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会     
牟丕志 《新闻天地》2011,(11):79-79
我是机关里的一个小头目。大家都说我是官。其实我也算不上什么官,不就是管着几十个人嘛,仅此而已。自从当上了这个小头目之后,我就越来越爱开会了,以至于对开会如痴如醉,难以割舍。一天不开会,我的心里就感到很难受。好像缺了点什么。有人说我是“会虫”,我认为这种说法并无不妥。  相似文献   

2.
周扬与开会     
裴毅然 《出版参考》2009,(10):27-27
周扬夫人苏灵扬有一次对曾担任夏衍秘书的李子云说:“这个人就知道开会,离了开会就过不了日子,难得出来走走,坐下来又开上会了,真没办法。”李子云感慨道:“我突然感到一种对周扬同志的同情。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开会,这种生活该有多单调。许多领导同志工余都有一些爱好,周总理爱跳舞、看越剧,陈老总爱下围棋(路过上海机场停留几小时都叫棋友去下棋),潘汉年爱打百分,夏公爱集邮,周扬同志业余喜欢什么呢?我没发现。似乎除了开会就是变相开会的谈话。”  相似文献   

3.
1945年,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伴随着庄严的《国际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召开,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环视着这座只能容纳几百人的礼堂,说将来革命胜利了一定要建一座能够容纳一万人开会的大礼堂.13年后,毛泽东在北戴河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实现这个梦想,在北京建一座万人大会堂.这就是十大国庆工程之一的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4.
张杨 《兰台世界》1999,(7):42-43
同志与师傅 我从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对周围人的称呼,除了小张、老李……之外,听到最多的就是同志,到商店买东西招呼售货员要喊"同志";到哪儿办事,只要是生面孔,也必须"同志";开会、学习的场合,再熟悉的人,名字后面也须加"同志".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对开会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过非常严厉的批评,他在文章中写道:"‘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假使每处每回无大无小都要按照这个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党八股吗?在会场上做起‘报告’来,则常常就是’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会是常常从早上开到晚上,没有话讲的人也要讲一顿,不讲好像对人不起。总之,不看实际情形,死守着呆板的旧形式、旧习惯,这种现象,不是也应该加以改革吗?"文章已经写作了70年,可是其中关于开会的不良现象,我们不觉得仍然很熟悉吗?  相似文献   

6.
王菡 《图书与情报》2006,(2):139-140
2005年11月12日,趁开会报到后的空暇,我们一行五人到苏州寻访藏书楼旧址. 同行中清华大学图书馆刘蔷女士曾著文介绍过云楼藏书,故此与过云楼主人顾文彬五世孙顾笃璜先生曾经通信联系.  相似文献   

7.
詹先桃 《湖北档案》2022,(12):17-20
<正>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朱德总司令向大会致开幕词。他的第一句话是:“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幕了!这次开会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我们自己修的房子里开会,过去是租的人家的房子秘密开会。”朱总司令朴实又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的话赢得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8.
会议分子     
突然发现,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忙着开会;人们最常用的推脱之词成了“在开会”。随着我们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人们的选择也日趋多元,于是,大会越来越少,小会越来越多。开会氛围,直接反映着这个社会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9.
北京的饭局     
北京的饭局通常都有点像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在座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吃饭"就相当于在某一个行业内的江湖上露面,所以,吃饭有时比开会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四月初,我和公司的同事要去郑州开会,印象中那个城市的环境一般.那儿的人口碑也不被称好,做好速去速归的打算,尽管离它不远的地方,正值牡丹花盛开.  相似文献   

11.
是谁,已经不重要了.现在,一开会,就有许多人给他发段子解闷. 要开会了,一个又甜又香又宽又长的会议.  相似文献   

12.
张静 《北京档案》2016,(12):54-55
在怀柔区档案馆里藏有两张早已泛黄的老照片,一张是一位农村干部模样的人光着脚、挽着裤腿儿,手握铁锨在水渠里劳动;另一张照片是一群人晚上在农家院里开会,有的蹲,有的坐,在窗纸透过的一丝灯光下,记录人伏在垫着砖头的小饭桌上做着记录,大伙儿围坐在那位高挽着裤腿儿、坐在砖头上吸烟的汉子周围.通过照片的旁白文字,才知道这两张照片是上世纪50年代末怀柔县一渡河村党支部书记刘宗悦白天挖渠浇地,晚上组织村民开会的事.  相似文献   

13.
“会议新闻太多,枯燥、干巴,不吸线人。”这个意见有道理,会议新闻的采写要研究改进。几个人、几百人聚于一堂,讨论、研究、决定事情,这就是开会。从原始社会至今,从酋长会议到电子计票会议,会议的历史悠久。现在,各国的会议很多,联合国似乎以开会为主。会议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决策的一部分,会议新闻有其不可避免性。记者、通讯员采访的会议,种类繁多。有人代会、政协会,工农科教专业会,经验交流会、鉴定会,有政府部署工作、作出决议的会,国际学术会,联欢会,群众大会;此外,还有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4.
最近网上有新闻报道,英1/3雇员遭受电邮压力,导致疲惫不堪、倍感挫折和缺少工作效率。看看身边,有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电子邮件的人,有为了准时打卡而用上四五个闹钟的人,有不时查看手机来电的人,有快到下班还担心要开会的人……随着竞争越发激烈,重重的工作压力像一张大网,不仅囚禁着人的身体,也侵袭着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款待失主     
那时,我家住在西门湾,对面就是县农业干校,县里不开会或不办学习班时,干校就是我们这帮孩子的乐园.我们喜欢滚铺满稻草的地铺,在上面翻跟头、竖蜻蜓、打仗、做游戏,时不时还能捡到些香烟盒、糖纸、废本子废纸,运气好时甚至还有牙膏袋(锡制的,当时可卖到三分钱).  相似文献   

16.
中央通讯社要求工作人员一律加入国民党。大约在1940年左右,成都分社编辑桌上摆了许多申请表,可就是没有人拿来填。有一次开会时冯志翔说:“在中央社工作而不参加国民党,简直是笑话。”他问大家为什么不填表,都说没有钱照相,没法“入党”。不知过了多久,一次总社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17.
新闻生硬,是党报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通病.一写到工作就是"抓",有一篇反映某项工作的报道一连写了四五个"抓"字,什么"狠狠地抓""坚决地抓""反复抓""抓反复";一开会不是"强调"就是"指出":什么"会议强调""会议指出""会议要求":一报道经验就是"提高认识""政策到位""领导重视"……  相似文献   

18.
李楠 《记者摇篮》2004,(1):63-63
由“两会”报道想到舆论,是因为“两会”本身就是国家和地方组织的隆重的舆论收集活动,在开会期间,多种类型的舆论活动异常活跃。新闻报道就是对各种舆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当数据和语音在分别独立的网络中以互不兼容的格式进行传输时,实施综合应用困难而又昂贵.此时能够兼容影音、文字的互联网,成为新型媒体传输的主通道,并在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此前,传统的视频会议大多基于专网.产品昂贵,只有大单位才用得起,每次开会前,都需要预约时间、地点,需要反复调试,用起来不方便.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片云     
上小学时,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好自己的名字,我的老师干脆以同音字代之,“苾雯”成了“必文”。只有一个人一直固执地使用那个复杂而生僻的符号。那就是我的父亲。正因为他的固执,我才在离开学校时恢复了我的名字。父亲为什么要给我取这样一个让人感到麻烦而且常常写错的名字呢!几年前,父亲来省城开会,闲聊时,我问及此事。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