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正式启动.如今旨在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已走过了整整十年。十年了.我们该怎样评价这一影响巨大的作文大赛呢?且看媒体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十年的战斗历程,如何评价这十年,文艺界的认识尚不一致。我同意张光年同志的看法:“这个很不平凡的十年,也许还不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学最光辉的十年,但确实是我们文学的最关键,最重要的十年,是起死回生的十年,青春焕发的十年。”对文学的总体评价是这样,对其中的报告文学,我认为这十年它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陈延海 《黑河教育》2010,(5):14-14,3
自2008年2月以来.我校坚持“十项达标强素质.服务基层树形象”的工作思路,以“十项达标”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思想坚定、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研训教师队伍;以“十项达标”为主线,制定了《五大连池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工作评价考核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考核,进一步规范教师岗位工作,提高了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评价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社会变革、教育测验运动、泰勒、稳定发展、兴盛和专业化六个时期、如果把三十年代“美国教育评价之父”拉尔夫·W·泰勒(Ralph.W.Tyler)首创教育评价这一术语和进行“八年研究”作为系统的教育评价开端的话,那么教育评价理论的产生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中,美国教育评价理论得到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们在论文答辩和学术投稿时经常得到的反馈意见是“学术理论性不强”或“理论深度不够”。而这种“学术理论性”或“学术理论深度”确实是评价学术成果的关键性指标,绝非可有可无、漫无边际的东西。笔者在《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做过十年的理论编辑,后来在山东大学政管学院教书十多年,慢慢对学术论文的写作有了一些心得,也很愿意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想法加以整理,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认知世界和理解社会的能力”对其写作的影响巨大.在几十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基于事实建构标准”和“基于标准评价现象”应是“认知世界和理解社会的能力”的重要体现.特此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基于事实建构标准”和“基于标准评价现象”的能力训练,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7.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3,(44):48-49
1996年,黄献芬开始担任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以下简称金五小)的校长。在17年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她从不停歇追求卓越的脚步,创造了不凡的业绩。2012年,河池市创先争优“十大先锋”评委会给予黄献芬的颁奖词是“她以追求卓越的坚实步伐,以革故鼎新的开拓精神,以锐意进取的先锋意识……凝聚并塑造了一所学校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节录)。学生评价黄献芬“亲切”“善良”,老师评价她“真诚”“坦率”“重情”,副手评价她“创新”“务实”“满怀激情”“智慧型的校长”……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21日,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到了9月4日,国家教育部又下发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要规范考试、等级评价等十项规定。这一个文件的下发如春风拂面,在义务教育小学段掀起了新一轮学科教学评价改革的新高潮。据网络媒体报道,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翠苑三小、武义县的壶山小学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们,率先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在一、二年级期末考试中实行了游园式的“乐考”。本学期以来,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顺应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业评价要体现“过程性”与“多元性”这两个关键词,对正在执行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进行了认真审视,重新进行了顶层设计。在评价方案的设计制定过程中,我们重点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设计。  相似文献   

9.
从2005年3月至今,历时一年半的我省高考方案研究工作终于大功告成,瞩目已久的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终于出炉:“3十学业水平测试十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这个方案应该说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公平性原则。该方案要求文科考生必选历史。由此,我们从中看到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在此我想探讨一下“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评价教师的困惑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的实验与推广,我们对十所实验学校进行了教师发展性评价专题调研,调研发现,经过两年来的课题实验,多数学校侧重教师成长发展过程,关注诊断、形成和终结评价的有机结合,引进多元评价主体,给教师多次评价机会,改变了过去那种在期末“算总账”的一次性评价方式,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单就学生评教而言,实验学校作为他评指标的一部分都已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了对巴迪幼年时第一次写的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虽然父母的评价不同,但其中却隐藏着共同的情感——爱。怎么让十来岁的孩子体会父母不同的爱呢?思考再三,我决定采用辩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沈国珠 《生活教育》2012,(16):81-82
绣衣幼教集团在十年艰苦的探索历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出了“求同存异”的集团化管理新模式。这种模式在规章制度的遵守、评价机制的执行等方面求“同”,在各园的特色建设上存“异”,从而不断促进集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校针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难点和热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进行了德育评价改革的尝试,在养成教育和主体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以德为基、育人为本”的德育培养目标,以“三个方面、十个学会”为德育教育内容,以“德衔制”行为规范为主体性评价手段,以电子化档案袋为评价载体的新德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正朝着科学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初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是著名的“湖畔派”代表诗人之一。英美学界对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诗人”评价甚高,认为他们的诗才超过拜伦和雪莱;而以往我国学界则过多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斥之为“消极”、“颓废”。我曾在1984年撰文提出应该全面公正地评价华兹华斯及其他“湖畔诗人”。十多年来,评论华兹华斯及其他“湖畔诗人”的论著日渐增多,对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尤其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给予了既充分又不拔高的肯定。现在是到了更深入研究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开怀一笑     
整整十年 一个顾客对画家说:“你的这幅画虽稍贵了点儿,不过我仍准备把它买下来。”画家说:“你要买的东西并不贵,你知道我为它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十年!不可能……”“真是十年!我花了两天把它画完,其余的时间就是等着把它卖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整个社会舆论对教育的评价都是正面为主。认为教育神圣、教育伟大、教师辛苦、教师清贫……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为之欣慰,我们因此自豪。大约四五年前,风向渐变,人们对教育慢慢地不予“同情”了;而这两年则更进一步,岂止是不同情,几乎就是“一片喊打”!指责“教育腐败”、“教育是十大暴利行业”、“学校乱收费”、“有偿家教”、教育是学生家庭“因教致贫”的罪因等等,不一而足。教育正在可怕地、迅速地被“妖魔化”了。  相似文献   

17.
对公元1966-1976年十年历史作“十年动乱”的“冠名”太过笼统。“十年动乱”可指“文化大革命”运动而不可指这十年的历史岁月,毕竟中国的方方面面在这十年间仍在曲折发展。用“社会主义探索遭受挫折的十年”作1966--1976年十年历史的称谓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一、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全面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立足过程评价,定性定量结合;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二、评价内容1.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多方面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用三维目标,进行综合评价。2.评价学生对“课程目标”中十项“总目标”的落实。3.评价学生对7~9年级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  相似文献   

19.
在中小学施行了几十年的“三好学生”评选活动,最近在我国部分地区引起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争议。一些学校尝试引入新的学生评价模式,部分师生则要  相似文献   

20.
“第十名现象”给我们提出了十分严峻的问题,小学时倍受青睐的“好孩子”最终落伍,而不起眼的以分数为核心时成绩平平的孩子却在日后脱颖而出,不得不说,这是片面、呆板的教育评价体系一手酿造的悲剧。多年来,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一直单一的以学生在校成绩为依据,学习成绩包含的内容不全面,而且几乎全部被异化为分数。因此,如果回顾一下自己的受教育过程,就不难看出周武老师发现的“第十名现象”在我们周围是普遍存在着的,在我们身边随手就可以举出一两个自己最为熟悉的例子。“第十名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是整个社会评价人才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