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与子     
一提起周海婴,一般人只知道他是鲁迅的儿子,对于其它情况就知之甚少了。鲁迅病重、逝世那一年,周海婴年仅7岁。坎坷的经历、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从小就有了一种自强自立的品格和毅力,他力争要走出父辈的光环,活出自我。鲁迅在遗嘱中提出"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这一教诲始终贯穿于周海婴的一生。从小,周海婴就爱好无线电,自行组装小火车、起重机。鲁迅去世后,周海婴用自己储蓄多年的压岁钱交纳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余华在演讲时表示,鲁迅曾是他最讨厌的作家,自己直到36岁才真正读懂鲁迅,佩服鲁迅。余华在文革中长大,因为从小上学时只能看鲁迅的小说,一直对其非常讨厌。1996年前他  相似文献   

3.
<正>很多次想提笔写写鲁迅,但又觉得无话可说,不是真的无话可说,是不知道从何说起。如此近距离地研究鲁迅,可以说是从今年开始的。在中师的这几年,一直教授古代文学部分,今年,才接触现代部分,所以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从小  相似文献   

4.
作文考试     
我从小就一直很喜欢作文课,一直盼望着写作文!我一直想当一个鲁迅那样的文学家!写出和《野草》齐名的《野花》!  相似文献   

5.
少年鲁迅善对词句鲁迅(1881年一1936年)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博学,历来被人们特别称颂。这与他从小就勤奋学习分不开。鲁迅少年时代就学于“三味书屋”。一天,寿镜吾先生给学生们出了个三字对:独角兽。几个学生觉得这有何难,没好好动脑筋便抢着回答,...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余华在演讲时表示,鲁迅曾是他最讨厌的作家,自己直到36岁才真正读懂鲁迅,佩服鲁迅。余华在“文革”中长大,因为从小上学时只能看鲁迅的小说,一直对其“非常讨厌”。1996年前他家没有一本鲁迅的书,但后来当他以一个小说家的眼光看待鲁迅小说的时候,他觉得鲁迅真是一位锋利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卢梭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的讲话里谈到鲁迅吸收外来思想时,特别提到了几个思想家的名字,卢梭就是其中一个.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十八世纪最杰出的民主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从小失去双亲照料,长期过着流浪生活.从事过多种职业:学徒、抄写员、店员、仆役、家庭教师等.他没有进过学校受过正式教育,  相似文献   

8.
作文考试     
我从小就一直很喜欢作课,一直盼望着写作!我一直想当一个鲁迅那样的学家!写出和《野草》齐名的《野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苗金德 《现代语文》2009,(9):102-104
我们读《呐喊&#183;自序》,往往流于对《呐喊》这部小说的认识和理解,其实,可以扩而广之,它有助于我们读懂鲁迅的人生走向和追溯他之所以成为一代伟人的本源。鲁迅成为一代伟人,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就已初露端倪,这之后只是在垒高一个伟人的基座。因此笔者以为要认识鲁迅成为伟人的早期生活,《呐喊&#183;自序》无疑是最好的范本,因为鲁迅本人已在有意无意地告诉我们,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向伟人并终而成为伟人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种花     
鲁迅的读书习惯从小就和别人不一样,他不是读死书,而是经常对照书本做实验,从而得出自己的认识或结论.也正因如此,鲁迅读书的速度总是比别人慢. 在鲁迅11岁时,一次,私塾先生要求学生们放学后背诵一篇名为《映山红》的文章,那篇文章不仅讲解了映山红的特点,还介绍了人工培育的方法,其中有一句就是“需本山土壤方可活”.  相似文献   

11.
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大地主家庭.她幼年丧母.父亲对萧红十分严厉。幼小的萧红从小就生活在冷酷的环境中.这也造就了她富于抗争的精神。长大后。她流亡上海.又受到了鲁迅等新文化先驱的关怀,在这些导师的影响下,萧红自觉地站在现代文明的高度,以一种人本位的现代意识,去建构属于人类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2.
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学习认真。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  相似文献   

