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人情味报道?要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困难的。有人说,人情味报道,要求用人的感情,来激发读者的感情,寻求与读者感情上的沟通,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有人说,人情味报道,就是读者共同兴趣的报道,即表述人们相互关心、同情的那种美好感情的报道。 有人说,人情味报道,就是指那些可以超越思想上的阻隔,达到感情上沟通的那一类报道。 西方新闻界把人情味报道,看作是“无论从人或事看来都并不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的悲喜剧”。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情味新闻,因为它表现的内容,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对残暴的憎恶,对生命的热爱,对灾难的忧虑,对成功的欣喜,对不幸的悲伤和同情等种种情感;也因为它表现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而使新闻报道具有普遍的社会兴趣,拥有更多、更广泛的读者。当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里说的人情味儿只是人民大众之情。  相似文献   

2.
一.情在新闻通讯中的地位 人情味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新闻通讯中人情味的有无、浓淡,层次的高低,格调的雅俗,是构成和影响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通讯清汤寡水,没有半点人情味,读者就读不下去,通讯也就没有影响力。反之,如果写人的命运,人生搏击,充满人情味,就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所感染甚至产生共鸣。情是通向读者心坎的通行证,是感染、激励人为之振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让新闻报道多点人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报竞人择,多媒体激烈争夺读者市场的新形势下,新闻记者多些人情味,少些说教气,乃是拉近新闻与受众的距离,赢得读者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之举。然而,在积极探寻如何把人情味运用于新闻报道实践,  相似文献   

4.
读者反映经济新闻太抽象,可读性差。记者也为经济新闻难以写活而伤脑筋。导致经济新闻可读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人情味。而经济新闻要写出人情味,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写企业的离不开经济效益;写问题的漏不了经济现象和挖掘隐藏在现象深处的经济本质。这些实在难以挂上人情味。可  相似文献   

5.
在政府中心工作和主题报道上地市晚报有先天不足 ,再加上因特网、电视等媒体的围追狙击 ,在有限的新闻资源、有限的读者群和有限的时空界限内 ,如何为自身的生存、发展拓展一方天地 ,提高新闻报道的人情味不失为经济实惠的明智之举。人情味的三道障碍报纸与读者之间应建立一种“亲和”关系 ,这是报纸走向读者的必然要求 ,尤其是地市晚报在采写新闻报道、组织版面时要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力求提高新闻报道的人情味。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突破以下三道障碍。第一 ,思维方式障碍。由于思维方式不同 ,同一新闻选题可以取得…  相似文献   

6.
春节万岁!     
又是一年春节到。本刊全体同仁向所有读者拜年。感谢您对本刊的支持,也衷心祝愿您度过一个舒心、顺畅、充满人情味的春节。  相似文献   

7.
白雪 《编辑学报》2011,23(4):359-360
通过典型范例说明科技期刊在细节上透露出的“人情味”,对编辑的前瞻性、新闻敏感性、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文字功底等素养提出了高要求。认为: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积极地投入工作;只有专心、细心、热心,才能与读者贴心;只有用心交流,才会产生并保持“人情味”。  相似文献   

8.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社会、经济、自然生活中,突发性的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对灾害性报道越来越重视,也有了一些重大改进,一批触及“热点”、“焦点”,感动人心,有人情味的报道与读者、听众、观众见了面。但是,在报纸、广播电视中,报小优不报大优,报救灾过程不报人祸安置,缺乏人情味和深度的报道还不少见。我认为,新闻必须有人情味,特别是灾害性报道  相似文献   

9.
有调查表明,读者爱看某张报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报纸有人情味”、“报道带有感情色彩”。所以,从这一点上讲,人文化是报道的趋势,报纸可以在优化社会心理环境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生活类的报纸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尤其必须坚持人文化的办报方向,办最具人性化、人情味的报纸。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争夺读者,西方报刊特别注意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增强报纸的趣味性。西方报界把严肃的政治新闻称为硬新闻,把人情味浓、笔调轻松的社会新闻称为软新闻,提供大量趣味性强的软新闻,是他们招揽读者的拿手戏。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细节管理实践与感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刘赞 《图书馆杂志》2006,25(6):40-41,19
在图书馆服务中关注细节是服务艺术的最好体现。作者以多年实践体会,阐述了从细节入手,通过“多点引导、多点留心,多点人情味、多点爱心、多点创意”,让读者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人性化服务通常是指在系统建设、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要时时体现“人性”,处处富有人情味,尊重读者的人格与价值,包容读者的个性差异乃至人性的弱点,尽最大努力满足读者对图书信息诉求的同时兼顾其社会需求的服务方式。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师生,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13.
细节是让典型人物鲜活起来的重要元素。独到的细节描写,可以再现富有人情味的新闻事件,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之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所以,要将典型人物写活写出彩,就要在细节运用上多下功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王慧 《新闻三昧》2006,(7):47-48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新闻标题如果没有吸引力,就有可能失去读者。没有人看的新闻,价值再大也是白搭。因此,把标题制作得抢眼,说到底是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拉住读者匆匆扫视的目光,就要精心制作标题。笔者在几年的新闻实践中总结了5条制作标题的技巧,权称标题制作的“五味子”吧。一、人情味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间七情,众皆有之。因此,标题中人情味的强化或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标题制作者关注人生、悲天悯人的境界表现,也是引发读者动容、动情、动心的重要因素。如:淄博晚报在2005…  相似文献   

15.
地方党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宣传工具担负着重要的宣传使命,如何让严肃的党报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它的社会新闻版块毫无疑问将重任在肩。社会新闻作为一种新闻类别和新闻样式,除了是晚报和都市报的主角,也应该在党报的版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关注民生热点、关注基层民情、关注百姓心声,有意识地去发现、表现富有人情味的新闻事件,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多突出"人情味",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拉近党报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增强党报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7年,阜新市委书记姚志平在阜新晚报"社会版"上十几次作出重要批示,可谓前所未有,也极具指导意义。就此笔者从编辑角度,谈谈如何做好社会新闻。一、社会新闻要用人情味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如何吸引受众注意力,一直是媒体从业者共同关注的课题。要以报道留住读者,关键是要找准落点——既富有人情味,又具有贴近性的“落点”,往往是报道吸引眼球的“抓手”。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很讲究以情动人,能充分渲染情感的地方,绝不轻易放过。那么,以新闻性、客观性为特点,以向读者提供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新闻作品,适不适宜、或者说应不应该将表现人情味作为采访、写作中的一个方面来考虑呢?回答是肯定的。在中外许多新闻作品中,不乏恰到好处地表现人情味的范例,其欣赏价值绝不亚于文学作品。本文试图结合新闻作品中一些成功的例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情味新闻(Human Interest story)是美国报纸的一种特殊新闻体裁,深受读者青睐。从开始出现,就显示了它的生命力,一直绵延至今,仍在报纸上保留着它应有的地位。人情味新闻源于美国报业史上的便士报时期。众所周知,美国报业发展经历了北美殖民地的草创时期、美国独立战争时的政论报刊及以后的政党报刊时期,而后进入了便士报时期。便士报以售价低廉(一、二美分)和报  相似文献   

20.
笔者采写的长篇通讯<谁叫泪水打湿黄土--追记优秀台湾企业家温世仁>(新华社兰州2004年12月7日电)播发后,受到读者的好评,认为稿件写得比较有人情味,也很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