应有的担当,社会责任是他们不变的成长追求。  相似文献   

15.
正一、"阳光育人",合仁爱、自信、超越为一体"阳光育人"是我校的办学理念。"阳光育人"有两个涵义:首先,太阳激活自己、释放能量、助力生命、成就万物,体现的正是教育的本质特征。其次,太阳发出的七种色光既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又能融合在一起,普照大地。按照我们的理解:学生、孩子是"秧苗";学校、家庭是"土壤";家校文化是"阳光";家校氛围是雨露;师长观念是"肥料";教师、家长是"耕夫"。教育教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顾明远先生撰文《要与反教育行为作斗争》,"炮轰"反教育行为,引发人们对"反教育"行为和现象的热议。何谓"反教育行为"?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优秀的公民。这样的公民真诚、自信、自尊、快乐,崇尚自由、民主、平等,不迷信,不盲从,敢怀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实,具有独立思考、自我判断等精神品质。所有违背这样的目的,不符合教育规律,甚至与教育规律相抵触、相背离的行为,都可以称为"反教育行为"。如顾明远先生在文中列举的5种反教育行为: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歧视所谓"差生"、"后进生";用暴力对待"后进生";用非人性的标语口号来督促学生拼  相似文献   

17.
教育系统商业贿赂潜规则主要表现为:认权不认人、熟人办事、办事要给好处、一切为了自己、利益均沾、权利期权等,其显著特点在于行为隐蔽、教育行业性强。对此应采取建章立制,变"潜规则"为"明规则";加强社会心理建设、文化建设,铲除潜规则生存的土壤;强化市场诚信建设等方法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苗艳 《教书育人》2011,(10):57-58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儿童是阅读教学的主角,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儿童自己的行为。因此,展开阅读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将阅读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直接去面对、去阅读、去感受、去体会、去学习语言。如何使感受性阅读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19.
马一浮重视经典教育,视之为根本之学;强调会通教育,反对现代学校分科过多;倡行书院教育,强调"自由讲论";其追求"复性"、修德的人文教育思想及实践,与纽曼的博雅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20.
小说的散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场革命.从鲁迅、郁达夫、庐隐到废名、沈从文、萧红,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丰富了小说的样式.他们的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相比,小说的本质已不仅仅是讲故事,它还可以抒发一种情怀和感受,故事情节明显弱化.究其原因,一是现代小说家受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强化了小说的抒情性,追求"小说的情调"和"小说的意境";二是受西方近代文学的影响,五四作家模糊文体界限,追求小说的"诗趣";三是五四时期追求的思想解放、个性解放,也直接影响到现代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