13.
从小就爱胡思乱想的他,写了一篇科幻作文就拿到全国大奖;从小梦想改造一切的他,曾把家里的DVD毁了,把阳台给"点"着了……在老师、同学们眼里,已获国家专利的他,是一位不折不扣、充满激情的"发明小狂人"!  相似文献   

14.
鲁迅认为,由于在中国传统奴性文化和封建专制政体长期的奴役和压制下,整个社会群体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已被扭曲,因此形成了不少国民性的缺陷——即国民的“劣根性”,如果不先行对此进行揭露和批判的话,那就很难完成“人”的主观精神的觉醒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于是就把“改革国民性”作为“立人”的手段,一生孜孜不倦地予以澄清和批判。该文试图对鲁迅“国民性”思想发展的轨迹作一些探索,以期重新诠释鲁迅“国民性”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迅深感,中国封建社会有一个奇怪的观念,某朝的统治集团腐朽没落了,往往就一味归咎于女人。但是杜甫却能一反旧说,他以诗为武器,为被压迫的妇女进行抗争。鲁迅在《女人未必说谎》一文里,称述杜诗道: 譬如罢,关于相妃,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玄宗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都由她,敢说“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的有几个……在鲁迅的心目中,杜甫虽是从小身受儒家教义,老来自称“老儒”、“腐儒”,其实对于中国传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王锡荣 《教育》2011,(36):56-56
<正>鲁迅这一生,对很多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他本人的成长历程中,他也受到很多前人的影响,尤其是对他发生最直接影响的几位老师:绍兴三味书屋的塾师寿镜吾;同盟会元老章太炎,在日本时教鲁迅等文字学;鲁迅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而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总办(校长)俞明震,是引导鲁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思想启蒙者,对鲁迅的影响是极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鲁迅。  相似文献   

17.
[课题思想]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学科"辅助式"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任务型学习,"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分析]本课适合八、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学习了许多篇鲁迅的文章,但是对鲁迅其人和文章缺乏整体和深刻的认识.网上鲁迅的资料相当丰富,学生对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形式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一生经历和鲁迅精神;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少年时代遭逢家庭变故的重创,而且一生都处于民族罹难中。他从小便心怀民众,心忧天下。无论是他个人还是其作品都溢涌或潜藏着深沉的悲剧性。正因如此,他们成为研究现当代文学所不可回避,也不应回避的关隘。本文试图从多方位,多层次探索鲁迅先生悲剧精神形成的原因,以使更多的人走近鲁迅其人,更好地解读鲁迅作品的蕴含。  相似文献   

19.
想起鲁迅     
鲁迅先生善于用刀子不是为了吃西餐或削一只美丽的苹果那把刀子很锋利解剖过许多灵魂.鲁迅先生把烧痛沉思的烟头丢进烟灰缸里就在夜的深处解剖自己那把刀子已被放进<鲁迅全集》里很少有人再拿起倘擦去上面岁月斑斑的锈迹它定然会锋刃雪亮令那些残缺的灵魂依然颤栗想起鲁迅@曹敬辉!山东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一九三四年所写的一篇杂文《拿破仑与隋那》中说:“但我们看看自己的臂膀,大抵总有几个疤,这就是种过牛痘的痕迹,是使我们脱离了天花的危症的。自从有这种牛痘法以来,在世界上真不知救活了多少孩子……但我们有谁记得这发明者隋那的名字呢?”鲁迅所说的隋那,就是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也有人译作詹纳的。琴纳是一位为科学而献身的白衣战士。一七四九年他出生于英国巴克莱地方的一个牧师家中,从小喜欢医学,但没有进过正规的医科学校,十三岁时,就离开家乡向当时的名医约翰·亨利学习医术,后来获得了医学士的职称,就回到家乡巴克莱开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