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学术权力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的学者对学术权力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新的看法。从新观点提出的依据、专用术语与普通用语的区别、历史的内涵、概念的定义等角度,对这些新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说明了新观点存在的误区,指出学术权力这个概念并未超出原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是以学术活动为根基的,并拥有相当大的学术自由空间,但这种自由必定是有一定限度的,是以对人类及社会忠诚与负责为限度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在发展科学、培养人才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都担负着多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正是从大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大学在传承文明、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等方面承担着哪些责任,这些可以说是大学存在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戴震生平学术交游对其学术成长至关重要。戴震一生中与江永、惠栋、钱大昕、纪昀、卢文诏、王呜盛、章学诚、段玉裁、王念孙等著名学者均有交往,他们或给戴震以重要引导,或与戴震切磋交流,或受教于戴震。戴震的学术成就与学术地位既是其自身勤奋学习所致,也与他的广泛学术变游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大学是以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为目标,具有高度自主性的专业化的学术组织。本从学术组织的目标、组成和结构三个视角考察了大学的学术组织特性,即以传授、发现、应用高深知识为目标,由自由追求知识的团体组成,是一种规范的学术组织。由此特性推导出大学强化学术管理、正确把握学术自由的“度”以及保持自身独立的规范与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学术与非学术两股力量对大学学术事务、活动的作用,形成了学术分权与学术集权。它们是大学学术管理中的一对永恒矛盾,故需在两之间建立一定的调节机制。通过总结国外学术管理的经验,可以给我国学术分权与集权调节机制的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大学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的比较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发展所关心的课题,本对二作了比较的阐述,认为学术自治是学术自由的保障,在学术自治中实践着学术自由。进而从教育实践角度总结国内外的经验与做法,并就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贯彻这一原则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主要包括学术促裁制度、学术风险制度、学术基金制度及学术柔性管理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学术腐败的内在根源及社会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学术腐败的界定、危害性、内在根源以及社会控制等问题作出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学术资源分配中的利益失街、学术的“失范”、学术民主的匮乏等是产生学术腐败的内在原因,主张通过重树学术诚信之风、建立学术公正制度以及通过正确处理学术自由与学术自律、学术惩罚与学术宽容的关系,来战胜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8.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发展日益蓬勃,引起了业界与学界的广泛讨论,然而目前对于AIGC如何影响学术生态的讨论尚不系统。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AIGC的源起与发展,并讨论了ChatGPT带来的新变革。然后,文章基于学术生态的基本概念构建分析框架,讨论了AIGC对学术生产、学术评价、学术传播方面的影响,并以ChatGPT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与讨论。文章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可以在知识生产、科学评价、快速传播等方面发挥作用,但也可能造成责任分散、潜在歧视与信任危机。最后,文章讨论了如何应对AIGC带来的风险挑战,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规范、构建审查机制与推动研究透明。文章为政策制定者理解AIGC对学术生态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理解视角,并对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AIGC提出了逻辑进路,旨在为未来学术生态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校科研工作应处理好的十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研工作应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要处理好竞争与合作、教学与科研、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学术制度按学术工作的内容可以分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制度,它不仅对大学学术活动具有重要的协调与规范作用;而且可以物化办学理念与组织文化,促进思想与行动的相互转化。当前我国大学的学术制度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大学人事制度重事轻人,没能充分发挥竞争、激励、市场和保护机制的作用;二是学术评价制度过分量化、功利化和行政化,不利于学术生产的长远发展。因此,大学学术制度应该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灵活性特征,必须以学者为本,体现一定的精神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术有其无上光荣的传统和一贯神圣的灵光。在世界上古、中古时代,万国学术排位,均为“我中华第一”。①虽近世相形汗颜,然至现代,一面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的余烈,一面经由中学西学的碰撞,复呈勃兴之势,且务葆其学术品格。至当代,中国学术园地固然一度荒寂,然新时期以来,复应世而兴,以至空前繁荣,呈现出一种新的精神气象。然而,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在功利欲望的引诱之下,当代中国学术潮流泥沙俱下,学术失范现象十分突出。此由人们在“学术”二字之首加上一顶顶“冠冕”即可见一斑:泡沫学术、克隆学术、赝品学术、浮华的…  相似文献   

12.
陈思和教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史上的重要学者,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他所具有的重要而独特的学术思想,在于他的包括学术研究、学术教育和学术出版在内的相当丰富的学术实践,更在于他的超越学科限制、深邃博大的学术世界与广阔的人类世界和中国现实的深刻联系,以及在这样的联系中体现出的独特的知识分子精神。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全国中华科学传统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9月25日至28日在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师范大学召开,参会代表人数将近100人,与2001年第一届研讨会相比,人数明显增加,尤其中、青年学者占的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学术之宽容     
学术界的同仁们总是提出要学术自由,这自然没错;但人们往往不知不觉或有意无意忽视了:学术的宽容是导致学术自由的必要条件。打一个比方,一条鱼在鱼缸、池塘、大海里的自由度是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它所处的环境在宽容上有相当大的差别;至于鱼在沙漠里,沙漠虽然广袤,但它就根本得不到所谓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名历史学家徐中舒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清末桐城学派及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顾颉刚等一代学术大师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在漫长的学术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兼收并蓄,建立起了独到而完善的学术思想体系,并由此奠定了他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崇高地位,深入研究徐中舒的学术思想对回顾和总结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及目前古史研究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展望未来古史研究的发展大势,颇有启发和参考价值。20世纪中国的古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然目前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批判态度,治史方法过于单一,研究领域过于狭窄等。21世纪的中国古史研究将会呈现出如是发展大势:微观研究将受到普遍重视;重视学科间的联系;积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借鉴相关学科的方法和理论,积极拓宽中国古史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化移 《职教论坛》2002,(10):63-64
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中共同面对的问题。怎样有效地做到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呢?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的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不是分开各自独立设置的,其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在综合高中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在社区学院进行。美国这种单轨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其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这并不是说美国教育中不存在两类课程的分离,而只能说这种分离表现在何种程度而已。事实上,在美国,要求消除教育中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分离、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  相似文献   

17.
《沧州师专学报》2012,(4):F0002-F0002
9月11日,我院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市政协主席匡洪治同志应邀举办的积艮辛与辉煌》的学术报告会,以辩证的观点、全新的视角,使五百多名师生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8.
基层学术人员的成长对于大学学术生态的平衡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术制度文化、学术权威、学术群体、学术管理以及经济收入等学术环境对大学基层学术人员成长影响很大。当前,大学基层学术人员成长所面临的学术环境存在学术自主不够、学术管理僵化、学术取向出现偏差以及经济压力过大等问题。为了优化学术生态环境,促进基层学术人员的更好成长,大学管理人员、学术带头人以及基层学术人员自身都需要做出相应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学术方法对学者和编者而言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学术期刊在办刊过程中体现自身个性特征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认真研究和探索,使学者的学术方法与编辑的学术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要实现这个目标。以下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学者要掌握正确的学术方法;学术期刊要体现编辑的主体思想;编者与学者之间要建立坦诚而富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学术自由”是指大学的学术人员在进行学术活动时争取最小程度地受外来强制的权利。一方面,为了知识与真理的缘故,大学需要学术自由。另一方面,根据自由与责任相对应的原理,享受了学术自由权利的大学,还应该履行自由的责任,包括社会责任及维护学术自由应履行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