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妙语生花     
作文评语是语文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正确评价。教师如何巧用评语呢?那就要抓住评语的简洁性、多样性、激励性、趣味性、文学性这几个特征,这样的评语既利于学生接受,又能让学生领悟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习作评语是对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后的一个评价环节。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语言体系。一段好的评语,可以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可以让学生写好习作,学会如何做人,它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也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由于长期习作教学观念的束缚,导致教师对学生习作评语上存在着一个误区,有些评语空泛、抽象,有些评语甚至还存在着对学生的挖苦,极大地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必须重视习作评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在习作评语方面作了一些小小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那就是让习作评语适合学生的“口味”,最终让习作评语不再单一,不再单薄,变得更加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3.
关爱的起点     
"作文评语"是教师批改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现在教师的作文评语往往只是公式化的语言,生硬的说教,怎能起到培养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的作用呢?偶然,发现我们学校的一位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面前放一张纸,凑近一看,上面写满了一些文字: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原来是"评语大全"。这样"分解组合",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如此套话般的评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将  相似文献   

4.
习作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基于儿童的视角写好评语。习作评语基于儿童立场,尊重儿童错误,关注儿童情感,承认儿童差异,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促使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习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1.定性多——缺少建设性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没意义”“不具体”等评语经常出现在学生的习作评语中。反过来想想,我们教师的评语是不是也“太平淡”“不具体”“没意义”呢?可以说,很多的评语建  相似文献   

6.
习作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内容、结构、语言进行的整体评价,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受时间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种种原因的限制,习作的评语总是出现空泛笼统、千篇一律、语言生硬等问题,挫伤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我认为,习作的评语除了要针对习作语言、技巧之外,还应该从感性的角度,以一颗悲悯之心、宽容之心利用语言来跟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7.
妙语生花     
周燕娜 《教学随笔》2016,(5):121-121
作文评语是语文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正确评价。教师如何巧用评语呢?那就要抓住评语的简洁性、多样性、激励性、趣味性、文学性这几个特征,这样的评语既利于学生接受,又能让学生领悟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文评语是老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评判,是师生之间在习作上交流的桥梁,也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外部力量。老师在写习作评语时要突破模式化的格式,带着自己的感情去阅读和评价学生的作文,活化评价语言和方式,让学生在新颖、优质的评语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一、儿童式评语教师若想要学生真正读懂自己的评语,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完善作文,就应在撰写评语时摆脱固有的成人化评语模式,把握学生所特有的语言习惯和  相似文献   

9.
高菊云 《广西教育》2014,(29):13-13
正习作评改作为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环节。"评"侧重于引领和指导,而"改"侧重于斟酌与修正。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的习作评改思维空间相对狭隘,主要体现在评改形式单一、目标空洞、评语概念化等。如何才能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习作评改应当多元化,学生在习作评改中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一、凸显师生角色定位,构建习作评改的框架从教师层面来看,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的再度指导,从学生层面来说则是习作的二度创作。习作评改既需要教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都要给学生的习作写评语。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可以说,作文评语在作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当前作文教学评语的现状如何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探寻小学作文评语的优化策略呢?  相似文献   

11.
作文评语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环节,作为作文指导的一个步骤,对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以往的作文评语多为抽象空泛的评价,如“中心明确”、“结构严谨”、“语句通顺”等等,事实上,这样的评语学生并不爱看,它对于学生的实际效用也微乎其微。那么,怎样的作文评语才算是恰当准确的,如何最有效地发挥评语的指导作用呢?  相似文献   

12.
习作能力是学生重要的一种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就是让学生更顺畅地表达,且表达的效果更佳。从笔者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学生不仅喜爱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更愿意老师通过评语来指出习作中的不足,以此促进自己习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的习作评语更应该凸显它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传统的应试教育中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仅有分数记录 ,或者再加上几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语。现在的素质教育则逐渐淡化了分数 ,把分数改为等级式 ,评语也要求有针对性 ,以正面鼓励为主 ,这就为正确评价学生习作开辟了新天地。  从教学实践来看 ,淡化分数和优化评语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但这两者毕竟还是单一的、静止的。要想宏观地、系统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习作 ,为学生建立习作档案录 ,实行档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较好的尝试。习作档案录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学习情况等…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习作模式。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但效果怎么样呢?习作本发下后,能将老师批改的地方重新誊写的学生很少,学生一般只是看看老师的评价等级或分数,甚至连评语都不一定仔细阅读,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评改。这样,教师们也就无从得知学生真实的感受和看法,从而导致教师教得沉重,学生学得也沉重——习作兴趣不高,应付了事,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5.
习作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 价。好的习作评语不仅能帮助 学生分析习作得失, 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语文教师写习作评语一定要用多情火热的语言去打动学生,评中含情,评中生情,把真情倾注于学生的心里,既教其习作,又教其如何做人,文道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谈心式评语 要想走进孩子的世界,我们必须蹲下来,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在撰写习作评语中亦应如此。例如,有位学生在《家庭风波》一作中写到父亲经常外出搓麻将,母亲经常与父亲吵架,她自己对家庭没有一点儿爱,老是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对这样…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突出语言的“人文性”,即要突出文章的情感性。而很多语文老师,在应试作文教学的影响下,给学生习作写评语通常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首尾呼应……”,要么就是:“语句不通顺,内容不具体……”,学生看着这样千篇一律的评语,习惯了,厌了,麻木了。久而久之,再也燃不起他们写作的欲望。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语言,让评语充满着浓浓的情感性,充满着人文性。例一:指导习作《我爱秋天的田野》。我给一位学生的习作评语是:巧瑜同学,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把深秋里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记录下来,从公路两旁的“柏树”、“水渠”写到天空…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习作评价基本是由教师给以学生习作以一个分数或等级,再加上几句简单的评语。待批改后再返还学生,往往又经历了一定的时间间隔。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只关心评价的结果,对自己习作所存在的问题并未认真地分析、消化。这样的习作评价,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制约了习作教学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习作评语是主观性很强的教育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经常用的手段,它具有评价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小学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和使用习作评语,将直接影响作文教学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小学中年级习作评语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赞赏—建议"式习作评语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习作模式.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但效果怎么样呢?习作本发下后,能将老师批改的地方重新誊写的学生很少,学生一般只是看看老师的评价等级或分数,甚至连评语都不一定仔细阅读,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评改.这样,教师们也就无从得知学生真实的感受和看法,从而导致教师教得沉重,学生学得也沉重--习作兴趣不高,应付了事,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0.
写作的教学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持久的动力.这个动力源自于教师对学生习作的积极评价——鼓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以欣赏的目光看学生的习作.在充当读者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的朋友和知音,热情地细读学生的作品,尊重他们的劳动,顾及他们的情感,善于发现习作中的“亮点”,用心写好评语,点燃他们心中习作的激情,这样学生将会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