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反腐倡廉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现行的反腐倡廉监督体制应建立双保险机制:通过属地管理、明确职责逐步完善现行的内部监督体制,建立防腐败的预警机制;通过新闻监督、群众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外部监督,内外有机结合实行双保险机制,加大反腐败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纯洁党风、政风,真正彻底有效地扼制腐败。  相似文献   

2.
“腐败动机 腐败机会→腐败行为”乃腐败发生的内在机理。因而预防腐败不仅要抑制腐败动机,更关键的是要消除腐败机会。而消除腐败机会的根本途径在于创新体制机制制度。体制层面创新的关键是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包括推进分权和权力制衡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机制层面创新的核心是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尤其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同时也要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2003年5月23日的《发展导报》中,李抒望指出,当前我国的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人们的羡腐心理等等,都是“腐败文化”滋长蔓延的可怕信号。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出现了行政权力进入市场谋利的“官场经济”现象,公权的腐败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腐败的实质是在市场条件下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体制,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思想化根源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专制政体和专制主义化的遗产。实行政治与经济分离,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实行党政分开、党权结合,完善民主选举;完善监督体制,增加政务透明度,是从体制上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腐败现象的存在且蔓延,在我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党和国家对腐败现象的斗争态度越来越坚决,惩处越来越严厉,然而腐败却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思想上没有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我们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快体制创新,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  相似文献   

6.
腐败问题一直是全党、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领导干部腐败的外因主要有:社会发展的遗毒,体制转型的阵痛,现行制度的弊端,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不够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应努力做到,深入宣传教育,牢固构筑抵御腐败的思想防线;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牢固构筑抵制腐败的制度防线;积极探索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中,邓小平敏锐洞察各类腐败行为的新动向,认真总结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反腐倡廉思想。他认为,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方针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结合变化了的形势,改革体制,健全法制,依靠完善的体制,健全有力的法制来遏制和消除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腐败;改革体制是反腐倡廉的首要任务,健全法制是反腐倡廉的根本出路。当前,认真总结邓小平反腐倡廉的艰辛探索,科学全面地对待其重大贡献,对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现党长期执政的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是我们党和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关于反腐败的思想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腐败问题的存在,从体制和思想两方面分析了腐败存在的原因,从战略的高度揭示了反腐败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反腐败的措施。这些思想成为邓小平民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以公权谋私利的行为,其本质就是行贿人员与少数官员个人利益实现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某些不够规范的政府行为在客观上为权力的寻租提供了机会。减少腐败现象最关键的就是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政府权力范围,减少寻租机会,杜绝腐败源头。  相似文献   

11.
腐败滋生蔓延是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在我国,腐败者所付出的成本低是腐败滋生的原因之一.在现有体制下,与其所实施的腐败行为相比,腐败者在经济上、政治上、承担刑事责任以及所承担的精神压力等方面投入的成本较小.本文通过对腐败成本的分析,针对我国腐败行为的“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现状,提出以刑事法律提高腐败成本的方式,从而加大对腐败的惩治力度,构筑反腐防线.  相似文献   

12.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对反腐败斗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探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反腐败斗争理论体系,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其中,关于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力量和领导体制的思想,既要持久作战、又要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思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的思想是最重要的创新之处。这些理论创新解决了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力量、工作方略、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等重大问题,是十多年来反腐败斗争整体推进、健康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反腐败斗争规律的重要成果,对于我党构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斗争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如何制约腐败,并从根本上祛除执政党肌体上的这一毒瘤,是反腐败工作中的关键。制度缺失是滋生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必须建立严密的权力制约制度、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完善的腐败惩处制度和反腐败教育制度才能从根源上遏止腐败产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14.
王造时反贪污思想包括 :建立文官制度 ,稳定官员队伍 ,防止制度性腐败 ;健全舆论 ,营造反贪污的良好社会氛围 ;实现民主政治 ,从根本上解决贪污问题。王造时反贪污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反腐败工作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点领域廉政风险之制度诱因在于制度欠缺、权力失控、监管缺位和执行不力。我们应科学界定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的监管范围,并以此寻求风险化解之道,如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完善行政程序制度、构筑公权力制衡机制、强化廉政风险监管机制、建立财政刚性预算机制和严格廉政风险惩戒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依法治理腐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容。邓小平认为,治理腐败,要标本兼治,既要重视治标,更要重视治本。邓小平不仅强调要依靠法制监督制约权力,还十分重视法律在惩治腐败中的作用,他认为惩治腐败靠“人治”是靠不住的,“法治”才靠得住些。他要求要完善法制,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轨道。他强调指出,制定法律要完备,执行法律要严格,惩治腐败分子要严厉。  相似文献   

17.
构建高校惩防腐败体系,必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防并举,着力建立五大机制:1.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机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2.建立健全制度防腐机制,建设制度保障体系;3.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4.建立健全惩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发挥惩处和责任追究的警戒作用;5.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最近强调指出,必须通过体制创新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当前的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国政治体制在干部任用,权力监督,法制约束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缺陷,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深层次原因,在坚持主权在民,共产党领导,监督制衡,法治原则的前提下,以权力体制民主化为目标,以权力运行为核心,进行政治体制创新,才能使腐败现象得到全面遏制和根本治理。  相似文献   

19.
明朝吸收了唐宋以来廉政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在开国之初,便推行了一场规模宏大、颇具特色的廉政法制建设,主要表现在完善反贪贿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等几个方面。总结明初廉政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对当今的反腐倡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试论述职述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的加大,中国的反腐运动在战略上将出现“三个转向”,即由被动防御为主转向主动进攻为主,由权利反腐为主转向制度反腐为主,由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监督为主。述职述廉制度的确立,开创了我国制度反腐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