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楠 《学周刊C版》2014,(7):192-192
在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泛。在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把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具体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收更迅速。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时期.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需要把这些信息技术科技引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使语文中的意境美和现代化中的技术性相结合.打造充满神奇特色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促进学校教育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和阶段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表述为:第一,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即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和目标。第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即教学工具,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萍 《青海教育》2007,(3):53-53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一举措的提出和实施,正在使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改变着教学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扩展了教学的空间,改变着单纯依靠教材、黑板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教育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自2008年起,我校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和探究方面已步入正轨,学校大力支持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开始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和"十二五"《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课题工作.并在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精神指导下,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推进与各学科的整合,把信息技术融入其他学科教学之中.学校课题组成员力图从现状入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多年来,店子学校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作为首要教学任务来抓,并明确提出"激励整合"的理念,着重突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尽可能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以求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新课堂",教师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进一步明确21世纪教育教学新思路与新途径.结合数学学科的实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独立自主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操作,使学生在互动中创新思维,在快乐中提高学习兴趣,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推广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1.数学源于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新课堂”,教师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进一步明确21世纪教育教学新思路与新途径.结合数学学科的实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独立自主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操作,使学生在互动中创新思维,在快乐中提高学习兴趣,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推广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出现了很多新特点,这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要立足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革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使科技和教育有机融合;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在道德上渗透,法律上强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农村基层学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建设,要求教育工作者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合中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也就是说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育当中,不仅改变传统教学中单调的教学模式,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学科内容,同时也丰富、拓宽学科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可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使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让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集于一体.为传统教学注入了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在应用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地整合起来,将信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的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展教育和教学领域。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课程已逐渐成为小学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实施创新教育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张冬 《考试周刊》2014,(50):120-120
信息技术是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随着该学科教学的逐步深入,难度逐步加大,学生兴趣逐步降低。本文简要说明了信息技术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课程设计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引入了信息技术教学,体现了其在教育中的突出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数学学科和信息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能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成为新时期教师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摆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具的位置,通过信息技术的参与教学,既要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使数学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进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4.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鼓励学以致用,把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5.
历史这门学科,是我国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必修科目之一,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教授历史这门科目,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历史中传承珍贵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对历史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且是服务于各学科教学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念包含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是初中课程设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能否掌握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我们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笔者结合个人经验,针对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提出几点建议。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在信息时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培养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和较强综合能力的人才是保证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条件。同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核心素养和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与促进作用,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实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韦兰聪 《广西教育》2006,(1B):53-54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