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日本为了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在改革教师培养制度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在1949年制定的《教育公务员特例法》中,设专章规定了教师进修制度,把进修定为教师的义务。 80年代被人们称为“教育教师的时代”。十几年来,日本一直在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进修新体系。1987年12月,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简称教养审)向文部大臣提出了题为《关于提高教师素质能力的政策》的报告。该报告将“整顿教师在职进修体系”置于重要位置,指出实施教师进修应坚持如下方针:(1)确  相似文献   

2.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展望21世纪,根据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为消除教育中的既存弊端,不断探索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途径。1996年6月,第1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简称“中教审”)发表了题为《展望21世纪我国教育的应有状态》的咨询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明确提出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确保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终身教育的发展历程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重视和实施终身教育的国家之一。1965年12月,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在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会议上,作了《关于终身教育》的工作报告.终身教育思想正式诞生。日本教育界很快便将这份报告介绍到国内,并翻译出版了部裕朗的其他终身教育论著.在日本掀起研究终身教育的热潮。并在秋田、兵库等13个县开辟了实验基地。1971年4月,日本社会教育审议会发表了《适应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社会教育应有状态》的咨询报告,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提出日本社会教育改革的方向。1971年6月,中央教育…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部教育根本大法中三次出现“终身教育”一词,强调“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这是我国教育立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成果,同时反映了教育进步的一种世界性趋势。 终身教育是本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进社会教育以及终身教育,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日本的各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对社会公众开放,这对将日本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重点考察日本私立大学对社会的开放,希望对中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启示。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就提出了大学向公众开放的问题,教育审议会通过了《促进大学开放》的决议。国立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终身教育推展概述(一)日本有关终身教育政策的演进1981年,文部省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有关终身教育的咨询报告”,报告中较系统地阐述了终身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终身教育的基本方针,并建议用终身教育的理念统整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等各种教育机能,以保证个人终身顺利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便致力于发展继续教育。1949年颁布《社会教育法》,规定国家和地方公共机构应努力创设一种教育环境,以促进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公民的自我完善。1953年颁布的《青年学级振兴法》,规定为当时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便直接进入社会的劳动青年提供学习机会、组织学习活动、1971年社会教育委员会出版的《关于高速变化中社会教育的报告》是日本在推进继续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文件。该报告提出如下建议:(1)拓展社会教育的概念;(2)根据终身教育的观点使社会  相似文献   

8.
1989年3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新的小学教学大纲——《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新大纲”)。新大纲的修订是根据187年日本学校课程审议会的报告进行的,于1992年起实行。 日本小学理科(相当于我国的小学《自然》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为了使小学教育更能适应于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教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终身教育过渡到了终身学习阶段,在亚洲最先倡导“构建学习化社会”,提出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人都可以自由进行学习”的终身学习口号。1988年,日本就在文部省设立了终身学习局。199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由文部省提出的《终身学习振兴法案》,同年,由国会通过了《关于整备振兴终身学习推进体制的法律》,即《终身学习振兴法》,并同时在文部省设立了终身学习审议会。日本人把“终身学习社会”定义为:“一个社会的人们能在他(她)一生中任何时候自由选择各种学习机会,这类学习的成果得到正确的评价和承认。”  相似文献   

10.
终身教育是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并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教育思潮。1977年6月,作为日本文部大臣咨询机关的中央教育审议会接受了文部大臣“关于为适应当前文教课题的措施问题”的咨询。在这里把有关终身教育问题作为议题提出,在大会上进行反复讨论,并于1978年9月设置了专门研究这一议题的“关于终身教育小委员会”。终身教育问题,早在1971年6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关于今后的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福建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福建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福建省教育厅2007年工作要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八项工程”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关于实施〈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试行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加快构建海峡西岸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对成人和青年实施了校外教育和在职教育,这类教育被称为“社会教育”。日本的社会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仍存在此种教育制度的国家之一。本文阐述了日本社会教育的发展历史,实施机构,以及终身教育背景下日本社会教育的现状和新发展。日本社会教育是日本教育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本终身教育的发展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标题中的中等教育在我国主要是指初中和高中两种教育,但由于篇幅关系,我们在这儿主要谈初中教育。由于当今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化,以及随之产生的都市化、情报化、终身劳动时间的缩短、人生寿命因此可延长到八十岁等等,关于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的必要性问题早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1971年的中央教育审议会和社会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中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另外,在65年至75年期间,有一种看法极为流行,那就是若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重新认识学校教育,那么与其把学校教育理解为完结型,倒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学审议会(以下简称“审议会”)于1987年9月10日成立,她是日本文部省决定有关大学改革与发展重大政策的主要咨询机构。“审议会”于1987年10月29日接受了日本文部大臣提出的“为使大学教育与科研高度  相似文献   

15.
日本教师教育改革与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6月11日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正式向文部大臣递交《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的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的咨询报告,以此为蓝本开展了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实践表明,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进程是缓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可以这样说,从1971年至1983年的十余年间,教育改革主要是在学校设置、教学内容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些变化,在职业技术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有些进展,而在教育理念、体制和结构上却变化不大,教育上的问题依然很多,且有增无减.这个形势,同80年代初提出的“科学技术立国”战略是很不相适应的,教育改革具有更大的迫切性.为此,当时的中曾根首相  相似文献   

16.
1987年8月,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咨询回答。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根据这个咨询回答,于1987年12月向文部大臣提交了《关于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课程标准》的文件。根据这个文件,日本在1989年公布了各学科新的教学大纲。初中理科(包括化学)将于1993年按照新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这里主要介绍日本初中化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1986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咨询报告》,提出了!日本面向21世纪教育的基本模式。在此报告的思想指导下,日本积极进行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是战后日本历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集大成,主要特点是“五化一制”。一、研究生教育的多样化 (一)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自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方案之后,终身教育在国际上得到重视。许多国家相继采取推进终身教育发展的措施。日本也不例外。1966年,日本政府的咨询机构中央教育审议会就已开始探讨终身教育问题,并提出有关建议。社会各界对终身教育也都表示很大的关注,并积极制定有关计划,付诸实施。二十多年来,日本的终身教育有很大发展。1987年月,临教审在教育改革的第三次报告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逐  相似文献   

19.
临教审是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咨询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的简称,成立于1984年8月.两年多来,临教审已先后发表了两个咨询报告,提出了改革日本教育的一些原则和措施,反映了当前日本教育改革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把握日本教育改革的动向,  相似文献   

20.
日本《读卖新闻》2005年6月7日报道,中央教育审议会工作小组于6日提出了关于建立培养高级职业教师“专科研究生院”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