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楠 《学周刊C版》2014,(7):231-231
现代社会物质资源的丰富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导致大学生接触到的文化形式纷繁错杂。现在.与大学管理者一直宣扬的主流文化相反的非主流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一直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瓶颈”。本文主要探究非主流文化影响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对非主流文化不能一概否定.而要积极引导.并借助它完成传统文化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匮乏和缺失的现实,对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论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妍 《教育探索》2007,(8):117-118
面对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正负效应,高校价值观教育必须因势利导,更新观念,长善救失,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关非主流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其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方式网络化、学习态度懒散、学习动机不强;形成消极的生活态度、沟通能力的退化、消费观念的扭曲;道德意识弱化、自我认同迷失、是非标准混淆等.  相似文献   

5.
非主流文化消极、叛逆的行为导向模式时常被大学生崇尚者习惯性地应用到职业认识和职业评价中,导致其在认识和处理职业价值观核心问题时,出现认识偏差和行动偏失,对其职业价值观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到崇尚群体自身的职业价值观,还会对其他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的间接影响。对崇尚非主流文化的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在分析大学生中非主流文化现象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找准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对其采取恰当的教育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因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受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非主流文化在大学校园中不断涌现,本研究通过分析非主流文化的成因、表现形式以及特征,旨在转变人们对非主流文化贬低的态度,并提出引导非主流文化向正轨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为建立健康有序的大学文化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转型期中,我国高校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时代的运作特征,其中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凸现出来。本文通过界定非主流文化的科学内涵,突出高校非主流文化"社会性、变迁性、自发性、发展不平衡性"等内在特征,着力分析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寻求应对高校非主流文化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中流行的非主流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显性文化,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在其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美学教育工作者应全面反思过去美学教学中存在的诸种问题,积极探寻美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使学生能通过美学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以应对非主流文化的各种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网络非主流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个分支,近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本文分析了网络非主流文化现象,论述了它的特点及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规范网络非主流文化发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存在着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弱化的现象,迫切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锤炼正确的心态、陶冶良好的性情并提升睿智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各种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之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变化。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主要有从众化与个性化并存、浪漫主义与实用主义交替、批判性与主动性增强等特征。因此,应通过加强网络媒介教育、重扬大学精神、坚守人文教育、加强思想引导等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佘清 《平原大学学报》2008,25(3):110-111
高校校园文化正面临着多种非主流文化的冲击,各种非主流文化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从探讨高校校园非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入手,剖析其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揭示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解释学视域下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释学认为人不能离开历史、传统、文本而存在.解释学关于历史、传统、文本的理解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增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与人的存在的关系,解读了解释学视域下的传统文化,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非主流文化在文化领域的广泛传播,其社会影响越来越明显,对于非主流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理论界的重要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排斥、限制、同化、吸收的过程引导非主流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尤其是当前高校大学生与非主流文化的接触越来越亲密,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本文旨在透过在各种非主流文化影响下高校大学生婚恋观发生变化的现象,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非主流文化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婚恋观影响问题的对策,使其作为文化领域中的营养成分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种外来化以更加迅猛的态势涌进我国.这既为我们吸收国外的先进明成果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使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对思想活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社会经验贫乏.是非分辨能力有待提高的青年学生影响尤其巨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固有的民族传统化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当前加强大学生优秀中国传统化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层面考察,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迷茫与失落都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社会转型时期,非主流文化呈现出:从无足轻重到息息相关;从线性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实物世界到虚拟空间;从平面单元到先锋多元的新变化。与之相对应,大学生价值观则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和不稳定性的新特点。“新变化”与“新特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表明,这种影响是有规律的:形式上,直接、内在、自发;机理上,多维、随机、大众、不可控;特征上,社会性、伴生性、现实性;性质上则取决于非主流文化内容的属性和大学生对非主流文化的选择。因此,在应对这种影响的策略上,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看待;以良好的机制消除负面效应;以大学精神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灵魂支持。  相似文献   

18.
张邈 《文教资料》2009,(2):207-20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令人担忧,分析了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从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平台.传统文化教育要与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以及加强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安全观的教育三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现状,提出高校应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同时在教育中应注重与时俱进,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发扬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是大学德育中的重要内容。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发展、个体精神安顿和道德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德育要想获得教育实效,必须遵循“人性化德育”的教育理念,创设师生共同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课堂上“活起来”,使优良的道德传统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完善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