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42):189-190
<正>海城市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城镇化战略部署的精神,紧密结合城市实际,制订并实施了"三化并举、产城一体、双向互动,以人为本、梯次推进、和谐发展"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型。2014年海城市荣获中国十大全面小康示范县(市),在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继续稳居第十位,开创了我市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论文根据湘江源、农业、山水、文化等关键词反映的实际,找寻科学发展永州路子。实施建设湘江源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城市群示范区的新战略。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和本省发展战略选择及客观环境条件的新要求。基本内涵主要是以建成著名旅游目的地为基本目标,以率先走出"两型"发展路子为根本目标;建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紧密结合的生态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模式与路径;以"2.5产业"立市;新型城镇模式;全境建设为湘江源生态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法以及地理探测器对2011-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同程度展开研究。研究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逐年上升,耦合协调性逐年增强。(2)从空间聚集的角度上看,2011-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莫兰指数呈下降趋势。高-高集聚区主要位于上海都市圈,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皖南地区。(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化程度和数字产业化程度是影响两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仍需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群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均衡发展,利用数字赋能建设智慧城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如何推进“人的城镇化”是“新常态”下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本文采用2004-2013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考虑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识别户籍人口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研究发现:(1)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推进缓慢,城市间存在两极分化,但在近些年有所改观,继续提高低水平城市城镇化率是摆脱城市差距、加速新型城镇化的重心。(2)工业化是中国推进城镇化的首要动力,尤其对于非城市群城市。(3)第三产业正在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的新兴力量,特别在城市群城市,城镇化发展模式逐渐由工业化主导转向第三产业主导。(4)对外贸易是中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力量,中国工业出口产品多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城镇化发展带来的高昂劳动力成本而出现衰减。(5)政府推进城镇化应该适时适当干预,使“土地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双城经济圈"概念的提出,使得成渝城市群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港珠澳大湾区后,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中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对两地经济发展无疑起着加速推进的作用。从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一体化建设出发,通过客观分析其旅游业的资源优势,提出乐山旅游业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践路径:规划引领,突出特色;全域旅游,突出规模;文旅融合,突出差异;联盟运作,突出品质,为乐山唱好"双城记",融入双城"经济圈",打造成渝"后花园",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高城市群综合实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是安徽省很长时间内的重要任务。研究三大城市群经济密度、经济密度变异系数和综合经济实力发现:合肥的经济密度高居全省第一位,且与省内其他城市差距显著;各城市群内部经济密度差异较大,皖江城市带最高,皖北城市群最低;除皖江城市带外,其他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距呈增大之势;城市的工业发展越好,城市的综合实力得分越高。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研究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本文就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分析了原因,着重强调必须走出理论误区,以经济发展区和工贸园区作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加快城市文明的扩散,促进人口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毋庸置疑,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乃至较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湘南大开发是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从湘南角度来看,湘南大开发是湘南三市本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全省角度来看,湘南大开发是湖南参与泛珠三角合作、加速融入粤港澳、实现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从全国角度来看,湘南大开发是湖南打造中国重要的城市群和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日前,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教育合作推进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据悉,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市于今年3月达成《武汉共识》,决定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加强城市间的教育合作,推进教育资源与优势互  相似文献   

11.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以构建城市群作为实现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以综合实力较强的先发城市作为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城市,测算其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范围与强度,确定城市群的辐射区域边界和强度。据此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城市群集聚于苏南地区,徐州市是苏北唯一的城市增长极;核心城市对被辐射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与核心城市经济实力密切相关,经济辐射强度与两城市间的距离密切相关;江苏省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实力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状态。因此,江苏省在构建多层次、跨省市的城市群时,核心城市既要增强“内在实力”,也要发展“外在带动力”;被辐射的城市应依靠自身产业特点和地理位置,找准在江苏产业分工中承担的角色和价值链位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其路径选择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根据国情特点探索现阶段下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其内涵主要是:因地制宜,以大带小,强化大城市集聚效应;综合布局,点面结合,促进城市群的形成;逐步推进,产业支撑,以城市为先导梯度推移城镇化;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上”“下”结合推进城镇化;统筹发展,生态智慧,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态智慧城市。推进该路径的着力点在于,继续推进工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教育以及公民意识建设、加快土地等制度改革,扫清城镇化进程中的障碍等。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而农业科技的推广首要在人才,所以,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涉农类技能型人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加大中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  相似文献   

14.
宿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中小城市,处于长三角城市群和乡村的联节点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本文主要阐述新型城镇化的定义及内涵,并结合宿迁实践,回顾总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剖析宿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作为城镇体系的最基础一层,其发展对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小城镇大多分布散、规模小、人气弱,致使小城镇功能难以发挥.对此应从规划入手,突出重点,探索多元投资机制,实现体制和制度创新,把着力点放在产业支撑体系的培育上.要以县城和有发展后劲的中心镇为重点,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切不可盲目地以县改市、以乡改镇来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目标,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市场经济五个方面构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以TFP贡献率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衡量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稳增长的基础上,以社会民生为重点,扩大内需,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城市群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同时,城市群正由过去重经济、交通和人口的"经济型城市群"逐渐向重生态、文化和生活质量的"文化型城市群"演化。中原城市群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一面镜子:一方面是农业人口数量巨大,自然资源相对紧张;另一方面则是历史传统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前者提出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和严峻性,后者则意味着河南更有条件及能力在"文化强国"战略中有所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要推进新型城镇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市民化问题。成人教育是一种最紧密贴近新型城镇化核心内在要求的教育形式,在助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所能发挥的功能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当前,需要着力发展成人教育,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规划在2014—2020年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是城镇发展的新机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为产业升级提供可能性,为新型城镇注入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长期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水平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城镇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是制定区域城市群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中原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通过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以此得到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最后用量化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预测。在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区域城市化的角度对河南省提出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