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的文化观主要包括他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体现在他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和文化工作的论述两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他的讲话中,对文化发表了一系列的意见和看法,内容涉及到文化的阶级性、文化创造、文化控制、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构建了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相似文献   

2.
柳诒徵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促使其中西文化观的形成.他认为中国文化重伦理道德与德治,中国史学有正史体例,以儒术为主导,而且因有史官制度而具有政治性;西方文化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及法治,西方史学远逊于中国.其中西文化观主观上试图从学理上抗拒新文化运动的激进,客观上对今人了解西方文化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时代强音,教师则是中国梦的倾听者、诠释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他有"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反思精神和文化自觉,从而彰显新时期的中国精神;他也有海德格尔般文化自警的自我反思态度,直面过往的是非对错,确认当下的存在;他有文化自信的气象,在开辟中国道路的征程中求索。  相似文献   

4.
赫尔曼·黑塞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也是一位有特色的思想家,他对中国与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在他长寿的一生中,始终秉持和平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追求、捍卫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继承、发扬欧洲文化的优秀传统。重温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于我们解决当代世界和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语境中"他者"的双重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他者"是后殖民批评理论话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他的哲学渊源主要是黑格尔和萨特的理论."他者"的文化身份其实是一个双重的建构过程,一方面有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像中国这样的非西方文化他者的自身参与.因此,强调一种平等的对话态度,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顾明远教育思想初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明远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教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成熟.他从国外教育、中国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三个源泉汲取营养,寻找理论武器.他对我国教育科学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在教育原理、教学论、比较教育,甚至教育技术学等方面都有理论的创新和突破.他与时俱进,从不保守,不断探索教育理论的新边疆,研究教育的新问题,努力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謇是中国近代十分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一生经历了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大资产阶级的革命一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并且与之均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辛亥革命中他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他牵涉到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他清末恩科状元,又是中国第一代具有影响的实业家,君主立宪的核心人物,还在中华民国政府和北洋政府任农商总长的职务.他的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近代的影响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8.
《父母必读》2022,(1):48-51
从小看着《芥子园画谱》学画画的熊亮,骨子里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挚爱.创作过《京剧猫》《灶王爷》《年和男孩》等绘本作品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这几年,他开始尝试着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色彩美学、绘画创作等结合起来,给孩子们设计了一系列独特的艺术课."向诗学色彩"就是其中的一个系列.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是一位爱国哲人,他对中西文化问题的探讨分为三个阶段.他先后将中西文化的差别视为地域之别、古今之别和社会类型之别.在第三阶段,他提出中国文化须完成现代化并保留其民族性,正确指明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认真总结冯友兰探究中西文化问题的思想得失,将会有助于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建设.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毛泽东对中国文化典籍涉猎极广,钻研精深.从1910年秋天起,他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对毛泽东早期的中西文化观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有陈独秀、杨昌济等人.青年毛泽东高度评价陈独秀传播西方文化和思潮的功绩,"认他为思想界的明星",他的活动,"留着大大的一个纪念于新思潮"(《湘江评论》创刊号).毛泽东按照陈独秀"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决择人间种种之思想"的号召,力图要在中西文化和思潮的比较中,找到一种有效地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武器.杨昌济是毛泽东的伦理学教师,对中国古典学术思想和文化传统有深刻的理解,对于西方的学术和文化的认识也达到了深湛的程度.青年毛泽东坚决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要求大力引进西方文化来改造封  相似文献   

11.
杨峥 《培训与研究》2007,24(1):67-69
作为中国近代法学的开创者之一的梁启超,其对西方宪政理念的中国化改造可谓独树一帜。他的国体与政体理论、国家主义的公民权利保护以及权力制衡理论对近代中国的宪政实践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宪政文化的国家主义观也体现出他的历史的局限性,并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早期的文化抉择经历了由推崇传统文化,拒斥西方文化到主张中西方文化交融,构建世界文化的两个阶段,不论是开始推崇还是最终扬弃,他都是为了使中国的文化得以发展下去而不被外来文化所取代,表现出对于中国新文化理想的热切盼望。  相似文献   

13.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一个颇具神秘色彩 ,亦僧亦俗的文学家与革命家 ,他特殊的自身条件使他对东西文化都能登堂入室 ,并且使这颗心灵在中西两大文明冲撞中的体验更具直接性、原初性与真实性。现代西方文化在他那里受到了佛学禅定思想和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夹击 ,使他内心摇摆不定 ,其心灵的眩晕也反映到了他作品主人公身上 ,注定他与他的人物只能在孤独感伤中走完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14.
岗位意识和广场意识是现代知识分子价值取向中同时共存的两方面,对二者之去就表现出一个人对文化姿态的选择。巴金一生坚持以话语实践为岗位,广场意识体现在以文本创造为核心的话语实践中。1949年10月到文革结束,巴金只能选择在岗位与广场间进退失据的文化姿态。新时期,巴金坚持以话语实践介入现实,表现出趋于稳健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15.
阎连科小说往往以河洛大地的乡土社会为背景,以乡村政治文化为底蕴,在苦难中隐现倔强与反抗.无奈与悲哀。对于现代性的认同与批判的矛盾纠结始终是他创作中无法回避也难以解脱的情结。在创作过程当中。文化情感与历史理性一直在他心中纠缠不休,执著的现实拷问则一直伴随着真挚的悲悯情怀。于社会底层文化、政治权力与人性异化的深入底里的描绘中.他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向我们展示出了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中的整体的困惑与希望。  相似文献   

16.
准确理解和把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长期思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问题的最新论断。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论断,必须把它和我党的化传统联系起来,必须和江泽民关于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联系起来,必须着眼于解决当前化实践中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丘逢甲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志士,毕生致力于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大业,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敬仰。其爱国思想的形成基于传统爱国主义文化的熏陶、历代先祖先贤的激励、动荡时代的刺激等等。探讨丘逢甲爱国主义思想的成因,可以加深对其爱国行为的理解,深化对近代爱国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古文经学派大师章太炎基于对近代中国西化风潮的清醒认识和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自觉,发出了“用国粹激荡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的呐喊。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开办国学讲习会所,总结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教育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章太炎发挥了先锋作用,对传统国学的存续做出了特别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司徒雷登是中美教育关系史上的重要角色。具有复杂文化背景的司徒雷登认同中国文化,把宗教观融入中国教育。在司徒雷登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燕京大学作为传播中西文化和教育的载体,实现了向中国化和世俗化的转换,成为中美教育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卫礼贤是19世纪90年代由德国新教传教组织同善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他在华20多年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独特而深刻的认识,成为“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是二十世纪初叶蜚声欧美学术界的著名汉学家。他和他在汉学领域里所取得的杰出的学术成果在中国文化研究和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历史影响,值得后人尊敬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