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积累阅读词汇,提高阅读能力的起点,是语文科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如何让学生喜欢识字、善于识字成为教学的难  相似文献   

2.
杨静 《快乐阅读》2013,(30):121
新课程标准强调,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新课标提出了"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及早阅读",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提速",有利于小学生尽早、尽快地认字,尽快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要达到"多识字"的目标,需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在识字教学中,我认为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才能激发学生识字  相似文献   

4.
新教材中强调坚持"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开放识字,自主识字"和在识字中加强阅读,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在阅读中巩固识字,积累丰富语言材料的崭新教学理念,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那么,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识字呢?我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具体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钟玮俏 《成才之路》2011,(33):59-59
识字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识字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文试结合一些实例来阐述教学策略的改进,从而让我们的识字课堂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开放而有活力。  相似文献   

6.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积累阅读词汇,提高阅读能力的起点,是语文科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如何让学生喜欢识字、善于识字成为教学的难点。识字教学容易枯燥,加上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谓“重中之重”.但是.面对庞大的识字量.如何让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焕发生机.让识字的课堂热闹起来呢?我认为除了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外.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正>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它对学生未来语文基础的奠定有着直观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大量的识字才能尽早展开阅读,才能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自从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师以来,我更注重于学生的识字教学。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汉字、学习汉字,并主动认字识字呢?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自己识字教学的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识字方法:一、趣味识字,激发识字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产  相似文献   

9.
张冬秀 《湖南教育》2013,(10):26-27
语文新教材的试教实验工作已推开多年,作为实验班教师,受益匪浅。记得刚拿到新教材时,捧着厚厚的教科书,我真为孩子们捏了一把汗。经过几年的实验,这种顾虑已完全消失。新教材坚持“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开放识字,自主识字”和“在识字中加强阅读,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在阅读中巩固识字,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崭新教学理念,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识字。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识字和游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去识字,让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口,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程标准中,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们乐于识字、学会阅读。因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富于想像的年龄特征,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大量添加"快乐元素",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深切感受到游戏的快乐、阅读的快乐、互助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让识字认读成为  相似文献   

12.
刘占敏 《成才之路》2009,(18):36-37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面对这么量大的识字。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将成为教学的难点。几年来,笔者在小学识字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点滴经验。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为达到尽早提前阅读的目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其学习强度,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然而,新课程所实施的多认少写的教学方式从另一角度又给识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准确性差,识字记得快忘得快,特别是对在汉字中占有一定比重的形近字尤其容易混淆弄错。如何让低年级孩子正确有效地区分这些形近字呢?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识字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水平。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使学生可以马上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中,增加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下面我就本人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情况谈谈几点体会。1创设氛围,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周围其他的事物一样,都充满了好奇心。于是,我一改…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缺乏学习生字的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抓好识字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只在课堂中进行识字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过程。以下是我对识字教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人的识字能力是其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能力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贯彻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这个说法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识字量,减轻学生的写字负担,让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进而有利于他们尽早进行独立阅读。我在将近十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  相似文献   

17.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将关系到其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因此,抓好识字教学非常重要。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识字的能力差。如果能让学生在“玩”中识字,就能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如何使学生产生识字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好字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因此我觉得引导学生很好地识字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利用各种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识字 1.利用课堂环境识字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语文课堂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堂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所以在课堂上我有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识字:首先,通过教师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评价老师渎得怎样。“你们一定比老师读得更棒,相信你们能行!”这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在凑中认识汉字。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提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笔者也认为课外识字是整个识字教学中的最大一个版块。故本文试从如何培养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如何在阅读中、生活中识字,并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识字评价方法方面,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课外识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提高语文识字的效率,就不能让识字成为学生的负担。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游戏为主线,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识字情境,从而让学生愿意识字、爱上识字。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外,还可采用制作字卡、猜字谜、编儿歌、变魔术、电教识字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去掌握识字的方法,从而将一颗颗汉字的美丽种子撒播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识字,变识字为快乐,为自主识字和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