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马叙伦的教育思想主要由整顿教育的思想、教育宗旨思想和高等教育改进思想三个部分组成。这些思想促进了民国时期教育的发展,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造旧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至今,仍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本质规定性是科学化。科学与人文之争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的文化主线。文章对民国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思想中的科学与人文的斗争进行了梳理,对高等教育中的复古教育思潮与反复古教育思潮、科学与玄学等几种典型的高等教育思想争论进行了分析,对科学主义及科学教育思潮成为教育思想领域的主导思潮并为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最终实现打开了方便之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傅斯年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一方面他在历史学学术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另一方面他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傅对中学历史教育就形成了自己很有独创性的观点,这些观点虽然产  相似文献   

4.
李艳玲 《教育史研究》2009,(5):46-48,69
陈礼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民国时期,他就乡村教育的使命、原则、教学、师资、行政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述。他的乡村教育思想理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推动了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欧内斯特·博耶是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远见卓识和高等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高等教育,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高等教育在育人方面的目标具有双重性:高校既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要培养学生的共性,能对社会负责;既要开展普通教育又要进行专业教育.他还拓展了学术的概念,他认为学术不仅包括探究的学术还应包括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这种拓展非常有利于高校的正确定位,避免"向上漂移"的现象.在谈到学术评价时,他提出了四条非常有思想的原则:学者品质、学术工作的标准、学术过程和学术的可靠性.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捐赠,对当时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经费支持,也为这些高校数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重点分析了民国时期高等院校的教育捐赠状况、捐赠主体情况,并以我国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为例,分析了民国时期私立大学教育经费捐赠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有校方、国内外基金会和私人捐助力量等。民国时期政府相关政策扶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是促进民国教育捐赠兴盛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7.
试述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懋元教授作为我国名的教育家,高等教育学的创始人,在他长期的理论工作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和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对潘先生的重要高等教育思想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归纳,从高等教育目的观、价值观、发展观、质量观以及教学思想方面阐述其高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梅贻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在他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期,清华大学人才辈出。其高等教育的管理经验,也为后人所称道。对梅贻琦先生教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缓解"钱学森之问"所带来的焦虑。这其中的通才教育、大师论和"教授治校"等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启示在于:以通才教育培育学生,以大师论加快办学模式创新,以"教授治校"启迪高校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共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陶行知受到“五族共和”论及民国时期边疆民族问题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主张维护国家统一、推进国内民族团结、尊重民族群众的民族地位及反对大民族主义的民族观.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系列民族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侧重在发展民族教育的作用、方针和教学语言等方面,其旨趣在提升各族民众的国家认同感、给予少数民族文化一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是民国时期众多教育改革家的先行者,他对语文教育研究涉及广泛,在语文课程目标、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教科书选文标准、生活课程体系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和实践,时至今天仍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为当今的语文教育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杨效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乡村教育家。他认为乡村教育是十分紧要的,需要克服书呆子教育、游民教育、官僚教育、黑头老人教育、买办教育、田奴教育等六大弊病,乡村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乡党的佳子、弟、国家的好公民,乡村教育的手段是教学做合一。对于怎样创办乡村学校,他作了系统阐述。其乡村教育思想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乡村教育运动乃至乡村建设运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洪堡倡导学术自由,首创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理想。他重视普通教育,倡导自我教育,提出了培养完人的教育目标。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在19世纪初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开办中得以成功的灌输、实施和运用。在此通过介绍洪堡思想高等教育思想的来源及其思想内涵,探讨洪堡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广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省份。最近十年来学术界对广东民国时期教育的研究成果情况大致如下:从宏观角度对民国时期广东教育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民国时期的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发展史》两部专著和少量论文。教育思想研究方面,对孙中山和陈济棠教育思想的研究比较引人注目。在学校教育研究方面,学术界的兴趣主要集中于当时的一些高等学校,尤其是当时的一些知名院校。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不广泛;学科特征不突出;史料利用不充分。  相似文献   

14.
崔朝庆是我国清末民国时期的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他丰富的数学教育思想见之于他对数学教育事业的探索.文中通过介绍崔朝庆创办集贤讲舍、数学杂志以及翻译和编纂数学教科书等活动,论述了崔朝庆对我国数学教育发展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赫钦斯的高等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赫钦斯是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期间,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措施,在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高等教育观点.在他的教育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教育永恒论、自由教育论和通识教育理论,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实践对当代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敏 《华章》2011,(19)
本文基于对民国教育的认识,分析了民国时期女子高校人才培养的形式.文中重点谈到了初期以教会女子大学为主,女性教学特色突出,因材施教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希望通过对民国教育的思考给相关人员一些启示,在这方面深入探索和研究,为我国当今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用崭新的观念看待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趋向.回顾民国时期女子高校人才培养的情况,我们应该了解到女性实现高等教育是何等的不易,这也激励着新时代的女性更加发奋图强.  相似文献   

17.
杨涵 《文教资料》2020,(8):96-98
陈行可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川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一生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的教育思想源自多年的亲身实践,对于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基本教育等均有见解。陈行可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民国时期教育事业有积极影响,而且对新时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我国诸多有识之士积极引进并传播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蔡元培是代表人物之一.蔡元培身处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在深刻反思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借鉴吸收西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五育并举”新教育方针.他主张公民道德教育为“五育”的核心,并对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目的、地位、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初步形成较系统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仍具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海内外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宗武先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汉语史专业.现担任中国汉语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文化语言学会理事、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语言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扬州市语言学会会长等职务.目前同时任扬州大学中国古典文学博士生导师及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导师.他的教学特色及教育思想充分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作为他的学生,我深刻感到应该将先生的教育思想进行总结并发扬光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丰富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20.
罗家伦民国时期曾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他在长期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治校观。他整顿校风、调整学科、聘任良师的教育实践都是基于他的治校观,即大学的使命就是要为中国建立有机体的民族文化,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